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颐和园长廊壁画

颐和园长廊壁画

颐和园长廊壁画
故事一:
桃园三结义: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

汉景帝的玄孙刘备素有大志,韬光养晦,结交天下豪杰;一日与涿县屠户张飞、落难江湖的关羽相遇。

三人各抒胸中志愿,谈得
十分投机。

第二天,他们在桃园中摆上酒席,祭告天地,结拜成为兄弟,决定
同心协力,救民救国。

此后三人果然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这个故事,历史上叫做桃园三结义。

秦娜敏的感受:
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的故事,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我们应该将这种“义”理解为一种志趣相投、共同奋斗和扶危救困、互相帮助的精神。

故事二:
三顾茅庐:
诸葛亮,字孔明。

有经天纬地之才。

刘备听了徐庶介绍,决心请他出山,共图大业。

一日,刘备与关羽、张飞来到隆中卧龙岗,叩孔明茅屋柴门,恰巧孔明外出未归。

过数日,刘备探知孔明已回,便引关、张再上卧龙岗。

在草堂见到孔明之弟,才知孔明昨日出游,不知去向。

光阴荏苒,又及新春,刘备三人再访隆中,庄上小童告刘备说:“先生昼寝未醒。

”关、张在门外相候,刘备徐步而入,拱立阶下,见孔明翻身将起,忽又朝里睡着,刘备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

半晌孔明方整衣冠出迎。

刘备不辞辛劳,三次访贤,终于请得诸葛亮出山相辅。

胡佳怡的感受:
刘备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体现出他不仅明白人才的重要性,而且懂得爱惜人才、军中人才的道理,这使他最后终于成为了三分天下的一方霸主。

刘备这种积极正确的人才观,对今天的人仍然有
不少借鉴的价值。

故事三:
故事四:
三碗不过岗
“武松打虎”是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三碗不过岗”是其中的一个片断。

山东
好汉武松路过景阳岗下小酒店,看到店前酒幌迎风猎猎,上有五个大字─“三
碗不过岗”。

武松一口气干了满满的三碗酒,不禁赞道:“好酒!”酒家说道:“我的酒,只要喝下三碗,就会醉倒,过不去前面的景阳岗。

”武松却酒兴未尽,一连饮了十八大碗。

临行,酒家告诉武松,景阳岗上有猛虎伤人,切不可
酒后过岗。

然而,武松毫不在意,手提哨棒,大步流星向景阳岗赶去。

秦娜敏的感受:
故事五:
姜太公钓鱼:
商朝末期,一隐士姜子牙深信自己能干一番事业。

于是,他每日垂钓于渭水之上,等待圣明的君主能赏识他。

一日,一个樵夫见姜子牙垂钓的情景,不
禁大笑。

原来姜子牙钓鱼,既无鱼饵,鱼钩还是直的,而且钩离水面三尺多高。

姜子牙说:“我名为垂钓,意不在鱼而在圣君。

愿者上钩。

”成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便源于此。

后来,周文王伐纣迫切需要人才,得知年已古稀的
姜子牙很有才干,便寻至渭水之上,找到姜子牙,拜他为相。

在姜子牙的辅佐下,周文王之子周武王果然灭了商纣,建立了周朝。

周悦的感受:
故事六:
关羽刮骨疗毒:
关羽攻打樊城时,被曹兵的毒箭射中右臂。

华佗察看了关羽伤势,知箭毒已经
透入臂骨,建议立柱设环,将关羽捆住以便开刀。

关羽听了大笑,说:“何用
柱环?”随即设席款待华佗。

关羽饮酒数杯,一边和马良下棋,一边伸出伤臂
让华佗割治。

华佗下刀割开皮肉,直到骨头,只见骨头已经青了,他用刀刮着
骨头,沙沙作响。

帐上帐下的人都惊呆了,关羽却依然谈笑下棋,毫无痛苦之色。

华佗刮尽箭毒,敷上药,缝了伤口。

关羽大笑而起,说:“此臂伸展自如,先生真神医也。

”华佗道:“我一生行医,从未见过种事,将军才真是天神
呢。


王欣萱的感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