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高三人教生物解题高效训练必修3第4单元2讲生态系统的.

2014高三人教生物解题高效训练必修3第4单元2讲生态系统的.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第二讲与稳定性[课堂考点集训]考点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 •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

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A .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B .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D .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解析:选B 萤火虫通过闪光识别同伴,这是利用了光的信号,属于物理信息;草原上的雄鸟用扇动翅膀的形式给同伴发出信号,同伴辨别的是它的动作,属于行为信息;第三个实例中,是特殊的化合物在起作用,属于化学信息。

2. 森林中,狼能够依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子,兔子也同样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

该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A .可以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B. 可以维持生物种群的繁衍C. 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 .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解析:选D狼能够依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子,兔子也同样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该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考点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 (2013吉林一模)若森林持续干旱,树木往往会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这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A .恢复力稳定性较强B .抵抗力稳定性较强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D •抵抗力稳定性较弱解析:选B 由题分析可知,森林生态系统在干旱环境下通过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水分,这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稳定性。

4. 下列哪个图能正确表示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解析:选B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其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考点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5•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光合作用是CO2进入生物群落的唯一途径B. 动物细胞的无氧呼吸是大气CO2的产生途径之一C. 没有分解者,碳循环仍可保持平衡状态D .初级消费者通过消化系统摄入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解析:选D 在碳循环过程中,CO2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动物细胞只能通过有氧呼吸产生CO2进入大气;分解者分解作用产生的CO2是大气中CO2的主要来源,用于保持碳循环的平衡状态。

6. (2013豫北五校质检)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中碳循环首先依赖于绿色植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分解者通过_____ 或_______ 方式将生物组织内的碳释放到大气中。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A里的碳,除碳酸盐外,可通过作用回到大气中。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碳元素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形式进行循环,循环始终与________ 结合在一起进行。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以 ___________ 的形式存在。

解析:(1)无机环境中的碳一般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2)分解者能够通过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将生物组织内的碳释放到大气中。

(3)图中A中的碳,除碳酸盐外,一般通过化学燃料燃烧的形式返回到大气中。

(4)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02的形式进行循环;物质循环往往伴随着能量流动。

在生物群落中,碳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答案:(1)光合作用⑵有氧呼吸无氧呼吸⑶燃烧(4)CO 2能量流动有机物[课下综合检测]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物质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A •所谓物质指自然界中的C、H、O等一切元素B. 在生物群落之间一般是以化合物的形式进行传递C. 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D .生态系统中物质保持平衡的原因在于生态系统中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处于动态平衡解析:选A 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构成生物体的C、H、O等元素,而不是自然界中的一切元素。

2.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单向的B. 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C. 蜜蜂向同伴跳圆形舞是行为信息的传递D •春暖了花才开是物理信息的传递解析:选A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

3.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 •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也越高C •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基本相同D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解析:选A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弱;要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该适当增加各营养级中物种的种类。

4•下列实例中不能体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原理的是()A •增加对农田的物质投入(如施农家肥)可以有效防止土壤肥力下降B .大量植树造林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C・在夏季通过缩短对菊花的光照时间使其提前开花D •四川大地震破坏了大熊猫的生存环境,使其食物短缺解析:选C缩短光照时间使菊花提前开花,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

5•环境问题是全世界人民密切关注的问题,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越来越成为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大气中的CO2急剧增加B .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只能是植物的光合作用C.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大气的方式只能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 .大力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唯一方法解析:选A 近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化学燃料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因此减缓温室效应的重要方法是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

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都能够固定大气中的CO2。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都能释放C02。

6.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B .生态系统各个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进行的C.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必须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D •生态农业利用了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提高了能量在各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解析:选D 生态农业利用了物质循环利用、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没有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7•日本福岛地震后,核电站中的一些放射性物质(如1311)泄漏。

地震后一段时间内,在我国一些沿海城市的空气或蔬菜中检测到了1311。

下列解释中最合理的是()A . 131I通过水和大气循环被带到其他区域B. 131I通过海洋生物捕食被带到其他区域C. 131I通过食物链富集在高营养级生物体内D . 131I插入蔬菜细胞的DNA中造成基因突变解析:选A 131I具有放射性,可通过水和大气循环从日本到达我国一些沿海城市的空气或蔬菜中。

8 (2013苏北四市三调)2012年我国云南省许多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旱灾对当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损害。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当地生态系统本身不具备抵抗干旱的能力B. 干旱只影响了当地的物种多样性,并不影响基因多样性C. 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继续减弱D •长期干旱,会使当地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直接价值受到影响解析:选C 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范围内都具有抵抗力稳定性;干旱不仅影响当地的物种多样性,也影响基因多样性;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程度降低,抵抗力稳定性减弱;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9•“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再次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关注,大会所倡导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

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 •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C02B. 参与过程②的生物只有消费者和分解者C. 不能通过增强过程③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D •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可减少人类对过程①的依赖解析:选D 生物群落内部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过程②指的是生物群落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通过细胞呼吸作用释放CO2 ;可以通过增强过程③减少空气中CO2的含量;开发新能源能减少人类对化学燃料的使用。

10. (2013大连双基测试)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

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 •④增多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C .甲、乙种间关系的调节还需要信息传递的作用D .无机环境中的 CO 2可以来自细胞呼吸解析:选A 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而④是分解者的呼吸作 用;该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 故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分析题图 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初级消费者,两者的种间关系需要通过信息传递进行调节;细胞呼 吸产生的CO 2能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11 •某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b T C T d ,通过测定得到这四种生物 a 、 b 、c 、d 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 M i 、M 2、M 3和M 4。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M i 一定不是a 种群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 若M i v 5M 2,则生态系统稳态可能遭到破坏C. d 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应比 C 个体的小D. 若M 2大量增加,一般会导致 M i 减少M 3增加解析:选C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中会通过细胞呼吸损失一部分;根据能量流动的 特点,前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要大于或等于后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 5倍,才能满足后一营养级的能量需要;相对较高营养级的个体不一定比相对较低营养级的个体小,如虎与兔;一 定时间内,M 2增加会导致被捕食者减少,捕食者增多。

12. (2013湖南八校联考)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其中 甲、乙、丙、丁构成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

下 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①过程可以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 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C.类群丙的有氧呼吸是产生大气中气体 X 的主要途径之一D •增加图中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解析:选D 结合图可以看出,甲是分解者,乙是生产者,丙、丁为消费者,①过程可 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类群丙正常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越复杂, 生物种类越多,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