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第五章飞机飞行操纵系统

(完整版)第五章飞机飞行操纵系统

㈠ 传动机构的构造形式
飞机操纵系统的传动机构通常分为软式、硬式、 混合式三种。
㈡ 硬式传动机构的主要构件
1、传动杆,传动杆又称为拉杆。传动杆的接头如图 所示:
2、摇臂
摇臂通常由硬铝材料制成,在与传动杆和支座 的连接处都装有轴承。
摇臂的作用
❖ 支持传动杆 ❖ 改变传动力的大小 ❖ 改变位移 ❖ 改变传动速度 ❖ 改变传动方向 ❖ 实现差动操纵
第五章 飞机飞行操纵系统
第一节 概述
飞机操纵系统是飞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正 常与否直接关系到飞机的飞行安全,因而操纵系统 是飞机的极其重要的环节。 飞机操纵系统可分为两大类:人工飞行操纵系统和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
第二节 简单机械操纵系统
一、对飞机操纵系统的要求
二、飞机操纵系统的工作原理 飞机操纵系统通常包括主操作系统和辅助操作
3、松紧螺套
❖ 作用:调整钢索的预张力 ❖ 注意:调松钢索时,螺杆末端不应超过小孔的位置
4、钢索张力补偿器
❖ 飞机机体外载荷及周围气 温变化会使机体结构和操 纵系统钢索产生相对变形, 导致钢索变松或过紧
❖ 变松将发生弹性间隙,过 紧将产生附加摩擦
❖ 钢索张力补偿器的功用是 保持钢索的正确张力
五、飞机飞行操纵系统的传动系数、传动比及非线 性传动机构
系统两部分。
飞行操纵系统组成
操纵系统
主操纵系统
辅助操纵系统 警告系统
副翼 升降舵 方向舵
前缘襟翼缝翼 后缘襟翼 扰流板
水平安定面
失速警告 起飞警告
软式 硬式
1、飞机的纵向操纵
飞机的纵向操纵是通过操纵驾驶杆或驾驶盘控 制升降舵来实现的。
2、飞机的横向操纵
飞机的横向操纵系统是通过操纵驾驶杆或驾驶 盘控制副翼来实现的。
副翼和襟翼通常都位于机翼的后缘,襟翼在内侧, 副翼在外侧。
提高副翼反效作用的临界速度的措施如下:
① 把副翼向机翼内侧移动,缺点是挤掉襟翼 面积,如图所示:
② 用差动平尾以代替正常形式的副翼,同时采用机 翼上的扰流片,以辅助差动平尾在低速时效能不 足。
③ 在大型飞机的机翼上有两个副翼。一个位于机 翼内侧称为内侧副翼,又称高速副翼;另一个位 于机翼外侧,称为外侧副翼,又称低速副翼。如 图所示:
ˊ之比。
小的回力比可以在舵面枢轴力矩很大的情况下 保证驾驶杆力不致过大,但在舵面枢轴力矩阵较 小的时候,会使驾驶杆变得过“轻”,这对飞行 员凭杆力来操纵飞机是不利的。因此,在有回力 的助力操纵系统中,往往还装设载荷感觉器,来 适当增加驾驶杆力。
有回力液压助力器工作原理图:
2、无回力的助力操纵系统
机翼弯曲——副翼偏转颤振的发生过程如下图 所示:
副翼重心到转轴的距离如下图中c所示:
防止机翼弯曲——副翼偏转颤振的措施:
如下图所重量平衡法。
副翼重量平衡的主要方式有两种:分布配重和 集中配重,如下图所示:
6、尾翼颤振
尾翼颤振是和机身的弯扭、振动联合产生的, 尾翼颤振有机身弯曲——舵面偏转或机身扭转— —舵面偏转。也就是机身弯曲和扭转振动加上舵 面偏转振动。
有助力器的飞机操纵系统,简称助力操纵系统。 一、助力操纵系统的形式 1、有回力的助力操纵系统
有回力的助力操纵系统,通常是利用回力连杆 把舵面传来的一部分载荷传给驾驶杆的。
所谓回力比就是在舵面枢轴力矩相同的条件下, 使用液压助力器使平衡舵面载荷所需的杆力P杆与 不使用液压助力器使平衡舵面载荷所需的杆力P杆
只用中央集中配重来达到百分之百的静平衡是 不够的,还需在舵面的尖端安置端部配重,且是 过度的静平衡,如图所示:
升降舵的过度重量平衡对飞机操纵性有不良的 影响。当飞机做法向过载飞行时,由于升降度配 重的质量力使驾驶杆自动向后倒向驾驶员,一般 在驾驶杆的前面加上反平衡配重,如图所示:
㈢ 副翼反效
机翼的弹性变形对副翼效能有严重的影响,在飞行 速度很大时,能使副翼效能完全丧失,甚至出现反效能, 称为“副翼反效”或“副翼逆动”。
➢ 传动活塞的摩擦力作用在活塞、活塞杆与外筒内 壁接触的部位,如图所示:
➢ 为了保证助力器的密封性,在外筒两端和传动活 塞周围都装有橡胶密封圈;内部零件装配精密度 很高;此外,许多液压助力器的配油柱塞的凸缘 与它所遮盖的通油孔之间,都有一定的交叠量。
㈠ 操纵系统的传动系数 舵偏角△δ与杆位移△X的比值
㈡ 操纵系统的传动比
㈢ 改变传动比和传动系数的机构——非线性传动
机构
❖ 传动系数不变的操纵系统,不 能满足对飞机操纵性的要求:
传动系数大,小舵面偏角小时, 杆行程太小,难以准确地控制操 纵量
传动系数小,舵面偏角很大时, 杆行程过大
❖ 装有非线性传动机构的操纵系 统,杆行程与舵面偏角之间成 曲线关系
3、飞机的航向操纵
飞机的航向操纵是通过脚蹬控制方向舵来实现 的。
三、中央操纵机构的机构和工作原理 飞机主操纵系统是由中央操纵机构和传动系统
两大部分组成。
㈠ 手操纵机构
手操纵机构一般分为驾驶杆式和驾驶盘式两种, 如图所示:
㈡ 脚操纵机构
脚操纵机构有脚蹬平放式和脚蹬立放式两种。
四、传动机构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1、振动的主要特性参数
振动有两个主要参数:
①重锤离开中间位置的最大距离Y叫做振幅y1 或y2;
②重锤离开中立位置而振动一周(一个全波) 的时间叫振动周期T。
2、传动杆的振动
传动杆会发生振动,振动的方向与传动杆的长 度垂直,因此叫做弯曲振动。
3、机翼与尾翼颤振的现象 飞机机翼与尾翼的颤振是一种非常强烈的振动。
⑴ 放大或缩小力的作用,如图所示:
⑵ 放大或缩小位移的作用:主动臂的半径一定,
在相同的主动臂端点位移s1的条件下,从动臂的 半径越大,所得到的从动臂端点位移s2也越大; 从动臂的半径越小,所得到的从动臂端点位移s2 也越小。如图所示:
⑶ 放大或缩小运动速度的作用:由于整体具有相
同的角速度,通过改变从动臂和主动臂的半径关 系从而实现放大或缩小运动速度。如图所示:
它是一种自激振动。颤振通常会使飞机受到破坏。 4、机翼弯扭颤振
机翼发生颤振的原因如图所示:
影响颤振临界速度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即机翼 的刚度和机翼中心位置。
⑴ 机翼刚度
增大机翼扭转刚度的方法是增加机翼的蒙皮厚 度。为使蒙皮在弯曲强度中也有贡献,桁条在扭 转中也有贡献,因而发展了单块式机翼结构。在 飞机使用中,若机翼蒙皮连接处破坏,或蒙皮自 身发生裂纹,尤其是弦向裂纹,会使颤振临界速 度值降低。
二、液压助力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一)液压助力器的工作原理
飞机上使用的液压助力器的构造虽然各不相同, 但其基本工作原理却是相同的,均为液压位置伺 服控制系统。在采用机械式操纵机构的系统中, 为机液位置伺服机构;在采用电传操纵系统(或 自动驾驶仪)中,为电液位置伺服机构。
液压位置伺服控制系统是一种以液压动力装置 作为执行机构并且有反馈控制的控制系统。不仅 能自动地,准确而快速地复现输入量的变化规律, 而且还能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与变换。
传动活塞运动速度与流量的关系为 V传动活塞F=Q,传动活塞的有效面积是不变的,其运动速度仅与油液流量成
正比,即V传动活塞=Q/F。如图所示:
通油孔面积f与配油柱塞的尺寸、通油孔形状 和通油孔开度Z等因素有关,开度越大,进入助力 器的油液流量就越大,传动活塞也就运动的越快。 如图所示:
对同一个助力器来说,其快速性还与传动活塞 上的载荷p有关。载荷包括舵面传来的载荷和助力 器以后的传动机构的摩擦力。载荷越小,通油孔 两边的压力差就越大,因而传动活塞的运动速度 也越大。
如下图为飞机上常用的机液伺服机构和电液伺 服控制机构的原理图:
(二)典型液压助力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其基本组成部分为外筒、传动活塞和配油柱塞。 如图所示:
一、典型液压助力器构造
配油柱塞
壳体
传动活塞
二、典型液压助力器工作原理
二、典型液压助力器工作原理
二、典型液压助力器工作原理
二、典型液压助力器工作原理
六、气动力补偿及气动力平衡
㈠ 气动力补偿
⑴ 移轴补偿
⑵ 角式补偿
⑶ 随动补偿
⑷ 内补偿
⑸ 操纵调整片
㈡ 气动力平衡
1、配平调整片:调整片一般用于飞机配平,当飞机 着陆时,如果需要也可以利用调整片带动升降舵 向上偏转来减小驾驶杆的拉力。配平调整片的构 造如图所示:
2、补偿配平调整片:又称助力配平调整片,如图所 示。这种调整片既可以进行配平使飞机气动力矩 平衡和杆力为零,又可以进行气动力补偿,以减 小杆力。
三、液压助力器的性能分析和维护、修理、使用特点 (一)液压助力器的性能分析
经验表明,液压助力器的各项工作性能中,与维护、使用关系最 为密切的是:快速性、灵敏性和稳定性。 1、快速性 ❖ 液压助力器的快速性是指助力器的传动活塞在液压作用下,能以多大 速度运动的性能。 ❖ 快速性直接影响舵面偏转的最大角速度,从而影响飞机的操纵性 (1)影响液压助力器快速性的因素 ❖ 流量 ❖ 密封性
⑵ 机翼重心的位置
机翼重心现象位置对颤振临界速度的大小也有 严重的影响。为了提高颤振临界速度常在机翼翼 尖的前缘部位上加配重。
5、机翼弯曲——副翼偏转颤振 机翼弯曲——副翼偏转颤振又称舵面型颤振。
发生副翼自由偏转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副翼操纵 系统的弹性变形或系统中有间隙,也可能由于松 杆式机翼发生不对称的弯曲,如下图所示:
⑷ 改变传动杆运动方向原理如图所示:
差动臂:当驾驶杆左右或前后移动的位移相等, 而舵面上下偏转的角度不等,称之为差动操纵。 实现差动操纵最简单的机构是双摇臂,称为差动 摇臂,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3、导向滑轮
导向滑轮是由三个或四个小滑轮及其支架所组 成。它的功用是:支持传动杆,提高传动杆的受 压时的杆轴临界应力,使传动杆不至于过早地失 去总稳定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