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实验六 植物茎的形态与结构)
实验六 植物茎的形态与结构)
• (4)维管形成层:位于次生韧皮部为次生木 质部之间,有数层呈扁平的长方形细胞,为 形成层区,其中只有一层细胞为维管形成层。
• (5)木质部:维管形成层以内主要为次生木 质部,导管较大,其中有多列薄壁细胞组成 的横带为次生木质射线。在次生木质部之内, 仍保留了初生木质部,导管较次生木质部为 小,导管排列方式为外侧口径较大,内侧口 径较小。
• 材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实验内容及步骤]
• 一、芽的结构
• 1. 取一大叶黄杨枝条,首先观察芽在枝条 上着生的位置及其特点,然后用镊子将芽 取下,用刀片将芽纵剖为二,再用放大镜 观察芽的结构。可看到生长锥、叶原基、 幼叶和腋芽原基,最外面是芽鳞。
• 2. 取黄花槐枝条观察 • 3. 取海棠枝条观察
二、双子叶植物茎初生结构
• 取向日葵幼茎横切片,在低倍镜下观察, 自外至内可分为表皮、皮层、维管柱三部 分:
• 表皮:特征 • 皮层:特征 • 维管柱:特征
• 维管柱:
描述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束中形成 层、束间形成层、髓和髓射线的特征
三、双子叶植物茎次生结构
• 由于次生分生组织的活动,使茎的次生结构与其初生 结构有很大的不同。在做双子叶植物茎次生结构实验 时,首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其横切制片,可以见到许多 呈喇叭形的薄壁细胞带(次生射线)将整个次生维管 组织切面分成许多部分,每个部分内的结构组成基本 相同,因此,掌握了一个部分的结构组成特点,就基 本掌握了茎的次生维管组织结构。但由于茎的木栓形 成层的最初起源部位常因种而异,因此,不同种类的 植物在次生维管组织结构以外的结构组成也不相同, 所以,在实验观察中,常采用沿着一条射线由外至内 (或由内至外)观察两条射线之间的次生维管组织结 构,并由此向外观察其外侧组织结构,即可基本掌握 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
• ①表皮:茎最外一层细胞,呈扁方形,排列整齐, 外壁加厚,有的细胞较小,外壁加厚并硅质化。表 皮上有气孔。
• ②基本组织:位于表皮之内。其中,表皮下的1-3 层较小的厚壁细胞,为外皮层,它们排列成一环 (机械组织环)。内部为薄壁细胞的基本组织,细 胞体积较大,排列疏松,并有胞间隙。越靠近茎的 中央,细胞的直径越大。
• 取棉老茎横切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由外 至内可观察到周皮、皮层、韧皮部、维管
形成层、木质部、髓等结构
• (1)周皮:位于茎的外围,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 栓内层三部分组成,木栓层为最外侧的几层死细胞, 在横切面上呈长方形,排列整齐,木栓形成层为一层 活细胞,有浓厚的细胞质,在形状上很难与刚分裂产 生的木栓层细胞相区别,木栓层以内为栓内层,为薄 壁细胞,层数较少,很难与皮层细胞区分。
• 六、观察结果的记录和整理 将实验观察结果逐项记录于实验原始数据记录 单上,并在课后对观察结果进行整理分析。
• 七、根据要求绘图 棉花老茎横切图
• 八、思考题: 1个枝芽是如何发育成三年生枝条的
End
• (6)髓:为位于茎中央的大型薄壁细胞。
四、单子叶植物茎结构观察
• 取玉米茎(节间)横切片观察
• 玉米茎是实心茎,茎中没有皮层、维管柱 及髓之间的明显界限。茎中央不为髓腔而 为基本组织,维管束在节间横切面上不呈 环状分布,而呈星散状分布,靠近表皮处 维管束较多,而中央较少。表皮之下无同 化组织分布。其横切面上自外向里的结构 依次为表皮、基本组织和散生在基本组织 中的维管束。
• ③维管束:散生在基本组织中。靠茎的边缘,维管 束多而小。靠茎的中央,维管束少而大。但不论大 小,其结构相同。
• 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一个维管束的结构,可见:
• a.维管束鞘:维管束外的1-数层厚壁细胞。
• b.维管束:为有限维管束。只有初生木质部和初 生韧皮部两部分,其间没有形成层。初生木质部 通常含有3-4个显著的导管,在横切面上排列成 “V”字型。“V”字型下半部是原生木质部,含有 1-2个较小的导管。导管的内方有一个大空腔,称 胞间道,是由于一部分最早形成的原生导管被破 坏而形成的。“V”字型的上半部是后生木质部, 含有两个大的孔纹导管,二者之间分布着一些管 胞。初生韧皮部位于“V”字型的开口处,仅由 筛管和伴胞组成。其中原生韧皮部位于后生韧皮 部的外侧,但已被挤压破坏。
• (2)皮层:周皮以内韧皮部以外的薄壁细胞。 • (3)韧皮部:位于皮层以内维管形成层以外的部分,
主要为次生韧皮部构成,在径向方向上,由许多大型 的薄壁细胞将次生韧皮部分隔成许多条块,此薄壁细 胞为韧皮射线,在每一条块中,又有许多厚壁细胞成 束地集中在一起,此为韧皮纤维,在切向方向上,韧 皮纤维分布成几层,在两层韧皮纤维之间有许多筛管、 伴胞、韧皮薄壁细胞。初生韧皮部被推至皮层与含筛 管结构条块的外侧,细胞明显比内、外细胞为小。观 察时要注意,是不是每个条块外侧都含有初生韧皮部, 为什么?
•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由外至内可分划分为表皮、 皮层、中柱(维管柱)三个部分。在茎的初生结构 中,以近表皮的皮层细胞及组成维管束的细胞特征 变化较大,因此,这两个部分被作为实验观察的重 点。茎的维管柱由维管束、髓和髓射线三部分组成, 在横切面上许多大小不同的维管束(每个维管束的 结构组成基本相同)排成一圈,相邻两维管束被髓 射线分开。实验时,先在低倍镜下观察茎的横切面 全貌,并选取一较大维管束及两侧髓射线在高倍镜 下观察,继而由此向外,观察皮层和表皮的结构组 成特点,即可基本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实验六 植物茎的形态与结构
[实验目的及要求]
• 掌握枝与芽的外部形态和类型; • 掌握双子叶草本植物茎初生结构的一般规律; • 掌握单子叶禾本科植物茎的内部结构特点; • 观察并掌握双子叶木本植物茎的次生结构特
征。
[实验仪器及用品]
• 仪器: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解 剖针、解剖刀、尖头镊子、剪刀、刀片、 烧杯、培养皿、吸水纸、擦镜纸、纱布、 小毛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