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新时代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新时代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理论篇——寻找课堂教学改革的抓手
3、教学在关注什么 1、什么是有效教学:三个问题、三条铁律 (1)你把学生带到哪里(教学目标)? (2)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教学过程与方法)? (3)如何确信你已经把学生带到那里(学习结果的评 估)?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生具有一定独立性时) “先教后学”——以教导学(学生处于依赖教师的学习 阶段) “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根据学生原有知识 状况进行教学)
理论篇——寻找课堂教学改革的抓手 1、课改是什么:四个倒序词
课改改课
教材材教
教学学教
本校校本
理论篇——寻找课堂教学改革的抓手 1、课改是什么:两个单一到两个多元
①单一目标到多元目标:知识目标到知识、能力、人格 和谐发展的目标。 ②单一方式到多元方式:接受式学习到接受式学习与启 发式教学、体验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融合。
理论篇——寻找课堂教学改革的抓手 1、课改是什么:三种视角
一是大众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根本的转 变是:从学生适应学校到学校适应学生。 二是终身教育:从学校教育走向终身教育。根本转变 是:从关注学生的今天走向关注学生的明天,培养学 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是素质教育: 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根本转 变是:从片面观到全面观;从特殊化到普遍化;从选 拔性到发展性;从压抑感到和谐感;从机械式到创新 式。
《上海教学研究》2008年第3期
理论篇——寻找课堂教学改革的抓手
3、教学在关注什么 3、有效教学的十个关键词
目标:要使学生明确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 设疑:向学生展示未知的境界中的问题,揭示原有知识与新问题 的联系或矛盾,诱发学生的注意和思考。 思考:要给学生思考和发言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提 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发言去整理思维,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科 学的观念 。 活动:创造良好的探索情境,让学生经历尽可能丰富的活动,通 过互动促进思考,顺利形成技能、掌握知识。 归并:将从活动中得到的信息进行加工,纳入学生原有的思维结 构中去,或对原有的思维框架进行改造,以适应新知识。
2、课堂在做什么:问题意识太差
哈佛校训:教育的真正目的之一:使人常惑常问。 上课听讲遇到问题当场主动提问的学生中,小学13.8%, 初中生5.7%,高中生2.9%。我们为什么丢失了问题意识: 评价标准排除了问题意识;传统的教学方式催眠了问 题意识;教师的权威窒息了问题意识;对学生疑问问题 处置不当扼杀 了问题意识。
理论篇——寻找课堂教学改革的抓手
2、课堂在做什么:预习太弱
学生的预习情况
不预习 老师要求就预习 想起来就预习 课前翻一下 经常自觉预习 19% 17% 38% 19% 7%
学生的预习方法
看一遍 找疑难点 找重点 提炼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照参考资料 52% 7% 6% 8% 27%
理论篇——寻找课堂教学改革的抓手
理论篇——寻找课堂教学改革的抓手
3、教学在关注什么 2、十种有效教学行为
(1)在教学关系上,表现为:引导与帮助 (2)在师生关系上,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3)在讲练策略上,表现为:精讲与精练 (4)在问题刺激上,表现为:创境与设疑 (5)在关注差异上,表现为:分层与异步 (6)在动态生成上,表现为:促进与应对 (7)在媒体运用上,表现为:整合与巧用 (8)在学习评价上,表现为:发展与开放 (9)在课堂管理上,表现为:反馈与调控 (10)在对待自我上,表现为:反思与改进
理论篇——寻找课堂教学改革的抓手
1、课改是什么:两个增加+一个减少
①在传统课堂基础上,增加学生的思维和动手,培养学 生的思维习惯与能力,落实课改基本目标; ②在上述改革的基础上,增加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学 习惯和能力,落实课改的高要求;
③减少教师的讲,只有减少教师的讲才能增加学生主体 活动。改革的逻辑起点就是教师要精讲。
一类叫陈述性知识,也叫规定性知识,他是没有 道理的,可戏称“物理” 知识,每一门学科都 大量存在。如数学中数集用不同的字母表示,就 要讲练结合、死记硬背; 另一类叫程序性知识,也叫策略性知识,即有道 理的知识,有道理可讲的知识,如数学中集合间 的运算关系等,需要理解,理解有助于掌握。简 单的讲练,机械训练也可以掌握,但会增加学生 负担,降低学习水平。
理论篇——寻找课堂教学改革的抓手
2、课堂在做什么:重教太过
1917年,陶行知从美国学成回国后,针对当时学校教育“先生 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说:“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 实在来,却又像是‘教校’。这都是因为重教太过。” 他认为 “教 的法子必须要根据学的法子……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 教学生学”。1944他又提出“六大解放”: “解放大脑”——让学生思维;“解放双手”——让学生动手; “解放眼睛”——让学生观察;“解放嘴巴”——让学生发言; “解放时间”——让学生自由;“解放空间”——让学生活动。
——枝江一中“423”课堂教学模式培训
内容摘要
第一篇: 理论篇——寻找课堂教学改革的抓手 第二篇:数字篇——“423”内涵解读 第三篇:学案篇——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第四篇:三段篇——三个学习时间段操作要领 第五篇:评价篇——用评价引领学生的学习 第六篇:教案篇——集体备课与教案设计 第七篇:班主任篇——“423”背景下的班级管理 第八篇:未来篇——由宏观中观到微观
理论篇——寻找课堂教学改革的抓手
2、课堂在做什么:目标太虚
教学目标应可观察、可界说、可测量、可评价,它主要包括行为 主体、行为状况、行为条件和行为标准等四项要素。教学目标既 要比较详细,又要有一定的概括性。规范表述应为:行为主体学 生化,要把每项目标描述成学生行为而不是教师行为,如:“学生 能……”;行为状况动词化,尽可能是可理解、可观察的,如:写 出、背出、列出、选出、认出、辨别、比较、解决、设计、对比 等;行为条件情景化,描述行为发生通过的媒体、限定的时间、 提供的信息,如“通过听说交流……”、 “根据所给的图表……”、“ 通过模拟的购物活动……”等;行为标准具体化,如:“能用符号 语言表示平面的基本性质”、“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出五个描写日 常活动的句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