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与保护
一、学情分析:
1、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空气成分以及初步学习了化学的一些知识后,进
一步学习大气的污染及其保护。
教学中要收集一些生活资料,让学生从生活中去体会空气污染的现象及其危害,自主意识到保护大气的重要性。
2、平时,学生对空气污染已有初步的认识,但毕竟是零散的,不完整的,教
学中要帮助学生归纳、整理,使其形成体系。
3、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尽量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积极探
讨,发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空气污染的几种典型现象,了解汽车尾气、可吸入颗粒物、酸雨等的污染及其危害,学会看懂各种媒体发布的空气质量报告,探讨空气污染防治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用科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情景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探讨的兴趣;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观察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习对科学的评价,学习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
(一)材料引入:
出示图片一(她怎么了?)还有一些大气污染的照片。
问:这些图片共同反应了一个什么问题?
引入:第七节空气污染与保护
(二)情景教学:
情景一:
[招聘启事一]由于空气污染的日益严重,环境案件频频发生。
有人把某四起环保案件画成四幅漫画,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环保局为了尽快制止此类案件的发生,特向社会招聘侦破人员对四起案件进行侦破,请能力较强的
人员抱着对全社会负责的态度积极参与。
1、出示四幅漫画。
分别是“伞破难遮”、“明天我们去哪里”、“雨中垂钓”、“天
下乌鸦一般黑吗?”
2、要求学生结合资料和课本内容,分别对以上的四个漫画进行分析,完成以
下问题:
①给四个案件起个名(即是什么大气污染现象)。
②分别说出它们的污染物是什么?
③分别说出它们的来源、有什么危害?
④对这些现象分别谈谈如何防治。
3、学生反馈后教师总结:(结合课件和课文实验)
大气污染现象:臭氧层空洞——氟氯烃
温室效应——二氧化碳
酸雨——二氧化硫、氮的化合物(视频播放)
粉尘——可吸入颗粒物
主要来源:工厂废气和粉尘、汽车排放的尾气(视频播放)、居民炉灶、建筑材料排放有毒有害气体、自然因素
防治方法:①植树造林
②控制污染源
③使用清洁能源
④加强空气质量的检测
过渡:环境检测之后,你将如何公布于众呢?
情景二:
[招聘启事二]为了加强对空气质量的检测和报告,敲起环境保护的警钟,环保局特向社会征集空气污染的报道方案和招聘本工作的人才,谨请大家积极参与,为环保献谋献策。
1.请大家动动脑筋,你将如何做好这份工作?
2.学生反馈。
(教师给予鼓励)
3.看看报纸上是如何对大气质量进行预报的,出示表格。
4.向学生说明两个量:
污染指数: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简化成数值形式,分级表示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
日前计入空气质量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6.比较以上三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哪个最好?哪个最差?
(三)、教师总结:
按板书总结把本节内容做一下回顾。
(四)课外作业:对本地的空气污染进行调查:
1、数一数,学校或家附近有多少工厂的烟囱?冒出的烟是什么颜色的?有难闻的气味吗?
2、数一数,学校或家附近的街道或公路上,10分钟内大约过多少车辆?
3、在阳台或窗台上固定一张白纸,观察一天内能落多少灰尘?
4、完成课堂实验的后面一部分内容(用显微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