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头痛护理常规

头痛护理常规

一、头痛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头痛的部位,性质,程度,规律。

2、评估是否与病情变化有关。

评估是否与体位、时间有关3、观察有无发热等生命体征变化【护理措施】1、保持环境安静,绝对卧床休息。

2、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精神状态,注意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头部有无外伤,颈项强直。

3、了解病人头痛的部位,性质,程度,规律,减轻或诱发因素,伴随症状,指导病人避免诱因。

4、指导病人按医嘱服药,告知药物作用,不良反应,让病人了解道药物依赖性和成隐性的特点。

5、给以心理支持。

二、咳嗽、咳痰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咳嗽的性质、音色、持续时间、发作程度及频率。

观察痰的性状和量。

2、询问患者既往健康状况,评估有无长期大量吸烟和有害粉尘、有害气体吸入史。

3、评估咳嗽、咳痰是否与体位、气候变化有关。

4、观察有无发热、胸痛、呼吸困难、发绀、体重减轻等情况。

【护理措施】1、咳嗽剧烈者,宜取坐位或半坐位休息。

2、无心、肺、肾功能障碍者,鼓励每日饮水量>1500ml。

3、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方法。

4、雾化吸入。

5、进行肺叩打、体位引流。

6、机械吸痰。

7、及时采集痰标本送检。

三、恶心、呕吐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呕吐的时间、性质、呕吐物的性状和量,以往有无同样发作史,与进食、饮酒、药物或毒物、精神因素等的关系。

2、观察有无腹痛、腹泻或便秘、头痛、眩晕等伴随症状。

3、评估腹部体征,如胃肠蠕动波、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腹部包块、肠鸣音、振水音等。

4、对于频繁、剧烈呕吐者,评估血压、尿量、皮肤弹性及有无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症状。

【护理措施】1、患者呕吐时,给予身体支持和心理安抚。

对于意识清醒者,扶住患者的前额或给予身体支撑,防止因头晕、乏力、虚弱等发生跌倒;对于意识障碍者,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入呼吸道而造成窒息。

2、观察呕吐物颜色、性状和量,必要是采集标本送检。

3、患者呕吐后,及时帮助患者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和舒适。

更换因呕吐污染的衣、被,整理周围环境,避免不良刺激。

4、频繁呕吐者,防止呕吐物污染衣、被。

5、针对引起呕吐的不同原因实施针对性护理。

妊娠呕吐者,鼓励孕妇少食多餐;精神因素或条件反射引起呕吐者,应尽量避免引起呕吐因素。

呕吐较轻者,可进食清淡食物,鼓励口服补液;呕吐剧烈者,宜卧床休息。

避免食用刺激性大的食物,如咖啡、浓茶、过冷、过热、油炸、辛辣等食物。

四、咽痛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咽痛的性质,程度,规律。

2、评估是否与病情变化有关。

3、观察有无发热等生命体征变化【护理措施】1、注意休息,预防感冒,保持口腔清洁,可以参加日常活动。

2、加强营养,合理饮食,易清淡,忌烟酒,避免油炸、辛辣、腌制、刺激性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3、严密观察咽痛的程度,规律,减轻或诱发因素,伴随症状,指导病人避免诱因。

4、指导病人按医嘱服药,告知药物作用,不良反应。

5、给以心理支持,积极寻找病因,治疗原发病。

五、声音嘶哑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声音嘶哑的部位,性质,程度,规律。

2、评估是否与病情变化有关。

3、观察有无咽痛等伴随症状的出现。

【护理措施】1、注意休息,预防感冒,保持口腔清洁,可以参加日常活动。

2、加强营养,合理饮食,易清淡,忌烟酒,避免油炸、辛辣、腌制、刺激性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3、严密观察声音嘶哑的程度,规律,减轻或诱发因素,伴随症状,指导病人避免过度用声。

4、指导病人按医嘱服药,告知药物作用,不良反应。

5、给以心理支持,积极寻找病因,治疗原发病。

六、腹痛护理常规临床上一般将腹痛按起病急缓、病程长短分为急性与慢性腹痛。

急性腹痛多由腹腔脏器的急性炎症、扭转或破裂,空腔脏器梗阻或扩张,腹腔内血管阻塞等引起;慢性腹痛的原因常为腹腔脏器的慢性炎症、腹腔脏器包膜的张力增加、消化性溃疡、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肿瘤压迫及浸润等。

【护理评估】1、评估腹痛发生的原因或诱因,起病急骤或缓慢、持续时间,腹痛的部位、性质和程度。

2、评估腹痛与进食、活动、体位等因素的关系以及有关疾病的相应体征。

3、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腹泻、呕血、便血、血尿、发热等伴随症状。

4、评估患者有无缓解疼痛的方法,及有无精神紧张、焦虑不安等心理反应。

【护理措施】1、患者腹痛时,给予心理安抚,稳定情绪,有利于增强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

2、观察并记录病人腹痛的部位、性质及程度,发作的时间、频率,持续时间,以及相关疾病的其他临床表现。

如果疼痛突然加重、性质改变,且经一般对症处理疼痛不能减轻,需警惕某些并发症的出现,如消化性溃疡穿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等。

3、应根据病情、疼痛性质和程度选择性给药;癌性疼痛应遵循按需给药的原则,有效控制病人的疼痛。

4、观察非药物性和(或)药物止痛治疗的效果。

5、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口干、恶心、呕吐、便秘和用药后的镇静状态。

6、急性剧烈腹痛诊断未明时,不可随意使用镇痛药物,以免掩盖症状,延误病情。

7、急性剧烈腹痛病人应卧床休息,要加强巡视,随时了解和满足病人所需,做好生活护理。

应协助病人取适当的体位,以减轻疼痛感并有利于休息,从而减少疲劳感和体力消耗。

烦躁不安者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坠床等意外发生。

【备注】非药物性缓解疼痛的方法:是对疼痛,特别是慢性疼痛的主要处理方法,能减轻病人的焦虑、紧张,提高其疼痛阈值和对疼痛的控制感。

具体方法如:①行为疗法:指导式想象(利用一个人对某种特定事物的想象而达到特定的正向效果,如回忆一些有趣的往事可转移对疼痛的注意)、深呼吸、冥想、音乐疗法、生物反馈等。

②局部热疗法:除急腹症外,对疼痛局部可应用热水袋进行热敷,从而解除肌肉痉挛而达到止痛效果。

③针灸止痛:根据不同疾病和疼痛部位选择针疗穴位。

七、腹泻护理常规按系统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1、对于急性腹泻者,注意流行病学调查评估,鉴别是否为病毒性肠炎、急性细菌性痢疾、细菌性食物中毒、伤寒或副伤寒、霍乱或副霍乱等。

对于慢性腹泻者,询问既往史、诊断及治疗经过。

2、询问腹泻是否与摄入可能致敏食物、长期应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大手术后及其他疾病有关。

3、评估每天排便次数、量及性状。

4、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

评估患者有无发热、脱水、营养不良、贫血、皮疹、黄疸、关节肿胀、手足搐搦等。

【护理措施】1、确诊为传染病者,按传染病疫情管理办法进行报告及隔离。

2、鼓励口服补充营养和水分。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无刺激性。

严重腹泻者应暂时禁食。

3、便后,及时用温水清洗或毛巾擦净肛门周围。

腹泻次数过多者,可涂蓖麻油保护肛门周围皮肤。

4、保护床单位清洁、干燥。

5、及时、准确采集大便标本。

八、疼痛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疼痛的部位、发作的特点、性质与强度、有无牵涉痛等。

2、了解诱发疼痛或加重疼痛的因素。

3、观察疼痛时有无伴随症状,如发热、寒战、呕吐、吞咽困难、咳嗽、皮疹、血尿、视力障碍、呼吸困难等。

4、监测生命体征。

5、询问疼痛史或疾病史,如脑部疾病、腹部化脓性感染、手术、心脏病史等。

6、检查疼痛部位有无红、肿、热,有无外伤,有无颈、锁骨上、腋窝淋巴结重大。

评估腹痛者有无包块、压痛、反跳痛;有无机体活动受限、关节功能障碍等。

7、评估患者精神心理状态,有无紧张、焦虑、睡眠障碍等。

【护理措施】1、保持病室安静,帮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减轻疼痛。

2、积极作好心理疏导,知道患者分散注意力、自我放松,给予心理支持,缓解疼痛。

3、给予任何有创性检查或治疗之前,应评估患者的耐受程度,向者说明检查或治疗目的、操作过程及配合要求等,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增强患者的安全感。

4、遵医嘱给予缓解疼痛药物,并及时评估疼痛缓解的程度。

九、高热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注意发热的特点及伴随症状,观察皮肤有无皮疹、出血点、麻疹、淤斑、黄染等。

2、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

3、评估患者皮肤的温度、湿度及弹性。

【护理措施】1、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对于烦躁不安、神志不清、谵妄、惊厥者,加床栏防止坠床,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2、给予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

鼓励患者多饮水,出汗多时注意补充含盐饮料。

3、对体温在39℃以上者,可施行物理降温。

在头部、腋下与腹股沟等大血管出置冰袋,或采用32~36℃的温水擦浴(血液病患者除外)。

4、经物理降温无效者,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但对原因不明的高热,慎用药物降温。

对年老、体弱及婴幼儿应注意药物剂量。

5、高热期间,监测体温、脉搏、呼吸、每4小时1次,必要时随时测量。

物理降温后半小时,及时测量体温并记录。

6、保持衣着及盖被适中。

大量出汗时,及时更换衣服。

体温骤降时,应给予保温,避免直接吹风,防止着凉。

7、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

8、及时采集各种标本。

十、抽搐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意识状态、抽搐范围、持续时间。

2、呼吸及生命体征。

3、异常心态。

【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抽搐发作情况,并详细记录全过程,应特别注意神志与瞳孔的变化,以及抽搐部位和持续时间、间隔时间等,并及时与医师联系。

2、抽搐发作时应有人守护,迅速解开衣扣、裤带,用包好的压舌板放入口腔内,以防舌咬伤,必要时加用床挡,防止坠床。

3、抽搐时减少对病人任何刺激,一切动作要轻,保持安静,避免强光刺激等。

备好急救用品,如吸引器、张力器、拉舌钳等。

4、抽搐后应让病人安静休息,室内光线偏暗、安静。

5、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者头偏一侧。

如有呕吐物要及时清理,抽搐时要禁食。

6、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安心接受治疗。

十一、呼吸困难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观察呼吸困难发作的情况,有无伴随症状,如咳嗽、咯血、胸痛、心悸、发热、喘鸣、下肢水肿等。

2、评估呼吸的频率、深度及节律,观察面色、神志等变化。

3、对重度呼吸困难者,评估有无焦虑和恐惧。

【护理措施】1、患者宜解松衣、被,取舒适坐位或半坐位休息。

2、遵医嘱给予吸氧。

3、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方法;进行肺叩打或体位引流,必要时机械吸痰。

4、遵医嘱使用支气管扩张剂。

5、遵医嘱做好机械通气。

十二、昏迷护理常规按系统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询问患者家属或知情人发病前状况,有无急性感染、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肝病、肺源性心脏病、肾炎,以及是否使用麻醉性药物等。

2、评估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注意呼气中有无异味。

3、检查瞳孔大小、对光反射,以及两侧是否对称,检查眼底有无改变、皮肤色泽、肢体温度等。

4、检查有无颅脑外伤,有无耳、鼻出血、舌咬伤等。

5、检查有无深、浅反射异常,有无瘫痪、脑膜刺激征等。

6、观察呕吐物、排泄物、引流物的性状。

【护理措施】1、患者取平卧,头偏向一侧,取下活动义齿,保持呼吸道通畅。

2、病床使用床栏。

对于躁动不安、谵妄患者,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对于痉挛或抽搐者,可用开口器或牙垫置于两臼齿之间,防舌咬伤;对于舌后坠者,应用舌钳将舌拉出,以免舌根后坠阻碍呼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