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模拟试卷(一)说明:1.考试用时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按要求答在试卷上,但不能用铅笔或其他颜色笔。
3.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一、基础(36分)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2分)(1)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绿树村边合,。
,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4)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月亮拟人化,借此来表达对朋友的挂念和慰问的诗句是“,”。
(5)默写杜牧的《泊秦淮》。
,。
,。
2.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两项是( ) ( ) (4分)A.择其善.者而从之 / 京中有善.口技者B.温故.而知新 / 故.人具鸡黍C.遥闻.深巷中犬吠 / 唯闻.女叹息D.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是.时,妇手拍儿声读下面文字,完成3—5题。
(10分)。
它们是凝聚人类社会的力量,是个人积极上进的力量,也是使生活充满wēn xīn()的源泉。
浓浓的亲情凝聚着父母对儿女的cí'ài()与呵护,凝聚着儿女对父母的①与②。
纯洁的爱情超越世俗的富贵、名利、身份、门第等等,把两颗相知相惜的心联结在一起。
朋友间的相知相助、宽容理解给我们生活的温情和面对世界的力量。
3.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
(4分)wēn xīn ( ) cí'ài ( ) 4.为横线①、②处填上恰切的词语。
(2分)①;②5.在文段的开头写上一句话,使它能够总领下文。
(4分)答:按要求完成第6至8题。
(10分)班上将展开一次以“保护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6. 中国传统节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有约定俗成的特殊意义。
请根据你过节的经历,写出与下面几个节日相关的传统习俗。
(3分)示例:除夕守岁春节团圆重阳敬老(或登高、插茱萸)元宵;端午;中秋:7.保护传统节日,并不等于非排斥母亲节、圣诞节等“洋”节日不可,“洋”节日也有它盛行的原因。
如果要说服排斥“洋”节日的人,你准备怎么说?(3分)答:8.请你就如何“保护”传统节日提出你的建议(很多于20个字)。
(4分)答:二、阅读(54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9至20题。
(一)(12分)口技林嗣环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答:10.在上文描写听众的文字中,说明听众入了神,唯恐听漏,同时还想了解其中奥妙所在的词语是、;表示听众心领神会,感到满足的词语是;说明听众为之折服,但又不便忘形叫好的词语是(分别选用原文的词语回答)。
(4分)11.本文前后两次交代“口技”者所用道具的简单,这有何作用?(4分) 答:(二)(14分)①植物的花香有着很多作用。
②植物的花有香味是为了传宗接代。
植物花朵为了引诱昆虫前来授粉,不但表现各种艳丽夺目的色彩,还会散发各种迷人的花香。
于是引来蜂蝶竞相采蜜,正所谓“蜂争粉蕊蝶分香”。
结果,花粉黏附在昆虫的身上,随着昆虫的飞行迁移而四处落户安家。
③香花内部有一个专门制造香味的“工厂”——油细胞,这个“工厂”里的产品就是令人心醉的芳香油。
这种芳香油除了散发香味,吸引昆虫传粉外,它的蒸气还能够减少花瓣中水分的蒸发,形成一层“保护衣”,使植物免受白天的强烈日晒和夜晚的寒气侵袭。
④植物的花的香味除了有益于自身的生长繁衍,绝大部分还有益于人类。
香气能刺激人的呼吸中枢,从而促动人体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因为大脑供氧充足,所以能使人保持较长时间旺盛的精力。
此外,香味信息能够深刻地留在人的记忆中,刺激嗅觉,使人的记忆增强。
⑤利用花香来保健和防病,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代医圣华佗,曾用丁香等制成小巧玲珑的香囊,悬挂在室内,用以防治肺结核、吐泻等疾病。
古代民间把金银花放入枕内,用来去头痛,降血压,同时还有消炎止咳的作用。
⑥不同的花香,能引起人们的不同感受。
如桂花的香味使人疲劳顿消;菊花的香味使人思维清晰。
不过,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
有些花香也会给人带来副作用。
如百合、兰花的浓香,会引起眩晕和瞬时的迟钝。
12.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第④段从和两个方面说明花香“有益于人类”。
(6分)13.第⑤段主要使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答:14.植物的花香“绝大部分还有益于人类”中的“绝大部分”能不能删去?为什么?(4分)答:(三)(18分)过河周涛①这时我才发现,我骑了一匹极其愚蠢的马。
一路走了二十多公里,它都极轻快而平稳,眼看着在河对岸的酒厂就要到了,它却在河边突然显示出劣根性:不敢过河。
②它是那样怕水。
即使这河水并不深,顶多淹到它的腿根;在冬日的阳光下,河水清澈平缓地流着,波光柔和闪动,而宽度顶多不过十几米,但是它却怕得要死。
这匹蠢马,这个貌似矫健的懦夫!它的眼睛惊恐地张大,前腿劈直胸颈往后仰,仿佛面前横陈的不是一条可爱的小河,而是一道死亡的界限或无底的深渊!③我怀疑这匹青灰色的马儿对水一定患有某种神经性恐惧症。
也许在它来到世间的为期不算很长的岁月里,有过遭受洪水袭击的可怕记忆,因而这愚蠢的畜牲总结了一条不成功的经验。
像一个固执于己见的被捕的间谍似的。
任凭你踢磕鞭打,它就是不使自己的供词跨过头脑中那个界限。
④我想了很多办法——用皮帽子蒙住马的眼睛,先在草地上奔驰,然后暗转方向直奔河水,打算使其不备而奋然驰过。
结果它却在河沿上猛地顿住,我反而险些从马头上翻下去。
不远处恰有一个独木桥,我便把缰绳放长,自己先过对岸,用力从对岸那边拽,它依然劈腿扬颈,一用力,我又差点儿被它拽下水。
⑤面对如此一匹怪马,我只好长叹:吾计穷矣!但今天又必须过河,我必须去酒厂;倘要绕道,大约需再走二十公里。
无奈之下,只得朝离得最近的一座毡房走去,商量先把马留在这里,我步行去办完事再来取。
⑥一掀开毡帐我就暗暗叫苦,里面只有一位哈萨克族老太太,卧在床上,似有重病。
她抬起眼皮,目光像风沙天的昏黄落日,没有神采;而那身躯枯瘦衰老,连自己站起来也很困难似的。
看样子,她至少有八十岁;垂暮之年,枯坐僵卧,谁知哪一刻便灵魂离开躯壳呢?不过既然进了门,总不好扭头便走,我只好打着手势告诉她我的困难和请求,虽然我自己也觉得等于白说。
⑦她听懂了(其实是看懂了)。
摆摆手,让我把她从床上挽起来,又让我扶她到外边去,到了河边上,她又示意,让我把她扶上马鞍,她要替我骑马过河。
我以为老太太的神经是不是也不对劲儿了?我无论怎样钦佩哈萨克人的马上功夫,也不能相信她眼前这种可笑的打算。
⑧不过当我刚把她扶上马背,我就全信了。
她那瘦小的身躯刚刚落鞍,那马的脊背竟猛然往下一沉,仿佛骑上来一个百十公斤重的壮汉,原来的那种随随便便满不在乎的顽劣劲儿全不见了,它立得威武挺直,目光集中,它完全懂得骑在背上的是什么样的人,就如士兵遇上强有力的统帅那样。
(这马不愚蠢,倒是灵性大得过度了)它当然还是不想过河,使劲想扭回头,不过有一双强有力的手控住了它,它欲转不能,它四蹄朝后挪蹭的劲儿突然被火烧似地转化为前进的力,踏踏地跃进河中。
水花劈开,在它胸前分别朝两边溅射,铁蹄踏过河底的卵石发出沉重有力的声响,它勇猛地一用力,最后一步竟跃上河岸,湿漉漉地站定。
⑨我把老太太扶下马,又把她从独木桥上扶回对岸。
然后在她的视线里牵马挥手告别(我不敢当她的面上马)。
她很弱,在河对岸吃力地站着,久久目送我。
⑩此事发生在一九七二年冬天的巩乃斯草原,而天山,正在老人的身后矗立,闪闪发着光。
15.为何我最初觉得马“愚蠢”,后来又说它“不愚蠢,倒是灵性大得过度”?(4分)答:16.老太太示意我扶她上马鞍,我却以为她的神经“不对劲儿”,请结合上下文展开想象,在文中横线处补写几个语句,具体表现“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4分)答:17.上文主要使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用简洁的语言列举出三处使用对比的地方。
(6分)答:18.有人认为这位老太太身上有一种令人感动的精神,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种精神的主要内涵。
(4分)答:(四)(10分)A.母亲呵!我的头发,披在你的膝上,这就是你付与我的万缕柔丝。
B.婴儿,是伟大的诗人,在不完全的言语中,吐出最完全的诗句。
C.一般的碧绿,只多些温柔。
西湖呵,你是海的小妹妹么?D.人在廊上,书在膝上,拂面的春风里,知道春来了。
(选自冰心《繁星·春水》)19.根据上面几首诗的内容,说说冰心《繁星·春水》这部诗集的主题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4分)答:20.从上面四首“小诗”中任选一首,实行简要的赏析。
(6分)答:三、作文(60分)21.按下面题目和要求作文。
题目:的眼睛要求:(1)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根据题目写一篇很多于500字的记叙文;(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
附加题(1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
害群之马黄帝将见大(taì)隗(wěi) 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
”小童辞。
黄帝又问。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③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黄帝再拜稽(qǐ)首,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注释】①大隗:传说中的神名。
②具茨:山名。
③奚:何,什么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分)(1)适.遇牧马童子:(2)问涂.焉:2.文中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位置用“/”标出来。
(2分)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