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牵引技术定义和讲解《运动治疗技术》

牵引技术定义和讲解《运动治疗技术》

是脊髓型颈椎病在治疗时牵引参数很容易控制。而且在牵 引过程中,被牵引的颈椎节段以上和对侧关节突关节活动 较小或是没有伸展。对患者颞颌关节处无压力,不会引起 颞颌关节的疼痛。以上两种方法可作为颈椎牵引的预试验 ,特别是机械牵引前的尝试性牵引。
二、常用牵引方法
(二)颈椎重锤牵引
1.坐位重锤牵引 (1)牵引体位:
一、基本概念
(一)定义
牵引技术是指应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力学原理,通 过手法、器械或电动装置产生的外力,作用于人体脊柱或 四肢关节,使关节发生一定的分离、关节周围软组织得到 适当的牵伸,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康复治疗技术。 牵引和牵伸的区别:
牵引的主要目的是牵拉关节,而牵伸的目的主要是牵 拉肌肉、韧带等软组织。
二、常用牵引方法
(二)颈椎重锤牵引
1.坐位重锤牵引
(4)牵引时间:
每次牵引时间为一般为 20~30分钟;大重量牵引者牵 引时间宜相应缩短至5~15分钟。
门诊患者一般每天牵引1次, 住院患者可每天牵引2次。10次 为一疗程,直到症状体征消失, 一般需要2-3个疗程。
坐位重锤牵引
二、常用牵引方法
(二)颈椎重锤牵引
一、颈椎牵引的生理效应 二、常用牵引方法 三、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第二节 颈椎牵引技术
颈椎牵引技术是通过牵引带沿颈椎纵轴方 向施加拉力以对抗体重而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效 应,以改善颈椎的生理功能,消除病理改变, 达到治疗颈椎疾患的一个重要康复治疗技术。
颈椎常用的牵引方法: 有颈椎徒手牵引、颈椎重锤牵引、电动颈
一、四肢关节功能牵引的生理效应 二、常用基本方法 三、临床应用 四、注意事项
重点难点
重点: 1.颈椎重锤牵引及电动牵引。 2.腰椎骨盆重锤牵引及电动骨盆牵引。 难点: 1.颈椎重锤牵引及电动牵引的牵引参数。 2.腰椎骨盆重锤牵引及电动骨盆牵引的牵引参数。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牵引的治疗作用 三、常用牵引装置
《运动治疗技术》
牵引技术定义和讲解
目录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牵引的治疗作用 三、常用牵引装置
第二节 颈椎牵引技术
一、颈椎牵引的生理效应 二、常用牵引方法 三、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目录
第三节 腰椎牵引技术
一、腰椎牵引的生理效应 二、常用牵引方法 三、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第四节四肢关节功能牵引技术
椎牵引和家庭牵引等。
一、颈椎牵引的生理效应
1.增大颈椎椎间隙 2.牵伸挛缩组织,改善脊柱的正常生理功能 3.纠正椎间小关节的紊乱,恢复脊柱的正常
排序 4.扩大椎间孔,减轻神经根压迫症状 5.恢复颈椎的正常排序
二、常用牵引方法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椎徒手牵引
1.徒手坐位牵引 患者取坐位,治疗师站
立于患者后侧,前方上肢屈 肘托住患者下颌部,后方手 固定在后枕部,双手同时发 力支持患者头部重量,将患 者头沿身体纵轴方向向上拔 伸,并维持20~30秒。
徒手坐位牵引
二、常用牵引方法
(一)颈椎徒手牵引
2.徒手卧位牵引 患者取仰卧于治疗床,
头颈部稍前屈。治疗师立于 治疗床头或坐位,用双手支 持患者头部重量。上方手掌 置于患者前额,下方手托住 患者枕后部。治疗师双臂采 用静力收缩的方式施加牵引 力量。
徒手卧位牵引
二、常用牵引方法
(一)颈椎徒手牵引
3.临床应用: 适用于各型颈椎病在推拿过程中配合治疗手法,尤其
2.卧位牵引 (1)床上斜面自重牵引:
将床的头端升高约15cm形成斜面,在床垫和褥子之 间铺上一层硬板。患者头枕10cm高的硬枕,枕颌牵引 带上端固定于床头,患者身体向床尾移动将牵引带拉紧, 借助患者身体下移趋势进行牵引。治疗初始以30分钟为 一单位,休息后逐渐延长牵引时间,睡前停止牵引,以 保证患者睡眠充足。 (2)床上重锤持续牵引:
三、常用牵引装置
(三)四肢关节功能牵引装置
1.简易制作牵引架: 利用身边的材料如滑轮、绳索、沙袋、哑铃或杠铃片、墙
拉力器等,因陋就简地自制各种临床需要的牵引装置。 2.机械式关节训练器:
当肌肉放松时即可达到关节牵引的目的。 3.电动式关节运动器:
由机械和微电脑控制部分组成,操作方便。
第二节 颈椎牵引技术
三、常用牵引装置
(一)颈椎牵引装置
1.颈椎牵引带: 颈椎牵引带由下颌带、后枕带及
枕、颌延长带组成。 2.其他牵引用具:
包括牵引弓、牵引绳、滑轮及固 定架和牵引重物等。
颈椎牵引带
三、常用牵引装置
(二)腰椎牵引装置
腰椎牵引床
骨盆牵引带及固定带
三、常用牵引装置
(二)腰椎牵引装置
骨盆和胸廓牵引带的使用
患者取坐位,根据牵引的目的和要求不同,调整牵引 角度,使颈椎处于中立位、后伸位或前屈位牵引。 (2)牵引角度:
临床可根据颈椎病的分型和颈椎X线片表现来决定牵引 角度,如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前屈20°~30°,颈型前屈 15°~20°,椎动脉型前屈小于5°,脊髓型后伸10°~ 15°;X线片显示颈椎曲度消失时采用垂直或略前倾牵引, 颈椎呈反弓状态时,采用垂直或后伸位牵引。
(二)分类
牵引主要有根据治疗部位、根据牵引时患者体位、根据 牵引时患者身体的垂直方向、根据牵引重量来源、根据牵 引的时间长短、根据牵引力作用的时间等分类方法。
二、牵引的治疗作用
1.减轻椎间盘压力,促使髓核不同程度地回纳 2.解除脊柱小关节负载 3.促进炎症消退 4.解除肌肉痉挛 5.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6.早期制动和复位
患者仰卧在水平床面上,颈部垫一个普通枕头,床
头安装滑轮,枕颌牵引带跨过滑轮与重锤相连。重锤重 量从3~4kg开始,待患者适应后逐渐增加重量,最高可 达7kg。牵引时间每次20~30分钟,每天1~2次。
二、常用牵引方法
(二)颈椎重锤牵引
3.临床应用 卧位牵引易于使用和操作,广泛应用于家庭、社
二、常用牵引方法
(二)颈椎重锤牵引
1.坐位重锤牵引 (3)牵引重量:
牵引重量约相当于正常成年人体重的10%,年老体弱 者为体重的5%。一般首次牵引从3~5kg开始,椎动脉型从 5kg开始或体重的1/15开始;每天增加重量1~2kg,至症状 改善后,并以此重量维持或逐渐减少重量,直到症状缓解 消失。如果没有改善,可继续逐渐增加重量,最大牵引重 量需视患者体质及对牵引的反应而定,牵引最大重量不得 超过20k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