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运动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运动治疗技术》教学大纲(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运动治疗技术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应用各种形式的主动和被动进行具体操练,以促使病人康复的一类疗法。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正确理解运动治疗工作的原理,熟练掌握各种运动治疗技术的原理和技巧,并掌握常见疾病的各种运动治疗方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掌握运动治疗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

二、掌握运动治疗技术中各种训练技术的操作要点。

三、掌握常见病的运动治疗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学时分配序号单元学时理论实践合计1 运动疗法概论2 0 22 体位转换训练技术 2 4 63 关节活动维持与改善技术4 6 104 关节牵引技术 1 1 25 增强肌力技术 8 12 206 耐力训练技术 2 0 27 肌肉牵拉技术 4 4 88 关节松动术 10 12 229 平衡功能训练技术 2 4 610 协调功能训练技术 2 2 411 步行功能训练技术 2 4 612 呼吸训练技术 1 1 213 医疗体操 2 4 614 肌肉功能恢复技术 8 10 18合计 50 64 114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节运动疗法概论(理论2学时;实践0学时)【教学内容】1.重点讲授运动疗法的概念和特点,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对人体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2.重点讲授运动处方的概念和制定方法。

3.讲授运动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教学要求:1.掌握运动疗法的概念和特点,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对人体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2.掌握运动处方的概念和制定方法。

3.熟悉运动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节体位转换训练技术(理论2学时;实践4学时)教学内容:1.介绍体位转换训练技术的生物力学原理。

2.讲授体位转换训练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重点讲授偏瘫、截瘫患者体位转换的训练方法。

教学要求:1.掌握偏瘫、截瘫患者体位转换的训练方法。

2.熟悉体位转换训练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了解体位转换训练技术的生物力学原理。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实验实训内容:(只写出实验实训名称,详细内容写入实践教学大纲)1.体位转换训练技术第三章节关节活动维持与改善技术(10学时)教学内容:1.介绍关节的构成和关节活动范围。

2.重点讲授关节的运动方向、运动类型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原则。

3.讲授关节的分类、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

4.介绍上肢、下肢各关节的解剖及运动学概要。

5.重点讲授上肢、下肢各关节被动运动技术。

6.讲授上肢、下肢各关节辅助主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技术。

教学要求:1.掌握关节的运动方向、运动类型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原则。

2.掌握上肢、下肢各关节被动运动技术。

3.熟悉关节的分类、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

4.熟悉上肢、下肢各关节辅助主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技术。

5.了解关节的构成和关节活动范围。

6.了解上肢、下肢各关节的解剖及运动学概要。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实验实训内容:(只写出实验实训名称,详细内容写入实践教学大纲)1.上肢关节活动维持与改善技术2.下肢关节活动维持与改善技术第四章节关节活牵引技术(2学时)教学内容:1.介绍四肢关节功能牵引的特点、颈椎牵引和腰椎牵引的作用机制。

2.讲授四肢关节功能牵引、颈椎牵引和腰椎牵引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3.重点讲授四肢关节功能牵引、颈椎牵引和腰椎牵引的方法。

教学要求:1.掌握四肢关节功能牵引、颈椎牵引和腰椎牵引的方法。

2.熟悉四肢关节功能牵引、颈椎牵引和腰椎牵引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3.了解四肢关节功能牵引的特点、颈椎牵引和腰椎牵引的作用机制。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实验实训内容:(只写出实验实训名称,详细内容写入实践教学大纲)1.四肢关节功能牵引、颈椎牵引和腰椎牵引的方法第五章节增强肌力技术(20学时)教学内容:1.讲授神经纤维损伤时的变性与再生、运动麻痹的恢复机制及神经损伤程度分类。

2.讲授肌肉的构造、分类及肌力下降的原因、恢复机制。

3.重点讲授肌肉的理化特性,促进肌力恢复的基本原则,肌力增强的基本技术与方法、注意事项及适应范围。

4.讲授上肢和下肢各肌群的功能及其神经支配。

5.重点讲授增强上肢和下肢肌群肌力的抗徒手阻力训练方法。

6.讲授增强上肢和下肢肌群肌力的抗器械阻力训练方法。

教学要求:1.掌握肌肉的理化特性,促进肌力恢复的基本原则,肌力增强的基本技术与方法、注意事项及适应范围。

2.熟练掌握增强上肢和下肢肌群肌力的抗徒手阻力训练方法。

3.熟悉神经纤维损伤时的变性与再生、运动麻痹的恢复机制及神经损伤程度分类。

4.熟悉肌肉的构造、分类及肌力下降的原因、恢复机制。

5.熟悉上肢和下肢各肌群的功能及其神经支配。

6.熟悉增强上肢和下肢肌群肌力的抗器械阻力训练方法。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实验实训内容:(只写出实验实训名称,详细内容写入实践教学大纲)1.增强上肢肌群肌力技术2.增强下肢肌群肌力技术第六章节耐力训练技术(2学时)教学内容:1.重点讲授肌肉耐力训练与全身耐力训练的概念和作用。

2.重点讲授肌肉耐力训练与常用的全身耐力训练方法。

3.重点讲授运动疗法的临床应用。

教学要求:1.掌握肌肉耐力训练与全身耐力训练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肌肉耐力训练与常用的全身耐力训练方法。

3.掌握运动疗法的临床应用。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实验实训内容:(只写出实验实训名称,详细内容写入实践教学大纲)1. 肌肉耐力训练与常用的全身耐力训练方法第七章节肌肉牵拉技术(8学时)教学内容:1.重点讲授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肌肉牵拉程序及注意事项。

2.重点讲授被动牵拉与主动抑制的概念。

3.重点讲授被动牵拉技术的操作方法。

4.讲授主动抑制的目的及方法。

5.讲授肌肉的特性。

6.重点讲授上肢、下肢各关节肌肉的被动牵拉技术及其操作方法。

7.讲授上肢、下肢各关节肌群自我牵拉技术的方法。

教学要求:1.掌握被动牵拉与主动抑制的概念。

2.掌握被动牵拉技术的操作方法。

3.掌握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肌肉牵拉程序及注意事项。

4.掌握上肢、下肢各关节肌肉的被动牵拉技术及其操作方法。

5.熟悉主动抑制的目的及方法。

6.熟悉肌肉的特性。

7.熟悉上肢、下肢各关节肌群自我牵拉技术的方法。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实验实训内容:(只写出实验实训名称,详细内容写入实践教学大纲)1.上肢肌肉牵拉技术2.下肢肌肉牵拉技术第八章节关节松动技术(22学时)教学内容:1.介绍关节松动术的基本理论。

2.重点讲授上肢、下肢、脊柱关节松动技术的操作方法。

3.重点讲授上肢、下肢、脊柱关节松动技术的治疗作用。

教学要求:1.掌握上肢、下肢、脊柱关节松动技术的操作方法。

2.掌握上肢、下肢、脊柱关节松动技术的治疗作用。

3.了解关节松动术的基本理论。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实验实训内容:(只写出实验实训名称,详细内容写入实践教学大纲)1.上肢关节松动技术2.下肢关节松动技术3.脊柱关节松动技术第九章节平衡功能训练技术(6学时)教学内容:1.介绍平衡功能训练的基本原理。

2.讲授平衡功能训练的分类及影响因素。

3.重点讲授平衡功能训练的基本原则及具体训练技术。

教学要求:1.掌握平衡功能训练的基本原则及具体训练技术。

2.熟悉平衡功能训练的分类及影响因素。

3.了解平衡功能训练的基本原理。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实验实训内容:(只写出实验实训名称,详细内容写入实践教学大纲)1.平衡功能训练技术第十章节协调功能训练技术(4学时)教学内容:1.讲授协调功能训练的基本原理。

2.重点讲授协调功能训练技术操作方法及训练顺序和要点。

3.介绍佛伦克尔体操训练法。

教学要求:1.掌握协调功能训练技术操作方法及训练顺序和要点。

2.熟悉协调功能训练的基本原理。

3.了解佛伦克尔体操训练法。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实验实训内容:(只写出实验实训名称,详细内容写入实践教学大纲)1.协调功能训练技术第十一章节步行功能训练技术(6学时)1.讲授步行功能训练的对象及条件。

2.介绍拐杖的分类和选择。

3.重点讲授步行功能训练技术和训练前准备。

教学要求:1.掌握步行功能训练技术和训练前准备。

2.熟悉步行功能训练的对象及条件。

3.了解拐杖的分类和选择。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实验实训内容:(只写出实验实训名称,详细内容写入实践教学大纲)1.步行功能训练技术第十二章节呼吸训练技术(2学时)教学内容:1.讲授膈肌呼吸以及缩唇呼吸的作用机制。

2.介绍呼吸训练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重点讲授膈肌呼吸以及缩唇呼吸的训练方法。

教学要求:1.掌握膈肌呼吸以及缩唇呼吸的训练方法。

2.熟悉膈肌呼吸以及缩唇呼吸的作用机制。

3.了解呼吸训练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实验实训内容:(只写出实验实训名称,详细内容写入实践教学大纲)1.呼吸训练技术第十三章节医疗体操(6学时)教学内容:1. 介绍医疗体操的应用目的及特点。

2.讲授医疗体操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3. 重点讲授医疗体操的编排要点、医疗体操的特点和编排方法。

教学要求:1.掌握医疗体操的编排要点、医疗体操的特点和编排方法。

2.熟悉医疗体操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3.了解医疗体操的应用目的及特点。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实验实训内容:(只写出实验实训名称,详细内容写入实践教学大纲)1.医疗体操训练方法第十四章节肌肉功能恢复技术(18学时)1.讲授锥体系与锥体外系的构成及功能。

2.介绍中枢性瘫痪的恢复理论。

3.讲授神经生理学治疗技术的概念及基本原理。

4.重点讲授各类神经生理学治疗技术的应用原理及操作技术。

5.讲授各类神经生理学治疗技术的适应范围。

教学要求:1.掌握各类神经生理学治疗技术的应用原理及操作技术。

2.熟悉锥体系与锥体外系的构成及功能。

3.熟悉神经生理学治疗技术的概念及基本原理。

4.熟悉各类神经生理学治疗技术的适应范围。

5.了解中枢性瘫痪的恢复理论。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实验实训内容:(只写出实验实训名称,详细内容写入实践教学大纲)疗法方法3.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技术5.运动再学习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应用天然或人工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通过生理调节机制,以达到治疗、康复和预防疾病。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正确理解物理因子治疗工作的原理,熟练掌握各种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原理和技巧,并掌握常见疾病的各种物理因子治疗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