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劝学PPT优秀课件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蟹六跪而二螯( )
而母立于兹( )
军惊而坏都舍( )
答案:4.动词,借/动词,借助
5.动词,听到/名词,声誉、名声
6.连词,表转折,但是/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递进,
而且/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代词,你/好像,如
同
7 之 青,取之于蓝( )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使之然也( ) 蚓无爪牙之利( )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 吾欲之南海,何如( ) 顷之,烟炎张天( )
二、背景材料
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进 一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 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 发表不同的主张,并逐渐形成墨家、儒家、道家和 法家等不同的派别,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 评别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荀子反对 迷信天命鬼神,认为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 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 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 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 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他认为人本性是恶的,善是人为的。人的知识、 道德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后天学习、教育、逐 步培养的。他特别强调后天学习的作用,把学习 作为改造人性的根本方法。《劝学》为勉励人们 学习“积善成德”,成为君子的文章。
目标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通假字
1. 以为轮,其曲中规( ) 2.君子生非异也( )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
答案:1.“ ”通“煣”,使弯曲 2. “生” 通“性”,资质,禀赋 3.“有”通“又”
二、一词多义
1.绝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
以为妙绝( )
佛印绝类弥勒(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4 动词的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 以为轮( ) 5 形容词作名词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2)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6 形容词作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
7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8 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
答案:1.游泳,游水 2.(1)每天,每日 (2)向上向下 3.水流 4.使……弯曲 5.(1)善行(2)高处 6.变直 7.使……快,使……走得快 8.专一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2.强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
3.望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
先达德隆望尊( )
适冬之望日前后( )
答案:1.动词,终止/副词,到了极点/副词,非常,极/动
词,横渡 2.名词,有力的弓/形容词,强健的/副词,
五、指出文言句式类型并翻译
1.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译文: 2. 以为轮( ) 译文: 3.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译文: 4.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译文: 5. 无以至千里( ) 译文:
) 。 。 。 。 。
1. 判断句 译文: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 是因为火烤使它变成这样子的。 2. 省略句 译文:用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 3. 状语后置句 译文:靛青,是从蓝草中取得, 但比蓼蓝颜色更深。 4. 定语后置句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 齿,强壮的筋骨。 5. 固定句式 译文:不能远达千里。(无以,没 有用来……的办法)
勉强(音qiǎnɡ) 3.动词,向远处看/动词,盼望/
名词,名望/名词,月圆之时,即农历每月十五日
4.假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5.闻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
不能称前时之闻( )
6.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吾尝终日而思也(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劝学
一、文学常识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 末期赵国人。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文学家,又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 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汉代著作避汉 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公元前238年逝世, 葬在兰陵。
荀况晚年归家,著书立说,这就是《荀子》。 《荀子》共20卷,收文章32篇,内容涉及哲学思想、 政治问题、治学方法、立身处世之道、学术论辩等 方面。其文笔流畅,说理透彻,气势浑厚,句法简 练绵密,多用排比,又善用比喻,形成自己独特的 风格,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古义:
。
今义:迷信说法中的地府。
5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
。
今义:把理想、感情等放在某人或某事上。
答案:1.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2.把(它)做
成……3.爪子和牙齿4.黄土地下的泉水5.托身、安身
目标二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四、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2 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3 动词作名词
目标三 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全文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 展开论述的?
【思考提示】该问题需要我们对文章内容作有条理的 分析,可以从本文中心论点统辖的几个分论点入手进 行梳理,分论点梳理清楚之后答案自然就明确了。
答案: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就是学习 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围绕这 一论点,文章分三个段落,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文章第二段说明了学习的意义,指出学习可以使人 “知明而行无过”,就是说学习可以增长才干,培养 品德;第三段说明了学习的作用,能够使一般人成为 君子,并指出学习要“善假于物”;第四段说明了学 习的方法和态度,指出学习应该注重积累,锲而不舍, 专心致志。
答案: 7.介宾短语后置的标志/助词,不译 /凑足音节,不译/代词,它/助词,定语后 置的标志/助词,的/动词,去,到/凑足音 节,不译
三、古今异义
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
。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 木直中绳, 以为轮
古义:
。
今义:认为。
3 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
。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4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