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游戏观察指导

游戏观察指导


表7-9 游戏场地利用率的观察表
时间 场地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1号 2号 3号
……


(二)定点法
即定点不定人。观察者固定在游戏中的某一 地点进行观察,见什么观察什么,主要来此 点的幼儿都可以作为观察对象。 适合于了解一个主题或一个区域幼儿游戏的 情况。 一般在游戏过程中使用此方法。 运用此方法,一般采用实况详录法记录。

中班: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生活经验的 丰富,游戏情节较小班丰富,处于角色的 归属感阶段,虽然选择了一个角色,但想 做多个角色的事情,想与人交往但尚无交 往技能,人与人交往出现冲突的多发期。 因此,观察的重点应该是在幼儿之间的冲 突上,不管是规则上的、交往技能上的, 还是使用物品上的。

大班:随着生活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及能力 的增强,幼儿不断产生新的主题,因新的 主题与原有经验之间的不和谐而产生冲突, 运用已有经验在现有的基础上去创新,成 为游戏观察的重点,同时相互交往、合作、 分享、解决矛盾也成为游戏观察的另一个 重点。


幼儿姓名______ 等级 项目 遵守游戏规则 同伴合作 材料运用 游戏持续性
游戏名称______
观察时间 ______
等级(1-5分别代表由低到高的程度) 1 2 3 4 5
表7-3
拓展知识——游戏量表



1.利伯曼游戏兴趣量表 2.高尔登和库特勒耳游戏发展进度量表 3.帕顿/皮亚杰量表 4.豪维斯同伴游戏量表 5.斯米兰斯基角色游戏估量表 6.副若斯特-沃思曼游戏发展检核表

(三)观察是对游戏进行正确评价的保证

案例3.当听到老师发出“下班了”的信号时, 孩子们都在忙着收拾、整理自己的玩具。老师 发现娃娃家里满地“菜”而无人收拾。其他几 个忙着收拾玩具的孩子告诉老师是童鑫把这些 东西扔在地上的。老师正想发火,只见童鑫正 在认真地收拾餐具。原来她是为了收拾摆放娃 娃家的餐具,才把“菜”倒在地上的,在讲评 中,老师组织幼儿讨论怎样才能收拾地又快又 好。


③非游戏行为定义
无所事事行为,旁观行为,不断变换游戏活动 的行为.


④非游戏活动行为
事先由老师或自己选定的任务或学习活动,如 涂色、计算机等。

⑤根据操作定义对幼儿游戏行为进行译码
a.两个孩子正玩娃娃家,各自假装烧饭或烧菜。 他们清楚各自的活动,但无交往。(平行——角色游戏) b.一个孩子用积木搭了一样东西,无其他孩子在 附近。 (孤独——结构游戏) c.一个孩子单独玩,用玩具电话假装打电话。 (孤独——角色游戏) d.一个孩子正看其他孩子玩娃娃家。 (旁观) (非游戏活动) e.几个孩子在图书角看书。 f.两个孩子在地板上开玩具汽车。没有假扮转换 的情节,也没有互相交往。 (平行——基础游戏) g.三个孩子正玩医院游戏。一个做医生,一个做 护士,还有一个做病人。 (集体——角色游戏) h.一个孩子正在转来转去,不参加任何活动。 (无所事事) i.一些孩子在一起用积木搭一条高速公路。(集体——结构游戏)


(三)追踪法
即定人不定点。观察者事先确定一到两个幼儿 作为观察对象,观察他们在游戏中的活动情况。 被观察的幼儿走到哪里,观察者就追随到哪里, 固定人而不固定地点。 适合于观察了解个别幼儿在游戏全过程中的情 况,了解其游戏发展的水平,或者更详细的信 息。


例:一位老师对一个不会玩游戏幼儿的追踪记录 游戏时间到了,李小刚端起自己的小椅子到了“娃娃 家”。这是他上幼儿园以来,第一次主动地去选择游 戏。李小刚在“娃娃家”里摆弄餐具,又来了一男一 女两位小朋友,和他一起摆弄餐具、开始烧饭,小女 孩把烧好的饭给李小刚,他假装吃了两口,就放在桌 上,去“超市”买东西,他在超市停留约5分钟的时 间,不时摆弄“超市”里的商品,最后什么也没买就 走了,跑到“图书角”拿了一本书看了很长时间,直 到游戏结束。
讨论:你认为对幼儿游戏的观察主要集中于那几方面? (1)幼儿的兴趣点,幼儿喜欢的游戏主题、内容和





各年龄班游戏观察的重点

小班:主要处于平行游戏阶段,满足于操 纵、摆弄物品。对物品的需求是别人有的, 我也要有,对相同物品要求较多,矛盾的 焦点主要在幼儿与物品的冲突上。因此, 小班观察的重点在幼儿使用物品上。

(2)帕顿/皮亚杰量表的观察记录例表
姓名_______ 观察日期_____
基础 社会性 水平 孤独 平行 集体
认知水平 结构 角色
规则
非游戏 无所事事
行为 旁观
频繁换场
活动
表 7-5

(3)帕顿/皮亚杰量表的注意事项
研究者必须在运用量表之前熟悉各项操作定义,以便 准确无误地进行观察。 在观察中,应该坚持每一孩子一张表格。 多次扫描取样法较适合本量表。即观察者按顺序将观 察对象表格排列好。每次观察一个孩子15秒钟,按顺 序换人。在全部观察完一遍后,重新开始一轮各15秒 钟的观察。 在对每一个幼儿进行了20-30次的观察后,对所收集 到的资料做简单的统计,分析其表现出来的幼儿水平 是否与其年龄应有的发展水平相吻合。
游戏观察的方法和记录
一、观察的方法



(一)扫描法 即时段定人法。对班里的全体幼儿平均分配时 间,在相等的时间里对每个幼儿轮流进行扫描 观察。 适合于了解全体幼儿的游戏情况。 一般在游戏开始和结束的时候选用较多。如, 需要了解游戏开展中有哪些主题、每个幼儿选 了哪些主题、扮演了什么角色、使用了哪些材 料等。

3.帕顿/皮亚杰量表
游戏的社会——认知内容:12项
孤独的 平行的 平行-基础游戏 平行-结构游戏 平行-角色游戏 平行-规则游戏 集体的 集体-基础游戏 集体-结构游戏 集体-角色游戏 集体-规则游戏
基础游戏 结构游戏 角色游戏 规则游戏
孤独-基础游戏 孤独-结构游戏 孤独-角色游戏 孤独-规则游戏

表7-7 幼儿选择游戏主题的情况观察表
姓名 主题
娃娃家
医院
银行
xx
幼儿1 幼儿2 幼儿3
……
将所要观察的内容先用表格的形式准备好,游戏开始时, 就直接将观察的内容在表格中做记号即可。 选用时,每个主题选5分钟,用画“正”字的形式,轮流 观察,或每次观察用不同的符号或不同颜色的笔做记录。
表7-10 幼儿参与游戏情节观察表


例:对一次“医院”游戏的观察记录 医院里来了两个男孩,手抱一个“断腿”的娃娃,下 面是他们的对话:

医生开始用胶布给娃娃贴腿。这时老师出场了,说: “腿断了怎么可能用胶布贴呢?要上夹板才行” 教师开始引导他们给娃娃上夹板,而这几个孩子却突 然玩性全无。
“医院,我娃娃腿断了” “快拿来我看看” “能好吗?” “没关系,我用胶布(透明胶)贴上就好了”


游戏类型:结构游戏 观察时间:________ 观察描述: 如:小明和诚诚选择了积木区游戏,两个人开始搭建 积木,小明负责选择积木块,诚诚负责搭建,不一会 大楼一层已经搭起来了,两人配合的比较默契。齐齐 走过了,起初蹲在旁边看他俩搭积木,慢慢的也开始 参与进来,先是和小明一样选择积木,递给诚诚,后 来也开始和诚诚搭建起来,齐齐负责搭建围墙,两个 人的游戏变成了三个人的游戏。诚诚发现积木块不够 了,就开始拆卸齐齐搭建的围墙,齐齐没有阻拦,看 了一会就站起来,走了出去,不再在积木区玩了。
游戏类型:角色游戏 游戏时间:________ 观察描述: 角色游戏开始之前,老师请小朋友自主选择区域以及 角色。首先娃娃家区域,丫丫主动选择扮演妈妈,家 明扮演爸爸,明明扮演孩子;超市区域,佩佩扮演售 货员,青青扮演收银员;在医院区域,诚诚选择扮演 医生,小华扮演他的助手护士小姐;还有一个饭店区 域,胖胖当起了老板,小丽和敏敏做起了服务员,其 他的小朋友当顾客,有的在饭店就餐,有的去医院看 病,还有的在超市购物。


游戏观察的方法
扫描观察法 定点观察法 追踪观察法



特点 扫描法 定点法 追踪法
适用情况
记录法
二、游戏观察的记录方法

(1)行为核对表
行为核对表主要用来核对幼儿在游戏中重要行 为的出现与否,观察者预先将准备观察的项目 列出,当出现此项目行为时,就在该项上划 “√”。运用行为核对表进行的游戏观察比较 系统,记录信息更快捷。如下表:
两项非游戏行为:无所事事,旁观
表7-4

(1)帕顿/皮亚杰量表的操作定义பைடு நூலகம்
①认知水平定义




基础游戏——重复肌肉运动,用玩具或不用玩具。例 如:(a)跑和跳,(b)伸和缩,(c)操纵玩具或材料,(d) 非正式规则游戏。 结构游戏——使用玩具(积木、积塑小玩具等)或材 料(沙子、橡皮泥、颜料等)构造一样东西。 角色游戏——角色扮演(假装一个超人或救火队员) 与假扮转换(假装开汽车或用铅笔打针)。 规则游戏——承认、接受并遵守确立的规则。如棋类、 踢球等。

游戏名称 班级 项目 观察时间 记录者
愉悦的情 有假想活 自觉遵守 乐于同伴 创造性的 绪 动 游戏规则 合作 使用材料
幼儿1 幼儿2
幼儿3
幼儿4
表7-2

(2)等级量表
等级量表与行为核对表有相似之处,两者都关 注特定的游戏行为,便于记录信息。 等级量表不仅仅简单地显示幼儿出现或未出现 的行为,观察者还可以自己决定幼儿呈现的游 戏行为的等级,并评价这些游戏行为的质量。
图7-1
观察在游戏中的作用
观察的原则




(1)应明确观察的目的,并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 (2)观察应在确保幼儿有机会展示他们所有游戏 能力的情境中进行,既保证幼儿有丰富的、能引发 他们各种游戏行为的材料,又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游 戏时间。 (3)如果可能,应保证对幼儿室内和室外游戏进 行观察。 (4)应在幼儿彼此熟悉并熟悉环境后才开始对幼 儿进行观察。 (5)应持续观察,以确保记录的事幼儿典型的游 戏行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