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教育学》心得体会

《普通教育学》心得体会

在学科教学中应用“教育性教学”思想
——阅读《普通教育学》之一点心得
C69班 0414号
通过一个多星期的自读,我终究是未能理解《普通教育学》这本著作。

好在,在张晓燕教授的导读和全班同学一整天的研讨指引下,我终于是窥探到了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思想的一点皮毛。

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西方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1806年,他发表了《普通教育学》一书,此书的原标题为《从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学》,全书一个前言、一个绪论,共分三编、十四章。

“教育性教学”是赫尔巴特实现教育最终目的三种手段之一,与管理、训育之间关系密切。

“教育性教学”指的是在教学中使知识转化为意志与态度,形成德育性的教育意义,而不是把知识单纯的作为知识,即冷冰冰的知识加以掌握,不可能强化意志与态度这一道核心。

“教育性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平衡的多方面兴趣,使他们形成思想范围。

多方面兴趣分为经验的兴趣与同情的兴趣,对事物的联系与规律性的思辨的兴趣,对真、善、美的审美兴趣。

同情的兴趣包括对人的同情兴趣、对社会的兴趣和对宗教的兴趣。

“教育性教学”的条件是注意与统觉。

注意与统觉,即在教学中必须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同时必须让学生在原有观念的基础上掌握新的观念。

“教育性教学”的途径是分析教学与综合教学。

分析教学是从学生及其经验出发进行的,即将学生的杂乱经验分析为各种组成部分或因素;而综合教学是从材料与提示出发展开的,即将学生的一些部分的认识概括成整体、系统。

通俗地说,“教育性教学”就是既教书,同时又育人。

也就是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科学获知,还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
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人,标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能教育五个方面,德育排在首位。

所以,我们所有科目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都应该起到培养性格、陶冶情操、形成意志和信念的教育作用,并且不同的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教育内涵以及深度都有不同的侧重点。

比如说,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是非观的教育,培养其健康的心理素质,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生要旨,给学生以感化、熏陶,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部编版语文教材选取了一些时代性较强的文章,有的蕴藏爱国主义精神,有的表达无私忘我献身科学的高尚情操,有的课文表达了坚定的信念,因此语文教材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性教学”的好材料。

历史学科侧重于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数学学科侧重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美术学科侧重于学生热爱美、欣赏美等方面的培养等等。

任何学科的老师在对学生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学生进行了立场、观点和道德、纪律等教育,也就是赫尔巴特先生的“教育性教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