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四章:新闻稿件的分析与选择
第四章:新闻稿件的分析与选择
3、过分强调新闻的及时性。 新闻价值 发现 发生了什么
开掘
展示
有什么意义、为什么发生
找到巧妙的切入角度
三、社会效果分析
针对媒介的基本受众群 进行分析
社会效果分析
结合新闻发生时的社会背 景进行分析
社会效果分析
用全面的、辩证的眼光看 问题
社会效果分析
对稿件内容的合理、合法 性进行分析
• 3、笼统含混。 • 例:法国导演起诉《吉祥三宝》抄袭 • 内地乐坛近日抄袭传闻不断。前日有知情者 从法国传来消息,法国电影《蝴蝶》的导演菲 利浦· 慕勒已经了解到《吉祥三宝》抄袭一事, 并在仔细听过网络上下载的《吉祥三宝》一歌 后,认为该歌的确抄袭了《蝴蝶》主题曲的主 要旋律!菲利浦· 慕勒向法国媒体表示十分愤慨 这种剽窃行为。北京时间前日上午,菲利浦· 慕 勒正式向当地法院提起了诉讼,而《吉祥三宝》 的演唱者布仁巴雅尔也将于近日接到来自法国 的正式书面文件通知。 • 《华商报》 2006年3月12日
新意——新鲜性
内容要给受众新鲜感 稿件所包含的信息量越大,新闻 价值越大
报道中所写的事实是人们欲知而未知的。 变动乃新闻之母,只有发生变动的事实 才是有新鲜的,没有变动就没有新闻。 1、所报道的事实本身是新鲜的。 2、选取的报道角度是新鲜的。 3、相比较而言是新鲜的。
重要—— 新闻报道的事件或现 象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越大, 新闻关,与社 会生活有较大影响的性质。重要性是衡量所谓 “新闻份量”的唯一指标.
1、要考虑接近性因素 2、要考虑参与事件人与地点的显著性 3、要考虑事件发生的背景。 4、要注意事件的潜在性影响。
接近——
地理上的接近:新闻报道的事 件或现象在地理上与读者越靠近,新 闻价值越大(地理上的接近) 心理上的接近:新闻报道的内 容越能在心理上激发读者的兴趣,新 闻价值越大
讨论 电视新闻:女硕士在上海违章过马路、妨碍民警执 行公务而被行政拘留10天并且向公众道歉,其中是否 涉及肖像权的侵犯?
对于普通公民的违法或者违背道德的事情, 应本着保护当事人的角度出发,对其做化名 或技术处理。
避免新闻侵权方法 :
◎辨清新闻消息来源的真实性、合法性 和权威性。 ◎编辑要把好稿件的法律关:内容关、文 字关、法律常识关。 ◎善于化解新闻报道引起的矛盾。
肖像权:
“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 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民法通则》第100条
案例: 刘翔诉《精品购 物指南》侵犯肖像 权案终审判决: 判决被告《精品 购物指南》侵犯刘 翔肖像权的侵权行 为成立。
注意:
即使在新闻报道中可不经肖像权人的同意 而使用其肖像,也应注意避免侵犯隐私权。 新闻图片用作文章的插图,尤其是具有一 定商业利益的宣传性文章的插图,应遵循 谨慎性原则。 如:1998年北京大学法律系教师王爱军诉 中国民航广告宣传公司、中国民航报社记 者侵犯其肖像权
•
警方对古墓群进行封锁后,本月10日晨,又有人盗墓。相关 人员赶到现场发现,2号墓顶有一直径25厘米的洞口,内有一根电 线。这次,盗墓贼先打个小口径的洞,将炸药埋于5米深处,再安 装电雷管实施了定向爆破,使洞口附近5米范围内的地表被震开能 伸进两根手指的裂痕。当地居民称,9日晚,他们听到一声闷响, 还以为是附近的孝襄高速公路工地放炮。 • 定向爆破盗古墓,已引起枣阳方面高度重视。目前,警方已 部署了侦破和防范工作,文物部门正在勘查墓内文物损失情况。 •
作家杨沫因文章中杜撰的“美国总统布什访问我国 时,特别接见老作家杨沫,表达了美国人民对她诚 挚的敬意”等言辞,状告《知识与生活》杂志侵犯 其名誉权。
隐私权:
“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 材料或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致 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 名誉权。” 《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 第7条第3款
注意稿件中与当前方针政策相悖的 情况,防止新闻片面性。如正误颠倒; 强调一面,否定另一面。
分析: 这两篇报道从政治层面看社会效果 好不好?
某报报道:
听说农业税将在五年之内逐步取消的消息,罗田 县大河岸汪家咀村一组农民刘宇坤,立即打消外 出的念头,一口气租下23亩水田种粮,他说: “党的政策这么好,何必跑出去呢,在家一样可 以致富。”
案例讨论: 这篇报道的社会效果会不会好?这样的新 闻应该怎样处理?
一篇引起 官司的报道
《羊城晚报》的同题报道
社会效果标准
指以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道德、法律 等方面产生积极意义为价值判断来决定取舍。
分为三个层次:
政治层面,社会层面,法律层面。
(一)政治层面
严格按照党和国家的各种规定,坚持以 正面宣传为主,注重教育性、指导性。
第一类中,比较容易不自觉犯禁的是 关于泄密的问题。 第二类中,比较容易无意犯禁的是新 闻侵权的问题。与新闻关系密切的是名 誉权、隐私权和肖像权。
名誉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 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 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宪法》第38条
案例:
歌手田震状告《南京晨报》因《毛宁太臭田震没艺 德圈内人在宁话歌星》侵犯其名誉权。
假新闻分析:
多数来自是网络和杂志,其次来自报纸媒体,而广 播、电视则较少;党报新闻可信度高,而市场化程 度高的报纸假新闻数量较多。 题材多是社会、文化、体育,而相对较少的是经济、 时政类题材。
二、新闻价值分析
(一)新闻价值的一般标准分析
时间 新意 重要 接近 显著
(二)新闻价值的个性标准分析
3、媒介适宜性分析
4、对稿件的真实性 分析(一般在改稿 前核实)
真实是选择稿件的基本原则
稿件不真实的几种表现:
虚构、添加、拼凑、夸张、偏颇、 孤证、回避、幻影、假象、导演
判断稿件是否真实,从内容上看是否 有以下现象: 1、自相矛盾,漏洞甚多。
例 “地球上每天增加120万居民,每分 钟有120个婴儿出生。”
从选稿到改稿,从标题到组版,每 个阶段都离不开稿件的分析与选择,但 每一阶段对稿件分析与选择的侧重点又 不同。
分析与选择新闻稿件的程序
一、初选(粗选)——各部门编辑执行 二、复选(精选)——版面主编执行 三、定选——总编辑、编委会执行
新闻稿件的分析与选择思路
(以报纸为例)
1、新闻价值的分析 2、社会效果的分析
显著——
新闻中的人物、地点、事 件越著名,新闻价值越大
新闻价值取向的误区:
1、过分强调新闻的新奇性。
例:《狂犬病是罪魁祸首 长沙一家犬“吻”死8 岁男孩》 《长沙进入狂犬病高发期 爱犬“吻死”8岁小主 人》
2、过分强调新闻的接近性。
如:媒体对河南省上蔡县文楼村的艾滋病报道, 给上蔡县带来负面影响,导致人们对当地人产 生恐惧心理。
主张分裂祖国和破坏民族团结; 煽动闹事,扰乱社会秩序的; 煽动群众抗拒、破坏国家法令的实施的; 传播谣言的; 传播淫秽的; 传播犯罪方法、教唆犯罪的; 泄露国家机密的。
第二类,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 权利的; 诽谤——故意捏造事实,羞辱他人的; 侮辱——故意用下流语言.羞辱他人 的; 侵犯隐私权——未经本人同意,公布 私人生活方面的秘密,如公布他人的 信件、日记等。
第四章
新闻稿件的分析与选择
一、分析与选择选择稿件的意义与方法 二、新闻价值分析 三、社会效果分析 四、媒介适宜性分析 五、应注意的问题 六、“更正”的处理
新闻稿源有以下几种:
1、通讯社提供的稿件 2、新闻媒体的记者自己采写的稿件 3、媒体之外的通讯员和其他作者提供的 稿件 4、从其他新闻媒体上获得的可供转载或 作线索与资料的稿件
„„
某报报道:
黄冈某中学门前修理自行车的一个体户,既免费为 学生提供自行车打气工具,又为困难学生赠送旧自 行车,还多次为学生排忧解难……
(二)社会层面
有利于经济和文化发展,对国家安全和社 会风尚起促进作用,对人们的道德、情操、 家庭生活起正确导向。
案例讨论:
这篇报道的社会效果好不好?这样处理是否 恰当?
时间——时效性 稿件发表的时间与新 闻事实发生的时间越靠近, 新闻价值越大
案例:美国总统遇刺的报道
编辑需要在时效性上确立以下观念: 1、时效性是衡量一篇新闻稿件质量的重要指标。 2、提高时效性可以为媒介创造新的新闻消费需求。 提升媒介的市场竞争力。 3、新闻媒介中新闻时效性的强弱是一个地方投资环 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4、除特殊情况报道需要掌握时机如事关国家安全等 情况外,绝大多数情况下新闻要抢而不能压,慢半 拍常常造成政治上的被动。
《千里裹尸还》
载于《南方都市报》 2005年1月3日
分析: 这篇报道的社会效果有何不妥?
湖北枣阳警方昨日通报,2月18日晚和3月9日晚,省级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九连墩古墓群两发盗墓案,盗墓贼盗墓时竟使用了定 向爆破术。 • 据枣阳警方和文物部门介绍,2月18日,他们在九连墩2号墓 顶发现一个5米深、能容一人进出的圆洞。枣阳考古队刘队长称, 从探眼的开口形状、使用工具、运土方式、现场伪装看,盗墓贼 “很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