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与式一、有理数及其运算(七年级上册第二章)1. 数怎么不够用了①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
②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⑴正数与负数的意义:像5,,1/2,…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它们都比0大;在正数的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如,-10,-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数与负数的引入,是为了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引入负数后,“0”的意义不仅仅表示“没有”了,它还是“正数”“负数”的分界线,是“基准”。
⑵有理数的意义:正整数、零、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整数与与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 数轴①通过与温度计的类比认识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②借助数轴了解相反数的概念,知道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③能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⑴数轴: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的直线叫做数轴。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数轴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数学工具,它使数与数轴上的点建立起对应关系,可以用它提示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数形结合的基础。
⑵相反数:如果两个数只是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特别地,零的相反数是零。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⑶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3. 绝对值①助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②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
⑴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例如,+2的绝对值等于2,记作|+2|=2,-3的绝对值等于3,记作|-3|=3。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绝对值是0。
⑵负数大小的比较: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负数大小的比较,除了用绝对值的方法比较以外,还可以运用数轴进行比较。
4. 有理数的加法①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和运算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运算律;②能熟练进行整数加法运算,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⑴有理数加法法则: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⑵在有理数运算中,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仍然成立。
a 、b 、c 为任意有理数。
加法的交换律:a b b a +=+;加法的结合律:)()(c b a c b a ++=++。
5. 有理数的减法①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②能熟练进行整数减法的运算。
有理数减法的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①能进行包括小数或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②能根据具体问题,适当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适当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来简化运算。
7. 水位的变化能综合运用有理数及其加法、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8. 有理数的乘法①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及运算律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②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能运用乘法律简化计算。
⑴有理数乘法法则: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
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0时,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的符号为负;当负数有偶数个时,积的符号为正。
只要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
⑵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在有理数运算中,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分配律仍然成立。
a 、b 、c 为任意有理数。
乘法的交换律:a b b a ⨯=⨯乘法的结合律:)()(c b a c b a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c b a c b a ⨯⨯=+⨯)(9. 有理数的除法①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②会求有理数的倒数。
有理数除法的法则: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
注意:0不能作除数。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于这个数的倒数。
10. 有理数的乘方①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②能进行有理数乘方运算;③通过实例感受当底数大于1时,乘方运算的结果增长得很快。
乘方的概念一般地,n 个相同的因数a 相乘,即n na a a a a =⨯⋯⨯⨯。
这种求n 个相同因数a 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a 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an 读作a 的n 次幂(或a 的n 次方)。
1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①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②在运算中合理地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可以合理地运用加法律、乘法律简化运算。
12. 计算器的使用①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②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合理的推理能力;③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计算。
二、字母表示数(七年级上册第三章)1. 字母能表示什么①经历探索规律并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过程;②能用字母和代数式表示以前学过的运算律和计算公式;③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感。
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
如,我们可以用字母表示数的运算律;在面积公式中,我们可以用字母表示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宽高等。
用字母表示数,渗透了从具体数向字母过渡的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形式简单,使用方便。
①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②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发展符号感;③在具体情境中,能求出代数式的值,并解释它的实际意义。
代数式:像4+3(x-1),a+b,ab,2(m+n),a3,s/t等式子都是代数式。
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根据问题的要求,用具体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就可以求出代数式的值。
注意代数式的书写要求:字母与字母相乘,数字与字母相乘(数字应写在前面),乘号通常写作“·”或者省略不写,如x·y,2a,ab等。
但为避免误会,数与数相乘时仍用“×”号,不宜用“·”号,更不能省略。
3ab。
带分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按照分数的写法来书写,如3ab÷5写成5数与字母相乘,省略乘号时应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实际问题中需用单位时,若代数式的最后结合含有加、减运算,则要将整个式子用括号括起来,再写单位。
如(x+y)天。
3. 代数式求值①会求代数式的值;②会利用代数式求值推断代数式所反映的规律;③能解释代数式值的实际意义。
4. 合并同类项①在现在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符号感;②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进行合并同类项运算。
在代数式中,字母前面的数叫做它的系数。
代数式ab-mn-3πn2,是ab,-mn,-3πn2三项的和,系数分别是1,-1,-3π。
代数式中,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
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①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能运用运算律去括号;②总结去括号的法则,并能利用法则解决简单的问题。
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不改变; 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6. 探索规律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算符号表示规律、通过运算验证规律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
三、整式的运算(七年级下册第一章)1. 整式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符号感;了解整式产生的背景了整式的概念,能求出整式的次数。
像h x ,,,b 225316等,都是数与字母的乘积,这样的代数式叫作单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2. 整式的加减①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②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进行整式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3. 同底数幂的乘法①经历探索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②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同底数的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即。
n m a a a n m n m ),(都是正整数+=⋅4.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①经历探索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②了解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即),()(都是正整数n m a a mn n m =积的乘方等于每个因式的乘方的积。
)()(是正整数n b a ab n n n =5. 同底数幂的除法①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②了解同底数幂的除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0(n m ,n m a a a a n m n m 且都是正整数≠=÷-我们规定:),0(1);0(10是正整数p a aa a a p p ≠=≠=- 6. 整式的乘法①经历探索整式乘法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②理解整式乘法运算的算理,体会乘法分配率的作用和转化的思想,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方表达能力。
⑴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⑵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率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⑶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7. 平方差公式①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②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③了解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
平方差公式:22))((b a b a b a -=-+。
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父的平方差。
8. 完全平方公式①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②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③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