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防雷知识培训
雷击的三种形式
一是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 猛的放电现象,叫做“直击雷”。 二是带电云层由于静电感应作用,使地面某 一范围带上异种电荷。当直击雷发生以后,强大 的脉冲电流对周围的导线或金属物产生电磁感应 发生高电压以致发生闪击的现象,叫做“二次雷” 或称“感应雷”。
直击雷、感应雷
雷击的三种形式
油(气)田钻井架与修井架的防雷
1、钻井架与修井架必须良好地接地,接地 电阻值不得大于10Ω。 2、井架上的电机、配电箱等电气设备必须 接地,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4Ω。 3、钻井与修井的作业现场的金属临时暂舍 必须接地,接地点不得小于两处,接地间间距不 得大于24m,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10Ω。 4、雷雨天禁止在钻井和修井平台上作业。 5、进入临时暂舍的电源线应埋地敷设。建 议进入临时暂舍的电源线安装电源避雷器。
2、采油电机应做重复保护接地。
3、采油机的配电箱应做良好的接地,接地电阻值
不得大于4Ω。
4、从变压器到配电箱间的电缆应进行穿金属管敷 设,金属管必须进行良好的接地。 5、从配电箱至电机间的电缆应采用防爆挠形管敷 设。
6、建议配电箱内安装电源避雷器。
油(气)田企业采油井的防雷
油(气)田企业采油井的防雷
对地放电或对云间放电时,云层中的电荷在一瞬间
消失了,那么感应出的这些被束缚的电荷也就在一
瞬间失去了束缚,在电势能的作用下,这些电荷将
会产生大电流冲击,从而造成雷电危害。
雷电静电感应
雷电电磁感应
雷电电流在闪电通道周围空间产生磁场,随时间变化的磁场
就在附近的各类金属导体上激发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这种 作用随距落雷点距离的增大而减少较快,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宜在河边洗衣服、钓鱼、游泳、玩耍。
野 外 作 业 人 员 的 防 雷
16、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开摩托、快骑自 行车和在雨中狂奔,因为身体的跨步越大,电
压就越大,也越容易伤人。
17、如果在户外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
此时应提高警惕,因为高压线断点附近存在跨
步电压,身处附近的人此时千万不要跑动,而
应双脚并拢,跳离现场。
方法。然而,以往一般认为用避雷针越高越好,这个观点是
错误的,避雷针越高,一是容易引雷,二是会出现绕击现象。 避雷针的高度应按滚球法进行计算。建筑物的所有外露金属
构件(管道),都应与防雷网(带,线)等电位连接。外部
防雷系统由接闪器(避雷针)、引下线、接地地网等有机组 成。缺一不可。
人
体
防
雷
雷电袭击人体的形式
生
产
装
置
防
雷
的管道,应每隔25m左右接地一次,其冲击接地电
阻不应大于10Ω,并宜利用金属支架或钢筋混凝土
支架的焊接、绑扎钢筋网作为引下线,其钢筋混凝
土基础宜作为接地装置。
4、装置区内的可燃性气体防空管路必须装设
避雷针,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应根据防空管排放气体 的压力和气体的比重进行确定其水平距离和垂直高 度。
5、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接近导电性高
野 外 作 业 人 员 的 防 雷
的物体。 6、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7、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
应远离树木和桅杆。
8、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锄头、铁锹、
羽毛球拍、高尔夫球等扛在肩上。
9、雷雨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在户
外空旷处不宜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
人 体 防 雷
雷电人身安全防护
雷电天气时不应在下列地方停留:
1、小型无保护的建筑物、车库或车棚。
2、非金属顶或敞开式的各种车辆及船舶。
3、山顶、山脊或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顶部。
4、开旷的田野、各种停车场、运动场。
5、游泳池、湖泊、海滨或孤立的树下。 6、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线、铁路轨道附近。
人 体 防 雷
生
产
装
置
防
雷
5、装置区内各防雷接地引下线必须设计断接 卡,接地断接卡必须暴露在明处,不得埋入水泥中 或地下,断接卡必须用2个M10的螺栓连接并固定。 断接卡与接地线不得水平放置在地面上,断接卡距
地面高度为0.3m—0.8m之间,断接卡的接触电阻值
不得大于0.03Ω。
6、引下线宜采用圆钢或扁钢,圆钢直径不应
对象同时采用多种避雷装置,称为综合性防雷电。
避雷装置要定期进行检测,防止因导线的导电性
差或接地不良起不到保护作用。
现代防雷技术
保护原理: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它使地面电场发生 畸变。在避雷针(线)顶部,形成局部电场强度畸变,以影
响雷电先导放电的发展方向,引导雷电向避雷针(线)放电,
再通过接地引下线,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 保护物免受雷击。这是人们长期实践证明的有效防直击雷的
三是“球形雷”。在雷电频繁的雷雨天,偶然会发现紫
色、殷红色、灰红色、蓝色的“火球”。这些火球有时从天
空降落,然后又在空中或沿地面水平方向移动,有时平移有
时滚动。这些“火球”一般直径为十到几十厘米,也有直径 超过一米的。“火球”存在的时间从几秒到几分钟,一般为 几秒到十几秒居多。这种“火球”能通过烟囱、开着的窗户、 门和其他缝隙进入室内,或者无声地消失,或者发出丝丝的
野 外 作 业 人 员 的 防 雷
1、雷电发生时,留在室内,并好门窗;在室
外工作的人应躲入建筑物内。
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
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 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 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 属装置。
4、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话。
12、如果在户外遭遇雷雨,来不及离开高大 物体时,应马上找些干燥的绝缘物放在地上,并 将双脚合拢坐在上面,切勿将脚放在绝缘物以外 的地面上,因为水能导电。 13、在户外躲避雷雨时,应注意不要用手撑 地,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
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击。
野 外 作 业 人 员 的 防 雷
雷电危害方式
雷电危害方式
雷电的二次危害作用
雷电的二次危害作用就是雷电流产生的电磁感
应、静电感应、雷电波等,感应产生的电压、电流
所造成的危害。虽然该幅值不如直击雷大,但也能 造成很大危害。
雷电静电感应
当空间有带电的雷云时,雷云下的地面及建筑 物等,都由于静电感应的作用而带上相反的电荷。
这种电荷受带电雷云所产生的电场所束缚。当雷云
生
产
装
置
防
雷
当法兰用5根以上螺栓连接时,法兰可不用金属
线跨接,但必须构成电气通路,其法兰间的电
阻值不大于0.03Ω。
10、电机应有重复保护接地。
生
产
装
置
防
雷
防 雷 现 场 检 查 与 检 测
油(气)田采油井的检查 (1)采油电机应做重复保护接地。 (2)采油机的配电箱应做良好的接地,接地电阻值不 得大于4Ω。 (3)从变压器到配电箱间的电缆应进行穿金属管敷设, 金属管必须进行良好的接地。
认
雷电对人类的贡献
识
雷
电
在雷电发生的一瞬间,除了产生极强的电流和
高温外,还会产生大量的臭氧,大气中的臭氧层是
地球上一切生物的保护伞,能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
遭紫外线的危害。雷电也是一种巨大的声波,可使 空气中的细菌和微生物丧生。所以雷雨后的空气特 别洁净而清新。雷电又是一种高效的天然肥料,雷 电发生时,空气中的氮和氧会经电离和化合而形成
生
产
装
置
防
雷
1、生产装置区内的各种罐、塔、容器及其它设 备若其顶部金属厚度大于4mm,可不设避雷针 (线)。
2、生产装置区内的各种设备必须进行防雷接
地,其防雷接地点不得少于2处,间距不宜大于18m。
防雷接地的冲击电阻值不得大于10Ω。
3、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生产装置处,应与防
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距离生产装置100m内
易被植物吸收的氮肥。
认
雷电灾害
识
雷
电
据统计,全球平均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直
接损失超过10亿美元,死亡人数在3千人以上,
这个数据的统计还不包括我国。我国每年因雷击
造成的人员伤亡约有3000人至4000人,财产损失
在50亿到100亿元人民币。
雷 云 的 形 成
雷 云 的 形 成
含水蒸气的上升气流上升时温度逐渐下降形成 雨滴、冰雹(称为水成物),这些水成物在地球静 电场的作用下被极化(如图),负电荷在上,正电
从雷电流进入人体的路径区分,主要有直击雷击、接触雷
击、旁侧闪络和跨步电压四种。雷电袭击人体部位不同,窜入 人体的电流强度不同,受害程度也就不同。
1、直接雷击,雷闪直接击中受害者。
2、接触雷击,雷击某一物体,然后人体某部分接触到被雷 击的物体。 3、旁侧闪络,雷击受害人附近的物体,该物体向它附近的 人闪击放电。 4、跨步电压,雷电流流入大地时,人体前后两脚产生的电 位差。
野 外 作 业 人 员 的 防 雷
10、不宜在大树下躲避雷雨,如万不得已, 则须与树干保持3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 11、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 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 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并拿去
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
野 外 作 业 人 员 的 防 雷
现代防雷技术
现代防雷技术的特点:
现代防雷技术的理论基础在于:闪电是电流 源,防雷的基本途径就是要提供一条雷电流(包
括雷电电磁脉冲辐射)对地泄放的合理的阻抗路
径,而不能让其随机性选择放电通道,简言之就
是要控制雷电能量的泄放与转换。现代防雷保护
的三道防线:
现代防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