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传感器及航天遥感
3 遥感平台及卫星轨道
遥感平台:遥感中搭载遥感器的工具。 可按以下不同类别进行划分: 遥感平台的高度 所利用的电磁波的光谱段分类 研究对象分类 应用空间尺度分类
地面平台
地面平台:高度在0到50m范围内,包括车、 船、三脚架、遥感塔、遥感车等。对地观 测研究中应用较少。 主要目的:对地物进行波谱测量。
几种常见轨道面
其它一些常用参数
1卫星速度 当轨道为圆形时,其平均速度为
2卫星运行周期 指卫星绕地一圈所需要时间,即从升交点 开始运行到下次过升交点时的时间间隔。
3、卫星高度 依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同样可解求卫星的平 均高度
4、同一天相邻轨道间在赤道处的距离
5、每天卫星绕地圈数
6、重复周期 指卫星从某地上空开始运行,经过若干时间的运 行后,回到该地上空时所需要的天数。它与运行 周期的关系为:
第三章 传感器及航天遥感
回顾
电磁波及电磁波谱 黑体辐射和实际物体辐射 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 电磁波在大气传输中的影响 物体的反射辐射 各典型地物的光谱曲线
第三章 传感器及航天遥感
主要内容
遥感图像的分辨率 传感器 遥感平台及卫星轨道 常见卫星参数及其影像特性
传感器
传感器是收集、探测、记录地物电磁波辐射信息 的工具。是遥感技术系统中数据获取的关键设备。
光电成像型的传感器
• 将收集到的电磁波能力,通过光敏或热敏 元件(探测器)转变成电能后再记录下来。
• 与光学摄影机比: 扩大了探测的波段范围; 便于数据的存储与传输 航天多使用此类传感器
光电成像型的传感器
• 依靠探测元件和扫描镜对目标地物以瞬时视场为单位进 行的逐点、逐行取样,以得到目标地物电磁辐射特性信 息,形成一定谱段的图象. 对物面扫描的成像仪: 特点:对地面直接扫描 光机扫描仪(红外扫描仪,多光谱扫描仪),成像光谱仪, 多频段频谱仪 对像面扫描的成像仪: 特点:瞬间在像面上先形成一条线图象,甚至是一幅二维 影象,然后对影象进行扫描成像. 线阵列CCD推扫式成像仪,电视摄像机
根据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 两种。 主动式:人工辐射源向目标物发射辐射能 量,然后接收目标物反射回来的能量,如雷达。 被动式:接收地物反射的太阳辐射或地物 本身的热辐射能量,如摄影机、多光谱扫描仪 (MSS、TM、ETM、HRV)。
NOAA/AVHRR LANDSAT/TM
TERRA/MODIS
它的性能决定遥感的能力,即传感器对电磁波段 的响应能力、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及图像的几何 特征、传感器获取地物信息量的大小和可靠程度。
1 遥感图像分辨率
• 分辨率-----传感器最具实用意义的指标。
• 分辨率是遥感技术及其应用中的一个重要 概念,也是衡量遥感数据质量特征的一个 重要指标。 • 分为: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光谱分 辨率;温度分辨率。
成像光谱仪
以多路、连续并具有高光谱分辨率方式获 取图像信息的仪器。通过将传统的空间成 像技术与地物光谱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可以实现对同一地区同时获取几十个到几 百个波段的地物反射光谱图像。 属于多光谱扫描仪,其构造与CCD线阵 列推扫式扫描仪和多光谱扫描仪类型相同, 区别在于通道数目多,各通道的波段宽度 很窄。
航天平台
航天平台:高度在150km以上。主要有航天 飞机(240到350km高度)和卫星。 航天平台目前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气象 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陆地卫星系列
可应用的遥感平台
航天遥感
与航空遥感比,优缺点有: 视野开阔,观测的地面范围大,可发现 大面积,宏观的整体的特征。 可进行周期,重复的观察,有利于对地 球表面的资源,环境,灾害进行动态监测。 不需燃料供给。 分辨率低于航空遥感平台。
遥感图像的时间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的意义:
• 进行动态监测和预报
• 自然历史变迁和动力学分析
• 提高成像率和解像率,对历次获取的数据 资料进行叠加分析,提高地物识别精度
遥感图像的辐射分辨率
指传感器能区分两种辐射强度最小差别的 能力。在遥感图像上表现为每一个像元的 辐射量化级。
温度分辨率
• 温度分辨率是指热红外传感器分辨地表热 辐射(温度)最小差异的能力。
• 与探测器的响应率和传感器系统内的噪声 有直接关系,一般为等效噪声的2-6倍。
2 传感器
任何类型的传感器都由四个基本部件组成: • 收集器:收集地物辐射来的能量。 • 探测器:将收集的辐射能转变成化学能或电能。 • 处理器:将探测后的化学能或电能等信号进行处理。 • 输出:将获取的数据输出。
传感器的分类
可应用的遥感平台
航天遥感
与航空遥感比,优缺点有: 视野开阔,观测的地面范围大,可发现 大面积,宏观的整体的特征。 可进行周期,重复的观察,有利于对地 球表面的资源,环境,灾害进行动态监测。 不需燃料供给。 分辨率低于航空遥感平台。
遥感卫星的姿态
• 遥感卫星是航天遥感平台的一种主要类型。 • 卫星在太空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姿 态是不断变化的,从而对所获取的数据质 量有很大的影响。 • 为了修正这些影响,在获取地表数据的同 时,必须测量,记录遥感卫星的姿态数据。 便于数据使用前做几何校正。
Ω确定轨道面中轨道的长轴方向。
根据t0可计算出任何时刻卫星在轨道 上的位臵
其它一些常用参数
1卫星高度 依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同样可解求卫星的平 均高度 2卫星运行周期 指卫星绕地一圈所需要时间,即从升交点 开始运行到下次过升交点时的时间间隔。 与卫星高度正相关。
3、重复周期 指卫星从某地上空开始运行,经过若干时 间的运行后,回到该地上空时所需要的天 数。 4,降交点时刻 指卫星经过降交点时的地方太阳时的平均 值。 5,扫描带宽度 卫星沿轨道运行时其传感器所观测的地面 带的横向宽度。
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每个像元对应空间的大小。 表征影象分辨地面目标细节能力的指标。
• 空间分辨率单位以米表示。 • 空间分辨率数值越大分辨率越低。
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
• 空间分辨率=地面分辨率 • 空间分辨率=?影像分辨率 • 影像分辨率随比例尺的变化而变化,是空 间分辨率在不同比例尺的具体影像上的反 映。
遥感图像的时间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地点进行遥感采样的 时间间隔,即采样的时间频率,也称重访周 期。 可提供地物动态变化的信息。时间分辨率 与所需探测目标的动态变化有直接的关系。 各种传感器的时间分辨率,与卫星的重复 周期及传感器在轨道间的立体观察能力有 关。
遥感图像的时间分辨率
根据回归周期的长短,时间分辨率分为三种 类型: • 超短(短)周期时间分辨率,可以观测到 一天之内的变化,以小时为单位。 • 中周期时间分辨率,可以观测到一年内的 变化,以天为单位。 • 长周期时间分辨率,一般以年为单位的变 化。
d为偏移系数,某天某一轨道相对于上一天同号轨 道偏移的轨道数,若向西偏移为负值,向东偏移 为正值,d=±1时为顺序排列,∣d∣>1时为交错 偏移。
卫星轨道运行特征
近圆形轨道:不同地区获取的图像比例尺一 致。便于扫描行之间衔接。 近极地轨道:有利于增大卫星对地面总的观 测范围。 与太阳同步轨道:有利于卫星在相近的光照 条件下对地面进行观测。有利于卫星在固 定的时间飞临地面接收站上空。 可重复轨道:有利于对地面地物或自然现象 的变化作动态监测。
轨道参数
根据开普勒定律,卫星轨道在空间的具体 形状位臵,可由六个轨道参数来确定 升交点赤经Ω 近地点角距ω 轨道倾角I 卫星轨道的长半轴a 卫星轨道的偏心率(或称扁率)e 卫星过近地点时刻T。 以上六个参数可以根据地面观测来确定
卫星的空间轨道
Ω、ω、i和T决定了卫星轨道面与赤道面 的相对位臵 a和e决定了卫星轨道的形状 倾角i决定了轨道面与赤道面,或与地轴之 间的关系。 i=0时轨道面与赤道面重合。 i=90°时轨道面与地轴重合。 i≈90°时轨道面接近地轴,这时的轨道 称近极地轨道。轨道近极地有利于增大卫 星对地球的观测范围。
遥感卫星的姿态
• 遥感卫星是航天遥感平台的一种主要类型。 • 卫星在太空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姿 态是不断变化的,从而对所获取的数据质 量有很大的影响。 • 为了修正这些影响,在获取地表数据的同 时,必须测量,记录遥感卫星的姿态数据。 便于数据使用前做几何校正。
三轴倾斜
• 现定义卫星质心为坐标原点,沿轨道前进 的切线方向为x轴,垂直轨道面的方向为y 轴,垂直xy平面的为z轴,则卫星的姿态有 三种情况:绕x轴旋转的姿态角,称之为滚 动;绕y轴旋转的姿态角,称俯仰;绕z轴 旋转的姿态角,称偏航。 • 滚动是一种横向摇摆。俯仰是一种纵向摇 摆。偏航是指遥感卫星• 指除三轴倾斜以外的非系统性的不稳定的 振动。 • 使用遥感数据前需要进行集合校正。
轨道参数
•用于表示遥感卫星轨道特征的数值。 •遥感卫星所包含地球在内的平面叫轨道 面。
轨道参数
根据开普勒定律,卫星轨道在空间的具体 形状位臵,可由六个轨道参数来确定 卫星轨道的长半轴a 卫星轨道的偏心率(或称扁率)e 轨道倾角I 升交点赤经Ω 近地点角距ω 卫星过近地点时刻t0 以上六个参数可以根据地面观测来确定
传感器的分类
根据传感器工作的波段可分为: 可见光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微波传感器。 从可见光到红外区的光学波段的传感器统称光 学传感器。微波领域的传感器统称微波传感器。
传感器的分类
就基本结构原理来看,目前遥感中使用的传 感器可分为以下四类: 摄影类型的传感器 雷达成像类型的传感器 光电成像型的传感器 成像光谱仪
计算 机屏 幕无 影像 分辨 率之 说
空间分辨率决定其所能形成影像 分辨率之范围
影象一厘米包含多少个象素
遥感图像的光谱分辨率
光谱分辨率是 指传感器在接 收目标辐射的 波谱时能分辨 的最小波长间 隔。间隔愈小, 分辨率越高。 人眼的光谱分辨 率???
遥感图像的光谱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