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的阅读李一、组句成段二、概括段意三、给段分层四、概括层意一、组句成段(乱句重组)组句成段是一种语言逻辑思维的训练,是把一组错乱排列的句子,按照一定的顺的话序,整理成一段条例清楚、意思明白、通顺完整话。
阅读训练(一)()金刚石,也叫钻石,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宝石,也是人类最早发现的宝石之一。
()阳光经过它的反射折射之后,就会变成彩色的光带。
()它有美得特性。
()如同放晴映在空中的在彩虹一样,绚丽夺目。
()金刚石不但有美丽的外观,而且,以其硬度之高雄踞万物之上,获得了“硬度之王”的桂冠。
()钻探机械的钻头就是金刚钻,它比任何岩石都更加坚硬,可用来钻透岩层寻找地下矿藏。
()夜间,金刚石还能发出荧光。
()它是一种不可代替的坚硬材料。
()玻璃刀就是依靠一粒镶在刀尖上的金刚石来裁割玻璃。
正确顺序金刚石,也叫钻石,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宝石,也是人类最早发现的宝石之一。
它有美得特性。
阳光经过它的反射折射之后,就会变成彩色的光带。
如同放晴映在空中的在彩虹一样,绚丽夺目。
夜间,金刚石还能发出荧光。
金刚石不但有美丽的外观,而且,以其硬度之高雄踞万物之上,获得了“硬度之王”的桂冠。
玻璃刀就是依靠一粒镶在刀尖上的金刚石来裁割玻璃钻探机械的钻头就是金刚钻,它比任何岩石都更加坚硬,可用来钻透岩层寻找地下矿藏。
它是一种不可代替的坚硬材料。
阅读指导1、粗读句子,感知段意。
(讲金刚钻的美与坚)2、细想顺序,按序排句。
(讲金刚钻的两个方面特性)3、标划词句,起承转合。
(美的特性、坚硬的特性,两个特性是并列的)4、调整顺序,通读审查。
(朗读句子的大意是否连贯通顺,注意调整不当处)组句成段练习A【】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哺育婴儿一样子滋润禾苗。
【】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
【】它白天隐身在空气中,夜晚无声的在黑暗下工作。
【】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
【】它默默地工作,又默默的逝去。
24135乱句重组练习 B()有一天,一位先生问他为什么每天都来看书。
()这位先生告诉他,想多读些书是好事,不过,读书要选定目标,向着目标努力,才会有收获()爱迪生从小就爱读书,无论刮风下雨都要到图书馆去看书。
()这次谈话对爱迪生后来的成长有着十分深刻的指导意义。
()爱迪生说他想按书架的排列,挨着个把书全读完。
二、段意概括一个自然段是由若干个句子组成。
这些句子之间往往有某种内在的联系。
要读懂一个自然段,可以从以下两点来入手:找准中心句找中心意思开头的叫总起句—总起全文、引领全文)中间的叫过渡句—承上启下、起承转合结尾的叫总结句—收束全文、升华情感)片段一《鲸》……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开头的叫总起句—总起全文、引领全文)片断二《梅花魂》…“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中间的叫过渡句—承上启下、起承转合片段三《赵州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结尾的叫总结句—收束全文、升华情感)赞扬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总结全文三、给自然段分层给自然段分层,必须认识自然段额结构关系。
常见的自然段的段式结构有:总分关系、并列关系、顺承关系、转折关系和因果关系。
作者在组织语言的时候就是沿着某种关系或顺序一步一步表达中心的。
段式结构关系也是我们分层的依据。
分析一个段的基本结构,也就是分析自然段中的层次关系。
常见的段式结构有以下几种。
(1)总分关系。
段落中的总分关系,就是先用一个概括性的句子写出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围绕总起句写出分句,从几个方面加以叙述。
它一般有“总分”“分总”“总分总”三种形式。
如:①兵马俑规模宏大。
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
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
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
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秦兵马俑》)这段话采取了先总后分的结构。
第一句话先写兵马俑规模宏大,接着用详细的数据和对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具体写出了规模的宏大。
②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公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的毁灭》)这段话采取了分总式的结构。
第①到③句分别写圆明园有什么景物和圆明园中景物的特点;第④句总写漫步园内的感觉。
③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鸟的天堂》)这段话采取了总分总的结构。
第①句总写大榕树的茂盛;第②、③句围绕第①句分别写了榕树的叶子多而密,颜色鲜艳、明亮、富有生命力;第④句赞美生长茂盛的大榕树,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并列关系。
在一个段落中,几句话或几层意思是并列关系,分别描述了几件事或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来说明一件事物。
如: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有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荫。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3)时间关系。
特点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分层次,有明显的表示时间的词语。
如:连日来,暖和得如同阳春三月的天气,骤然变得冷起来了。
一清早,天空布满了铅色的阴云。
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寒风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
黄昏时分,风停了,那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从半空中降落下来了。
(《瑞雪图》)这段话按“连日来”“一清早”“中午”“黄昏”可分为四个层次。
(4)因果关系。
这种结构形式往往在一段话中有两层意思,一层写原因,另一层写结果,其呈现形式有两种:①先因后果;②先果后因。
如:①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
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只有一个地球》)②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
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一段第一句写只有一个地球,破坏了,我们无处可去,资源枯竭,我们无法补充,是“因”;后两句讲我们要保护地球,造福后人。
第二段的前两句写“果”——“海水五光十色”,第三句写“因”——“海水有深有浅”。
(5)转折关系。
这种结构形式的段落,前后意思是相反或相对的,中间往往有“可是”“但是”“然而”等表示转折的词语来连接。
如: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
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猫》)这段话的前后两句形成了明显的转折关系,突出了猫有时胆小,有时又无比凶猛的特点。
(6)承接关系。
层与层之间是连贯的,有着顺承的关系。
一般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时间的先后顺序或方位顺序来写。
如: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水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鸟的天堂》)这一段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了连贯发生的情景,句与句之间有着明显的承接关系。
2、怎样概括层意。
概括层意时,首先看一看这一层共有几句话,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接着分析一下这几句话主要写什么,然后组织语言加以概括。
常用的概括层意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摘录原句法。
在一层中,如果有一句话能概括本层的主要意思,就直接摘录下来作为层意。
如: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
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富饶的西沙群岛》)这段话的第一层的意思就是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2)改写原句法。
在一层中,如果没有适合原句的句子,或原句中只有部分合适,或原句太长就可以把句子进行改写作为层意。
如: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鸟的天堂》)这段话第一层的层意就是写大榕树的茂盛。
(3)合并法。
把一层中几个并列的内容归并在一起,概括出层意。
如: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公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的毁灭》)这段话的第一层共三句话,综合这三句话的内容,该层的意思是:写圆明园有些什么景物和景物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