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冷链物流企业的人员培训

冷链物流企业的人员培训

打开冷链物流的第一扇门
时间:2010-11-26 08:42:33 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网作者:
在冷链物流,尤其是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操作流程中,农户是第一个实际操作者。

有调查表明,恰恰是第一环节的操作者,缺乏对冷链物流的正确认识和操作技能,这阻碍了我国冷链物流的规范化发展。

“我们最近走访了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说到冷链物流,很多农户的第一反应就是…把蔬菜、水果冻成冰坨子‟,这种认识误区急需得到纠正。

”中国水产经纪人联合会秘书长、海南果蔬食品配送有限公司冷链储运事业部总经理李北波说。

农户是农产品进入冷链流通的第一个环节,他们的认识和操作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冷链物流的效果。

实际上,不仅要纠正农民对于冷链物流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操作技能的提高。

山西省绛县东录大粒樱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俊武告诉记者,当地农民就非常希望相关部门能够进行樱桃保鲜方面的技术培训。

陈俊武说,他所在的合作社以生产樱桃为主。

樱桃的成熟期短,而且保险难度很大,使得他们很难实现反季节销售。

因此,陈俊武所在的合作社正考虑建保鲜库,用以延长樱桃的销售时间。

但目前建造冷库还存在两个难题:一是资金,二是技术。

“樱桃不同于一般的水果,其保鲜技术要求非常高。

农民对保鲜技术一知半解,我们又没有相关的技术人员。

如此一来,即便是我们能融资建成冷库,也不知道怎么对樱桃进行保存。

”陈俊武无奈地说。

国内尚未动作
李北波告诉记者,大部分合作社都希望把产品卖个好价钱,但他们并不知道良好的冷链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价格的重要手段。

而且,很多人认为刚采摘下来的果蔬更新鲜、有营养,实际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

他说,实际上,经过冷藏加工的果蔬,要比刚采摘的口感更好,营养价值也更高。

但农民,甚至很多小型加工企业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不知道具体操作方法。

甚至,一些冷链物流企业连严格的温控都做不到。

“不是他们的设备不好,而是因为操作人员的意识不到位。


李北波还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出台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指出,新建1000万吨冷库,新增4万辆冷藏车,这非常有利于冷链物流的发展。

遗憾的是,《规划》仅把重点放在了硬件设施上,但对于一线操作人员的培训很少涉及。

实际上,相对硬件设备来说,一线操作人员素质的提高才是最难实现的。

所谓一线操作人员,不仅包括物流公司的司机、装卸工,还包括农户等。

在李北波看来,在培训方面,龙头企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山东荣庆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郑全军也认为,良好的培训可以让农民更好的对产品进行保鲜。

但他也坦言:“但我们尚未开展这方面的活动。

”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消费者的观念达不到,消费者在购买果蔬时,很少有人会考虑有没有预冷,以及采用冷链运输;其次是农民意识也达不到——只要能卖出去就行,很少考虑流通过程中的耗损。

而且,现在都是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要想把农民组织起来学习,是一件难度非常大的事情。

6.冷链技术落后、缺乏专业人才
目前中国冷链技术仍处于一个较为落后的阶
段,主要表现在:农产品冷链中冷冻冷藏专业技术
不完善,冷链成本高、损耗大;信息技术落后,缺乏
完善的冷链信息系统;物流技术落后,自动化、智
能化水平低,效率不高;组织技术落后,没有建立
起有效的战略联盟,无法实现上下游企业互利共
赢。

冷链物流的运作管理涉及多门类学科知识,
包括物流供应链、食品学、冷冻工艺学、制冷技术、
机械技术等,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具有这
些专业知识的人才。

目前,我国缺乏训练有素的
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人才,已逐步成为制约我国冷
链物流快速发展的瓶颈。

7.推广使用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培养冷链
物流专业人才
应重视科技对推动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作
用,全面推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跨越式发展。

一方面,鼓励、自动识别等技术的应用,通过网络
平台和信息技术将农产品供应链各个节点联结起来,实现对货物的全程监控,提高全社会整体运输
效率;另一方面,引进、推广自动化冷库技术和库
房管理系统、真空预冷技术、无损检测与商品化处
理技术、运输车温度自动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提高技改能力和技术更新能力。

农产品冷链是一个跨行业、多部门有机结合的整体,要维持农产品冷链的正常发展,必须重视培养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

加强物流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使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加快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并有开拓精神的人才队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