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数学归纳法

1、数学归纳法


a a2 a3 1 + + ⋅⋅⋅ + n ) + 。 n n 2 3
2
ak a2 a3 1 • 假设当 n = k 时,命题成立,即 ak > 2( + + ⋅⋅⋅ + ) + , k k 2 3 则 2ak 1 2 1 2 2 ak +1 = (ak + ) = ak + + k +1 k + 1 (k + 1) 2 a a a 1 2 1 1 > 2( 2 + 3 + ⋅⋅⋅ + k ) + + (ak +1 − )+ 2 3 k k k +1 k + 1 (k + 1) 2 a a a 1 1 = 2( 2 + 3 + ⋅⋅⋅ + k +1 ) + − 2 3 k + 1 k (k + 1) 2 ak +1 a2 a3 1 )+ > 2( + + ⋅⋅⋅ + k +1 k +1 2 3
,知 n = k + 1时(1)(2)成立。 ,
• 故(1)(2)对一切自然数都成立,因此命题成立。 ,
1 3 • 例 7 证明: ( )( ) 2 4
2n − 1 1 ( )≤ 。 2n 3n
• 分析:用数学归纳法直接证明原不等式,当 n = k + 1时,即证 1 3 2n − 1 2n + 1 1 ( )( ) ( )( )≤ 。 2 4 2n 2n + 2 3n + 3
xk = 1时, x1 + x2 +
+ xk ≥ k 。则 n = k + 1时,
• (1)若 x1 = x2 =
= xk +1 = 1,则 x1 + x2 +
+ xk +1 = k + 1,结论成
xk xk +1 = 1 ,则在
, xk +1 不 都 相 等 时 , 由 于 x1 x2 xk = 1。
• 例 9 证明:对于任意 n 边形的三角剖分(多边形的一个三 角剖分是将多边形分为若干个三角形的一种划分, 这些三 角形的顶点都是原多边形的顶点) 。我们能够用三种颜色 对顶点着色,从而使得没有两个相邻的顶点有相同的颜 色。
• 分析:情形 P (3) 显然成立。 • 假设 P (k ) 对任意 k ≤ n 成立,我们来证明 P (k + 1) 成立。 • 给定一个已进行三角形剖分的 (n + 1) 边形,选择一个顶点,并 这个三角形将 (n + 1) 边形分 考虑包含这个顶点的三角形 XYZ , 为两个更小的已进行三角形剖分的多边形 L 和 R 。
1 2n + 1 1 • 即证 ( )≤ ,很不幸,这个不等式不成立, 3n 2n + 2 3n + 3 只需要令 n = 1就知道了。
1 3 • 证明一个加强不等式: ( )( ) 2 4
• 即证
2n − 1 1 ( )≤ 。 2n 3n + 1
1 2n + 1 1 ( )≤ ,化简19n ≤ 20n 。 3n + 1 2n + 2 3n + 4
4 − f ( n) f (n + 1) = (n ∈ N + ) ,且 f (1) = 2 ,是否存在实数 f ( n) + 2
1 + 1对任意正整数 n 成立?证 a, b 使得 f (n) = 3 n a(− ) − b 2 明你的结论。
X Z
L Y
R
• 将 L 的顶点涂成红色、白色和蓝色,使得没有相邻顶点的颜色 相同,由归纳假设这是可以做到的。 • 不失一般性,假设 X 是蓝色,Y 是白色。 • 再考虑顶点 Z 的颜色。三角形 XYZ 中,由于 X 是蓝色,Y 是白 色,则 Z 的颜色是红色。如果我们足够幸运, R 中Y , Z 的着色 方式与三角形 XYZ 顶点Y , Z 着色方式相符。 • 如果不相符怎么办?只要将颜色重新命名就可以了。也就是 说,将 R 的着色方式中的红色、蓝色和白色的位置进行交换。 • 例如,如果在 R 原来的着色方式中,Y 是红色, Z 是蓝色,只 需要将 R 的红色顶点重新着色为白色, 而将蓝色顶点重新着色 为红色。
n ∈{1, 2,
, n0 },命题 P (n) 均成立。
一、基本原理
• 定理 4 (倒退归纳法) 若对于 n = 2k ( k = 1, 2, ) ,命题 P ( n) 成立。又由 P (k ) 成立能推出 P (k − 1) 成立,则对于 n ∈ N , 命题 P (n) 均成立。
二、例题选讲
• 例 5 设 f (n) 是 N + → N + 的映射,满足: • (1) f (2) = 2 ; • (2) ∀m, n ∈ N + ,有 f (mn) = f (m) f (n) ; • (3)当 m, n ∈ N + 且 m < n 时,有 f ( m) < f ( n) 。 • 证明对于任意正整数 n ,都有 f (n) = n 。
• 例 8 平面被若干条直线分为一些区域。证明:永远能做到 用两种颜色给每个区域涂色,且相邻的区域颜色不同。
• 分析:问题的陈述与整数并无直接关系,然而,当我们进行 试验时,自然会从一条直线开始,然后是两条直线,等等。 • 我们将证明命题 P (n) :如果用 n 条直线划分平面,则能用两种 颜色为所得的区域涂色,使得相邻两块的颜色永不相同。 • 显然, P (1) 成立;现在假设 P (k ) 成立,然后画第 k + 1条直线, 并且“反转”这条直线右边的着色方式,便得到 P (k + 1) 成立。
• 例 6 证明:对任何自然数 n ,都存在一个自然数 m ,使得 下列等式成立: ( 2 − 1) n = m − m − 1 。
• 证明:只须证明下述命题:对任何自然数 n ,都存在自然数 a, b , 使得下列等式成立:
⎧(1 − 2) n = a 2 − 2b 2 (1) ⎪ 。 •⎨ 2 2 n ⎪a − 2b = (−1) (2) ⎩
• 例 4 试证明对任何自然数 n ≥ 6 ,每一个正方形都可分成 n 个正方形。
• 证 当 n = 6,7,8时,由图 1 知结论成立.
• 图1 • 对于 n = k (k ≥ 6) 时结论成立,那么对于 n = k + 3,我们先将正 方形分成 k 个正方形,再将这 k 个正方形中的一个分成 4 个小 正方形,从而得到 k + 3 个正方形,即 n = k + 3时结论成立。由 归纳法原理知结论成立。
an + 1,
an ≥ 2 n 。
•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一切正整数 n 都有 1 1 1 1 • 1− ( + + + ) = 。 (过程略) a1 a2 an a1a2 an
1 1 • 则1 − ( + + a1 a2
•即
1 1 1 + )= ≤ n, an a1a2 an 2 1 1 ≥ 1− n 。 2 an< f (2 m +1 ) = 2 m +1 。
• 又 f (2 m + j ) ∈ N + , 从而有 f (2 m + j ) = 2 m + j ,1 ≤ j ≤ 2 m − 1。 • 所以 f (2 m + s ) = 2 m + s ,故 f ( n ) = n 。
an+1 = a1a2
an + 1。
1 1 1 1 + ≥ + + + an 2 4 8 1 + n 对一切正整数 2
1 1 • 求证: + + a1 a2
n 均成立。 • (2010 福建省高中数学竞赛第 15 题)
• 证明: a1 = 2 , ∵ 且对一切正整数 n 都有 an +1 = a1a2 • ∴对一切正整数 n 有, an ≥ 2 , a1a2
• 事实上,当 n 为偶数时,取 m = a ;当 n 为奇数时,取 m = 2b ,即
2 2
由(1)(2)知命题成立。 , • 当 n = 1时,取 a = b = 1,即知(1)(2)成立。 ,
• 假设 n = k 时,命题成立,那么 n = k + 1时,由于
(1 − 2) k +1 = (1 − 2) k (1 − 2)

= ( a 2 − 2b 2 )(1 − 2) = (a + 2b) − (a + b) 2 = (a + 2b) 2 − 2(a + b) 2
• 取 a1 = a + 2b, b1 = a + b ,则 a1 , b1 ∈ N ,且 • a1 − b1 = −( a − 2b ) = (−1)
2 2 2 2 k +1
• 证 由条件(1)及(2),不难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 k ∈ N + , 有 f (2 k ) = 2 k 。 • 对于 n ∈ N + ,当 n = 1时,因为 f (1) ∈ N + ,所以 f (1) ≥ 1。 • 又由(3)知 f (1) < f (2) = 2 ,所以 f (1) ≤ 1,从而有 f (1) = 1。 • 又当 n > 1 且 n = 2 k ( k ∈ N + ) 时,必存在这样的 m ∈ N + ,使 / 得 2 m < n < 2 m +1 。 • 设 n = 2 m + s ,1 ≤ s ≤ 2 m − 1,由于 • 2 m = f (2 m ) < f (2 m + 1) < f (2 m + 2) < ⋅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