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的凉山兄弟》读书笔记

《我的凉山兄弟》读书笔记

《我的凉山兄弟》读书笔记
阅完合上这本书时,第一点想到的是:竟然能在国内出版,
而且据说与台版的差异不大,至少目前的图书出版自由还是值得
称赞的。

作者刘绍华是是一位台湾的女性人类学家,就读于哥伦比亚
人类学博士,本书是她深入大凉山十年做的田野调查研究而著作,调查主要是针对在大凉山的腹地的彝族中流行的毒品和艾滋病泛
滥的现象。

虽然经常有看到支教大凉山的人拍的贫穷的孩子照片,尤其
是去年那个爬天梯去上学的孩子们的照片,让人惊讶于大凉山的
环境的落后和人民的贫穷,但这些照片却不如读这本书的过程中
被作者描写的人物和故事震撼的程度。

作者对于事实的披露,政府官僚作风的批评,以及指责简单
粗暴的民族政策,在国家鼓吹民族团结一致,精准扶贫共奔小康
的主调下,这种唱反调的论述总会显的不那么和谐,但这不正是
知识分子的学术志向和良心所在吗?看豆瓣上的评论,有人批评刘
绍华论据过于浅显,论点过于迁就,写作目的就是为了批评政府。

这些批评者真是自己没有勇气与主流意识形态对抗,反而用各种
伎俩来攻击一位相当有勇气的学者。

谈到勇气,这是我读完本书立刻想到的第二点:刘绍华的勇
气真是令人佩服!一个外乡女性,只身前往最贫穷的大凉山腹地,
无论是住宿环境还是饮食的卫生,都恶劣到让大凉山的人都在往
外逃,她这种逆行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

此外最初的时候她不通
当地的方言,沟通存在很大问题,无人能够帮助她应对如此恶劣
的生存环境,更令普通人感到“可怕”的是,她调查的不仅是一
群在城市人看来思想愚昧落后的农民,而且他们也是毒贩,吸毒
者和艾滋感染者。

她在大凉山竟然能够呆了一年,然后后期不断
的再次进入回访。

这种勇气我想来自于她作为一名学者的专业和
牺牲精神。

感谢刘绍华的专业,让很多对大凉山和彝族不了解的读者,
真正了解在大凉山腹地正在发生着怎样的社会巨变。

这种社会巨
变当然是在全球化和国家现代化的洪流之下,没有任何一个地域
能够不被夹流而下的。

作者指出从最初的国家社会主义体制下的对于诺苏族的简单
粗暴的划分为彝族开始,诺苏族一直国家的威权之下不断地被边
缘化。

进入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所带来的的自由,让诺苏族
的每一个个体获得充分的个人自由走向现代,但伴随着发生变化
的是,以金钱交易为主的社会关系取代了传统的亲属关系。

诺苏族走向现代的过程却是伴随着阵痛的,年轻的诺苏人以
出去闯荡为自己的成年礼,但是由于他们不识汉字等原因他们无
法在大都市获得正常的谋生途径,因而大部分以偷盗和贩毒为生。

此外,吸食毒品因为历史的原因,在诺苏族被认为是尊贵的
身份的象征,诺苏闯荡的年轻人又染上了吸食海洛因的瘾症。


随着吸食和注射海洛因而来的艾滋病的蔓延。

因此,被拽入现代社会的诺苏人,陷入了贫穷,贩毒,吸毒,艾滋的恶性循环的泥沼之中。

本来背着落后的奴隶社会的诺苏族,如今又添上了毒品和艾滋两个标签,整个区域和社会不断的被边
缘化和污名化。

但是面对这种不断被边缘化的困境,诺苏人也展开了自救,
但是因为传统的社会和权威被现代性已经破坏只剩下骨架,所能
起到的作用真是微之又微,而且传统的权威的扩大受到国家权威
的极大限制。

自救无法完成,国家和政府的介入本来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但从作者调查的结果来看,政府的项目因为从上而下的官僚体系
和没有了解和尊重当地的文化遭到失败。

官僚体系的低效率甚至
高傲,当然不只是在大凉山,在其他地方也是如此。

作者所批判
的一切,如果真有政府部门负责人能够虚心听取的话,也许我们
的国家和社会之间的紧张和对立会好很多。

大凉山的陷入毒品和艾滋困境中的彝族,只是快速发展中的
中国无数被落下的边缘人群的代表。

整个国家的现代性如果不考
虑让这群人也一起搭上车,那么他们将会变成庞大的国家现代性
巨坝里的蚂蚁。

千里之提,毁于蚁穴,不可不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