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法教学大纲

民法教学大纲

民法教学大纲英文名称:Civil law 课程编码:学时: 144 学分:9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类别:理论课先修课程:法理学,宪法学开课学期:2、3适用专业:法学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民法学是教育部所确定的法学专业十四门核心课之一。

民法学是以民法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法学学科,属于部门法学,民法学不仅要研究民法的各项基本制度以及各制度之间的关系,研究民法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研究民法适用中的新经验、新情况和新问题。

由于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律部门,它在保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维护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秩序,增强人们的平等观念、民主观念、权利观念、法治观念,自由观念,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建设以及实现依法治国的方略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决定了民法学是我国法学体系中的一门基本学科,决定民法学在法学教育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设置民法学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民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民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强民法意识和权利意识,学会运用民法的基本技能,提高利用民法知识和理论分析、判断和解决民事法律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民法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要求了解我国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弄清和掌握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的性质及民法与其他相关法律部门的关系;明确民法的渊源及民法的效力。

[本章主要内容]:1.1民法的概念、构成要素1.2民法的体系、渊源1.3民法的调整对象、调整方法1 . 4民法的性质、与相关法律部门的关系[本章重点]: 民法的调整对象。

[本章难点]:民法的性质、与相关法律部门的关系。

第二章民法的基本原则[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及功能,掌握民法的各项基本原则重点深刻理解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和权利不得滥用原则。

[本章主要内容]:2.1民法基本原则概述。

22民法的各项基本原则。

[本章重点]:民法的各项基本原则。

[本章难点]: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

第三章民事法律关系[教学目的与要求]:熟练掌握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的概念。

[本章主要内容]:3.1民事法律关系概述3.2民事权利3.3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本章重点]:民事权利及其分类[本章难点]:民事权利、民事义务第四章自然人[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自然人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掌握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特征以及它们在自然人享有和实现自己民事权利、参与民事活动中的意义;掌握监护、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制度的基本原理。

[本章主要内容]:4.1自然人的概念4.2自然人的民事能力4.3自然人的住所4.4监护4.5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本章重点]:自然人的民事能力[本章难点]: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第五章法人[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要求了解法人的概念、特征及构成要件;了解法人的分类及法人的成立条件;掌握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的特点及法人的民事责任制度。

[本章主要内容]:5.1法人的概念及构成要件5.2法人的本质5.3法人的分类5.4法人的成立5.5法人的民事能力5.6法人的民事责任[本章重点]:法人的成立、法人的民事责任[本章难点]:法人的本质第六章非法人组织[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要求掌握非法人组织的概念、特征及法律地位;掌握合伙组织制度的基本原理。

[本章主要内容]:6.1非法人组织概述6.2合伙组织6.3个体工商户的农村承包经营户[本章重点]:合伙组织[本章难点]:合伙组织内部关系与对外关系第七章民事权利客体的种类[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民事权利客体及其分类,明确民事权利客体在民法体系中的意义。

[本章主要内容]:7.1民事权利客体概述7.2物7.3货币与有价证券[本章重点]:物的特征、物的分类[本章难点]:物的特征、特定物与种类物第八章~~民事法律行为[教学目的与要求]:明确民事法律行为是权利义务主体旨在设定、变更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在民法中具有重要地位。

掌握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有效要件及民事行为的效力状态。

[本章主要内容]:8.1民事法律行为概述8.2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8.3意思表示8.4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8.5民事行为的效力状态[本章重点]:意思表示、民事行为的效力状态、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本章难点]:意思表示、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别第九章代理[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代理的概念及特征,以及代理的分类;了解代理制度的意义。

[本章主要内容]:9.1代理的概念、特征和适用范围9.2代理的分类和种类9.3代理法律关系、代理权的行使9.4无权代理和表见代理[本章重点]:代理法律关系、代理权的行使[本章难点]:无权代理和表见代理第十章诉讼时效与期限[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时效、取得时效、诉讼时效的概念;明确设立时效制度的意义;掌握诉讼时效的基本理论。

[本章主要内容]:10.1时效制度概述10.2诉讼时效10.3期限[本章重点]:诉讼时效[本章难点]: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第十一章物权总论[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物权的物权的一般理论,认识建立和完善我国物权制度的必要性。

[本章主要内容]:11.1物权与物权法11.2物权的分类11.3物权的效力11.4物权的民法保护[本章重点]:物权的特征、物权的效力[本章难点]:物权与债权的区别第十二章物权的变动[本章重点]:物权的变动形态、公示公信原则[本章难点]:物权变动立法模式比较、德国物权行为理论第十三章所有权[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所有权的概念、特征及其意义,掌握不动产所有权、动产所有权以及共有制度的基本理论。

[本章主要内容]:12.1所有权概述12.2所有权的种类12.3所有权的取得方式12.4共有12.5相邻关系[本章重点]:所有权的权能及行使的限制、善意取得[本章难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所有权第十三章用益物权[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用益物权的概念及特征;明确其在物权法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我国物权法体系中用益物权的种类;了解传统民法用前边物权制度。

[本章主要内容]:13.1用益物权概述13.2建设用地使用权13.3 土地承包经营权13.4宅基地使用权13.5地役权13.6典权[本章重点]: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本章难点]: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其流转第十四章担保物权[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本章要了解担保物权的概念、特征、种类,理解和掌握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的概念、特征、设立、效力、实现、消灭等。

[本章主要内容]:14.1担保物权概述14.2抵押权14.3质权14.4留置权[本章重点]:担保物权的特征、抵押权[本章难点]:抵押权、留置权第十五章占有[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本章,重点了解占有的概念、特征,占有的分类及意义。

[本章主要内容]:15.1占有概述15.2占有的效力和保护15.3占有的取得和消灭[本章重点]:占有的效力和保护[本章难点]:占有的性质、占有的效力和保护第十六章债的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债的该和特征,理解债的要素及的相对性原理,理解债法的概念和特征及债法在民法中的重要地位,掌握债的分类标准及意义。

[本章主要内容]:16.1债的概念、特征和要素16.2债的发生原因16.3债的分类[本章重点]:债的概念、特征和要素[本章难点]:债的分类第十七章债的履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债的履行的概念和原则,了解债的履行的过程中的一些基本规则。

[本章主要内容]:17.1债的履行的概念和原则17.2债的适当履行17.3选择之债、种类之债、多数人之债的履行[本章重点]:债的履行原则、债的适当履行[本章难点]:选择之债、种类之债、多数人之债的履行第十八章债的保全和担保[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债的保全和担保的概念、特征。

能够运用债的保全措施和担保措施。

[本章主要内容]:18.1债的保全18.2债的担保[本章重点]:代位权、撤销权、保证[本章难点]:代位权、保证第十九章债的转移和消灭[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债的转移的概念和特征,债权转让、债务转移和债权、债务概括转移的条件,了解债的消灭的主要情形。

[本章主要内容]:19.1债的转移19.2债的消灭[本章重点]:债权让与、债务承担[本章难点]:债的解除、债务承担第二十章合同总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合同的概念和特征,了解合同的分类。

[本章主要内容]:20.1合同的概述20.2合同的订立20.3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20.4合同的变更和解除20.5违约责任[本章重点]:合同的特征、合同的订立、合同的解除、违约责任[本章难点]: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第二十一章不当得利之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不当得利的概念、构成要件,了解不当得利的类型,理解不当得利之债的法律效力。

[本章主要内容]:21.1不当得利概述21.2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21.3不当得利的类型21.4不当得利之债的内容[本章重点]: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不当得利的效力[本章难点]:不当得利的性质第二十二章无因管理之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无因管理的概念和性质,构成要件和无因管理之债的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22.1无因管理概述22.2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22.3无因管理之债的效力[本章重点]: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本章难点]:无因管理的性质第二十三章继承权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继承权的概念和特征,继承权的接受、放弃、丧失和保护,理解继承法的基本原则。

[本章主要内容]:23.1继承权的概念和特征23.2继承权的接受、放弃、丧失和保护23.3我国继承法的基本原则[本章重点]:继承权特征、我国继承法的基本原则[本章难点]:继承权的特征第二十四章法定继承[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法定继承的概念和特征,法定继承人的顺序和范围,代位继承的概念和条件,了解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原则。

[本章主要内容]:24.1法定继承的概念和适用范围24.2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24.3代位继承和转继承24.4法定继承中的遗产分配[本章重点]:法定继承的适用范围、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本章难点]:代位继承与转继承的区别第二十五章遗嘱继承[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的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遗嘱继承的概念和特征,遗嘱的概念、特征、形式、内容和生效要件,了解遗嘱变更、撤消的有关规定。

[本章主要内容]:25.1遗嘱继承的概念和适用条件25.2遗嘱的设立25.3遗嘱的变更、撤消和执行第二十六章遗赠和遗赠抚养协议[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的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遗赠以及遗赠抚养协议的概念和特征,了解遗赠的有效要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