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第4版)
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第4版)
-- Hippocrates
以人为本的临床方法包括两大方面:
理解疾病,治疗疾病,预防疾病
----全科医生必须掌握的技能
理解患者,服务于患者,满足患者的需要
----全科医生的灵魂
医学模式(医学观)是指医学整体思维方 式,即解释和处理医学问题的方式。
二.生物医学模式:以疾病为中心 研究疾病 兴趣
以青霉素为代表的抗生素疗效明确 更使这种思维模式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大叶性肺炎---肺炎双球菌感染引起---青霉 素治疗---杀灭肺炎双球菌---肺炎痊愈
坏血病---缺乏维生素C所致---服维生素C ---坏血病痊愈
“还原论”的思维模式---生物医学模式
医化学派:人是化学反应容器
药物 化学反应
机械论:大脑如操纵
病人的宏观和微观世界
病人不仅仅是指患某种疾病的人,还包括有健康 问题而需要医务人员帮助的社会成员。病人首先 是人,有其自然性和社会性。人首先具有自然属 性,是由自然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 物、矿物质等分子组成的细胞、组织、器官和系 统等构成。这些自然物质构成了人的微观世界, 是生物医学可以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 量化和精确测定的。
第一节 病人与疾病:两个不同的关注中心 一、医生的关注中心
专科医疗
以疾病为中心
全科医疗
以人为中心
案例:患者,男性,45岁,糖尿病5年 一位45岁的男性,患糖尿病5年,一直在一家
大医院的内分泌科门诊进行治疗。由于数种口 服降糖药物同时合用,且已用至最大剂量,血 糖控制仍不理想,专科医生建议患者改用胰岛 素治疗。患者不仅不愿接受,而且极为不高 兴,并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血糖控制更加不 理想。
而被轻视
“见物不见人” 使医疗服务“失人性化”
导致医患关系的“失和谐” 至少对医嘱的顺从性差 直接影响疗效
生物医学模式的优缺点
优越性: 1. 以生物医学为基础,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 2. 理论和方法简单、直观,易于掌握 3. 资料可以得到科学方法确认 4. 可使医师治愈许多原来是致命的疾病,并控制 许多尚不能治愈的疾患
饮食补充燃料
四肢活动是杠杆运动
心脏---水泵,启动血液循环
生物医学模式将疾病和治疗从人体分离 出来作为自然界的一种实体研究
这些研究对象无异于一部机器的零部件
---导致对疾病的机械性的认识
对疾病的机械性的认识 导致医疗服务的机械性
对疾病的医疗 进入了流水线式的作业程式 医疗过程被“物化”
只注重疾病 不注重病人 病人只被视为疾病的载体、药物反应的试管
医师思维的局限和封闭——强调症状、体 征和实验室检查的客观意义,而忽略了与 病人密切相关的人格、个人经历、经济情 况、家庭和社会支持等因素,导致促进健 康的措施收效甚微
社会进步 效率提高 压力加大
不再是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人类一时适应不良 心理 、社会因素导致疾病
单纯的生物学模式的医疗无能为力 医学模式转换的问题被提出 医学从生物学模式
两种不同的服务方式:
同一个的病人,同样的诊断,同样的处 理共识;
但不一样的处理方式,给病人的是不同 的感受和不同的效果。
全科医疗 病人第一,疾病第二
病人是疾病的载体,但病人不仅仅是疾 病的载体,病人除了有疾病的生物学特 征外,还具有人的心理和社会学特征
了解你的病人是什么样 的人,比了解他们患了 什么病,要重要得多
本例患者为什么对用胰岛素治疗不能接受?
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
经人介绍他结识了一位全科医生,该医生在了解了他
的糖尿病治疗情况和血糖水平后,也同意专科医生的
意见,认为患者应当使用胰岛素治疗。
全科医生是如何开展工作的?
但同时全科医生鼓励患者讲述糖尿病对他的生活、工 作和心理方面的影响,以及他对胰岛素治疗的看法。
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人为中心
生物医学模式确实有着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但却不 是十分完善的医学模式,它无法解释没有生理疾病的 身心不适,无法解释生物学和行为学的相关性,也无 法解决慢性病人身心疾患和生活质量降低等问题。生 物医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公众对健康的需求。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 学的角度来分析和处理病人的健康问题。其哲学基础 是系统论、整体综合方法。
人性化的健康照顾: 全科医生向患者耐心分析了他的病情以及使用胰
岛素的利弊及其对患者生活和工作可能产生的影 响,经过数次交流,患者消除了对自己病情和胰 岛素治疗的消极观念,并与医生商讨了胰岛素治 疗方案,最后选择了白天服药,睡前皮下注射中 效胰岛素的方法,使血糖得到较好的控制,也恢 复了患学模式 --以疾病为中心
把人作为生物体进行解剖分析,力图寻求 每一种疾病特定的生理、病理变化,研究相应 的生物学治疗方法。该模式以疾病为中心来解 释病人的健康问题,视疾病为独立于社会行为 的实体。将疾病从病人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抽离 出来,形成了该模式的重要缺陷。 其哲学基础:还原论、解剖分析方法;
第四章 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疾病与病人两个不同的关注中心;熟
悉健康信念与医患交流;掌握以人为中心 的病人照顾方法。 本章重点与难点是全科医师的“病人”范畴、 全科医生应诊中的四项主要任务、全科医 疗的问诊方式。
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是全科医学的基本特 征,全科医生应当采用生物-心理-社会模 式来开展全科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 等卫生服务。全科医师在诊疗工作中首先 要确认和解决病人的现患问题,同时管理 病人连续性的健康照顾问题,并为病人及 其家庭提供健康及预防疾病方面的建议, 从而改变病人的求医遵医行为。
缺点
以疾病为中心,忽视患者的需求——医师致力于 搜索各种资料作为疾病证据,来解释就诊者的症 状和体征,作为评价病人健康状况的标准。而对 于病人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问题,如生命质量,不 予评价。医师忽略了病人的主观感受和需求,致 使诊疗过程机械化和失人性化
医患关系疏远,病人依从性降低 ——病人 被动接受医师的检查和处理,医师的关注重 点在于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对疾病的热衷 和对病人的冷漠,致使医患关系疏远,必然 导致病人依从性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