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学-第14章 金融发展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

金融学-第14章 金融发展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


1.金融创新的原因
(1)“技术推进论”:这种理论认为,新技术的出 现及其在金融业的应用,是促成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 (2)“货币促成论”:这种理论认为,金融创新的 出现,主要是货币方面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 (3)“财富增长论”:财富的增长是决定金融创新 的主要因素的理论;

(4)“约束诱导论”:金融业回避和摆脱内部 和外部制约的目的是金融创新的根本原因 (5)“制度改革论”:金融创新是一种与经济 制度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制度改革 (6)“规避管制论”:金融创新是金融机构为 了获取利润而回避政府监管所引起的 (7)“交易成本论”:金融创新的成因归于交 易成本的下降
(1)金融创新改变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给银行 体系注入了不稳定因素。 (2)金融创新改变了金融体系的结构,加大了金融体
系的风险因素。 (3)金融创新加大了金融市场的易变性,从根本上增加
了金融动荡的可能性。

四、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博弈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就像“猫抓老鼠” 的游戏。 一方面,金融市场的主体为了逃避监管而“被迫” 进行金融创新; 另一方面,金融当局为了防止金融创新影响金融监 管的有效性,也“被迫”改进金融监管政策,甚至实 行金融监管创新。
融危机理论、国际金融政策、证券市场发展等纳入金融发展研
究框架,尤其着重于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与发展顺序等有关金
融发展成败的政策组合研究。

对金融发展理论的完善
1.重视金融中介的作用,通过建立在内部增长模型 基础上的金融发展理论,通过优化各种资产组合, 引导资产组合倾向于生产性投资,从而提高生产 性投资的质量
金融发展理论,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期
主要研究内容是金融深化理论的实证和扩充,主要代 表人物有加尔比斯、卡普、马西森和弗莱等。
第二阶段,从90年代开始到现在
主要代表人物有艾伦、摩洛、罗比尼等。针对80年代以后
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改革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将金融稳定与金
金融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重要的问题 是从理念上认识金融业本身就是一个经营风险的 企业,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唯一的出路是在 不断开拓创新中完善监管手段、改善金融环境和 提高金融素质,以适应全球形势变化条件下实现 金融安全的既定目标。
本章共四节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理论 第二节 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 第三节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第四节 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
一、金融压抑与金融深化
1.金融压抑与麦金农
金融压抑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麦金农 (Ronald I. Mckinnon) 首创
麦金农认为,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对金融的过度管 制才抑制了储蓄的增长并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麦金农提出了废除金融管制、实现金融自由化的 政策建议
传统的货币理论基础只适用于发达国家,而对发
(4)金融结构的变化与发展可以有效地增加交易与 投资的总量。例如,在金融欠发达的地区,那些 小额贷款者因没有适当的金融工具可供选择,只 能进行商业信用交易。另一方面,在金融发达地 区,银行信用则能更加有效的将已有资源配置给 收益率高的部门。显然,上述两者都能促进经济 的发展与增长。
三、金融发展理论的局限性及其完善
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上,以美国的格 利和萧、戈德史密斯的理论最为著名。
格利和萧认为,经济发展是金融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而金融发展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手段。

1.初始经济与金融限制
格利和肖指出:“初始经济对实际产出增长设置 了严重的金融限制。不成熟的金融制度本身就是经济 进步的羁绊。”
实际产出的增长能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资本 存量的规模;二是资本存量的分配。资本存量的规模 取决于储蓄的规模。

3.经济增长与金融积累
格利和萧认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随着人均收入 的提高,金融资产的增长率将超过产出或实际收入的增 长率。“在任一时间的两个国家之间,以及在一个国家 的两个发展阶段之间,金融积累不仅对产出的水平敏感, 而且对产出的增长率敏感。”
因此,金融资产对GNP的比例,可在相当程度上反映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

4.金融机构脆弱性和金融市场脆弱性的联系和区别 有:
(1)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2)两者都具有一个共同特征 (3)两者都具有放大和传染效应。
二、金融市场脆弱性的表现
1.金融市场不确定性的论述 2.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 3.金融市场的非有效性 4.有限理性和羊群效应 5.泡沫效应
三、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的联系

金融监管创新的具体体现: 1.监管目标从单纯强调安全向安全与效率并重转变; 2.随着监管目标的调整,监管出现了放松化的趋势; 3.伴随着混业经营的趋势,监管的体制和内容亦许多
4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理论
一、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 二、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 三、金融发展理论的局限性及其完善
5
一、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
金融学研究的“终极归宿”在于如何通过金融市场 机制和金融制度的建立来促进经济的发展,金融与经 济之间的关系于是就成为金融学研究的主题。
金融发展理论所要研究的应是一切有关金融发展与 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
(1)收入效应
(2)储蓄效应
(3)投资效应
(4)就业效应

5.金融深化的负效应分析
金融深化对经济发展的负效应主要表现在: (1)冲击银行体系的稳定性 (2)债务危机 (3)经济滞胀 (4)可能导致破坏性的资本流动

二、金融创新及其理论
所谓金融创新(Financial Innovation)是指金融 领域内各种金融要素实行新的组合。 金融创新的主体是金融机构 金融创新的目的是盈利和效率 金融创新的本质是金融要素的重要组合 金融创新的表现形式是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 融工具、金融制度的创新

二、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
(1)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是指经济发展与直接融资、间 接融资、银行体系以外融资之间存在的某种相关关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会随之发生变化, 体现在融资方面,就是间接金融、直接融资以及银行体 系以外融资的比重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2)将理论层面和统计层面的货币概念进行区分,推广 到货币与GDP关联角度,表现了M2/GDP的比率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金融结构。在一国交易规模既定的情况下, 间接融资规模(银行体系信用)如果占据主导,则 M2/GDP的比重就会相对较高;直接融资发达,则 M2/GDP的比重就会相对较低;
第十四章 金融发展、 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
本章既是本教材前述内容的理论深化,也是立足于防 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这一归宿点。
就经济金融发展而言,金融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的发 展,由此可以得出,夯实一国经济基础是金融稳定的根 本所在,现阶段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则是、 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抽象分析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看似非 常简单,但如果将货币因素注入,一切变得非常繁杂。 作为经营货币这一特殊商品的金融业,客观存在有脆弱 性,它是导致金融危机的隐患所在。
展中国家货币金融问题的研究,必须分析发展中国
家货币金融制度的特点。

2.发展中国家金融的特征
总的看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存在着以下特征: (1)货币化程度低 (2)金融的二元性 (3)缺乏完善的金融市场 (4)规模的不经济性 (5)货币与实际资本无法相互替代

3.金融压抑的几何模型
E.S.肖认为,造成发展中国家金融压抑的根本原因在 于制度上的缺陷和当局政策上的错误,特别是政府对利 率的强制规定,使其低于市场均衡水平,同时又未能有 效控制通货膨胀,使实际利率变为负数。于是一方面, 政府无法充分动员社会资金;另一方面,过低的贷款利 率或负利率刺激了对有限资金的需求,政府依靠配给造 成了资金使用的低效率。
1.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的诱发作用 由于监管实际上是对金融机构的一种成本追加, 或称隐含的税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金融机构必然会 想方设法来规避政府监管,于是,金融创新应运而生。 当金融创新危及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时,政府会 更加严厉地监管。 结果是监管——创新——监管,两者互为因果。

2.金融创新对完善金融监管的作用 从金融创新对金融体系的冲击
1.金融脆弱具有演化为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金融脆弱,仅仅表明金融具有不稳定性,还不等
于金融危机。由金融脆弱到金融危机有个演化过程。 金融危机的爆发以金融脆弱积累到一定程度为条件, 但最终在何时发生,还需要某一或某些触发点。
2.中国金融脆弱但未导致金融危机。其原因是:
(1)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幸免于难的直接 “防火墙”是资本项目没有开放。
肖通过几何模型来说明金融压抑的影响(见下图)。

b利 率
a〞
d′ d〞
c
P*
a′
b′
O
A
C
F
金融压抑的几何模型
b〞

4.金融深化的正效应分析
金融深化理论的政策建议在于开放金融市场、实行 金融自由化,但实践证明,过度或贸然推行的金融自由 化不仅不会带来预期的好处,反而会酿成金融危机。
根据麦金农和肖的理论,金融深化对经济发展的正 效应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种:
30
2.金融创间业务的创新 ④清算系统的创新
(2)金融市场的创新 ①欧洲货币市场上的金融工具创新 ②金融衍生市场上的金融工具创新

(3)金融制度的创新 ①非银行金融机构和种类和规模迅速扩大 ②跨国银行的发展
三、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金融资产的单一化限制了储蓄的规模,从而也限 制了投资的水平;同时还限制了储蓄的投向,从而使 既定的储蓄不能根据投资效益的高低实行最有效、最 合理的配置。

2.金融创新与金融技术
格利和肖认为,“在任何经济社会,要克服由金融制 度的缺陷而造成的困难,支出单位就必须有能力冲破现存 金融格式的限制与束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