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复习资料
10、 辩章学术,考镜源流——是目录学研究领域的一种批评方法,由 清代学者章学诚在精研目录学以后给予的总评价,即从流动性、 过程性的宏观角度对纷繁复杂的学术思潮和流派的源流进行考 察,认识各学派的发展过程和价值。
11、 《别录》——是西汉刘向编撰的西汉政府图书馆藏书书目汇编, 他将各书的序录另写一份,集为一书,叫《别录》。
科。研究内容包括文献的特点、功能、类型、生产和分布、发展 规律、文献整理方法以及文献与文献学发展历史等,它是治学的 基础、资料的源头,根据学科领域划分为历史文献学、古典文献 学等 (网络)。 2、 文献——最初“文”指典籍,“献”指掌握、熟悉典籍的贤人。 后来发生了变化,单指历史上又价值的文字资料;今指记录有知 识的一切载体,它可以是文字的、图像的、也可以是视觉的、听 觉的。 3、 聚珍本——聚珍本是指清朝武英殿以聚珍铜活字排行刊印的《古 今图书集成》,清高宗以“活字”不雅,改称“聚珍版”,因 此,武英殿排印的多种书籍即被称为武英殿聚珍本。这部书字体 细劲,行格严肃,贮在武英殿。 4、 古小说——所谓古小说,是相对近古通俗小说(白话小说)而 言,或称文言小说、子部小说、笔记小说等。程毅中的《古小说 简目》收录以文学性较强的志怪、传记为主,并参照传统史志目 录“小说家”著录源流,兼收杂家、琐记之类的作品。 5、 四部丛刊——所谓“四部”即经、史、子、集四门传统分类法, 而丛刊及丛书。《四部丛刊》是上个世纪初,由著名学者、出版 家张济元先生汇集多种中国古籍经典纂辑而成,收书468种,分初 编、续编、三编,所用底本主要是商务印书馆的藏书楼涵芬楼所 藏古本、精本,也有借来的善本,供考订古籍,整理文献时参 考,真可谓功德无量。 6、 杀青——所谓杀青是中国古代制作用以书写的竹简的一种方法, 即在将竹简用以书写前,把竹片放在火上烘烤,使其出水,以防 虫蛀;然后把竹片上的青皮刮去,以便书写,这种方法叫做“汗 青”或“杀青”。
3.丛书:是指收集两种以上的文献,按照一定的理念和体制编校,冠以 一个总书名,用统一的板式和装帧印行的文献类型,它又名丛 刊、丛编、丛刻、类编、汇刻、全书等,如《十三经注疏》、 《四库全书》。
4.经折装:把卷轴式改成折叠式,书纸仍然是由多张纸粘连起来的长 幅,但不用卷轴,而是按照一定的宽度一正一反折叠成一个长方 形的折页,前后用两块与折页一样大小的硬板把折页夹起来,类 似于梵夹装。
7、 书帕本——书帕本是一种版本类型。明代京官奉旨出差,回京时 必刻一书,以一书一帕相馈赠,故谓之书帕本。这类书多为馈赠 者自刻,作为礼物相送,以示自己风雅,故校对不精,刻印粗 燥,错误颇多,接收者也不一定重视。
8、 《郡斋读书志》——《郡斋读书志》是由宋代著名目录学家晁公 武编纂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私家藏书书目。全书按经、史、 子、集四部分为43小类,它的序或说明编次理由,或介绍一类书 的特点,或叙述学术源流,另外《郡斋读书志》的提要,内容丰 富,充分体现了宋代目录学的发展水平,因此,无论是在目录体 系上,还是提要考论上,都具有很高水平,受到历代学者的重 视。
文献学
填空题
1、 “版本”之称,始于唐五代雕版印刷书之后,是相对于“写本”而
言,所以前人论及版本学,多称始自宋人尤袤(读若“冒”,南北曰
袤,东西曰广)的《遂初堂书目》。
2、 《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隋
书.突厥传》突厥人“无文字,刻木为契。”
3、
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石刻文字,是唐代初年在陕西凤翔县发现
条件下产生的一种古书装订制度,即将单页按一定顺序装订成
册。其形式主要包括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
14、 殿本——所谓殿本即清朝康熙年间武英殿刊刻的官刻本书籍。这
类版本的书籍校对至精、刻书极工,多为钦定书籍刊行。
15、 七略—— 是指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 略、方技略。其中辑略是六略的总序,说明每一类的内容和意
的“石鼓文”,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4、 最长的简是二尺四寸,用来书写经史、法律。木制的版牍多写公文
或画地理图,故称国土为“版图”。又常有用版牍(长一尺)写书信,
故有称书信为“尺牍”。
5、 《汉书.赵飞燕传》说,赵飞燕用名叫“赫蹄”的小薄纸包药丸,
其实这种纸也是缣帛。
6、 宋代最为流行的装订方式是“蝴蝶装”(亦作“蝶装”)。
9、 《崇文总目》——《崇文总目》是宋代第一部有题解的官修目 录,也是北宋最大的目录书,全书共66卷,著录书籍30669卷,体 例采用大序、小序的办法,主要由欧阳修撰写,每书目下都有提 要,揭示图书的内容。但是此书出自众人之手,提要解释有较多 错误和疏漏。尽管如此,《崇文总目》对宋代以后的公私藏书目 录产生了很大影响,起到了示范作用。
12、 滚动条制度——滚动条制度是在以缣帛和纸张为书写材料的条件 下形成的一种书籍装订制度,即在缣帛上书写完字后,将缣帛卷 成一束,卷时必须用细木棍作为中心,这叫“轴”,因此成为滚 动条,蔡伦造纸盛行以后,纸卷子的形制因袭帛书的滚动条形 式,流行于隋唐,形成一套完善的制度,成为滚动条制度。
13、 册页制度——册页制度是在我国雕版印刷技术发明并不断发展的
而流通,如《水经注》。 疏:疏通文意,故称曰疏,如《周易义疏》。
笺:古代以竹简为书,读书人读书时为备遗忘,在有关的竹简上 系一小竹片作为标志,称为“笺”。
章句:这是封古书逐句逐章详加注释的一种体例,不但注解难懂 的词语,而且串讲句意,并在每章之末概括此章的大旨,如 王逸的《楚辞章句》。
训:解释的意思,常与诂连用,或称训诂,或称诂训,如《毛诗 训诂传》
终是乱读。”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
12、 宋人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清人朱彝尊撰写《经义考》
仿照马端临的目录体例;章学诚《史籍考》;谢 《小学考》。
13、 马端临的目录学体例——自序、总序、大序、小序。
14、 古人写字都带着刀和笔,故有“刀笔”一词,《史记》称萧何为
秦之“刀笔吏”,后来“刀笔吏”贬称从事文字记录工作的小官。 15、 编撰《四库全书》私人献书最多的是知不足斋主人鲍廷博和宁波 天一阁主人范茂柱。 16、 《四库提要》为一万多种书写提要,存目书籍六千多种。 17、 陈恒《四库全书考异》;余嘉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辨证》;胡 玉缙《四库全书总目补正》 18、 《四库》存目录6793种,93551卷,比《四库》收录之书多出将近 一半。 19、 元刻本特点:黑口、赵字(赵孟俯)、无讳、多简。 20、 册页装帧包括经折装、梵夹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和线 装。 21、 清刻本特点:数量巨大、校刊精审、纸墨讲究、质量可观。 22、 鉴别版本的经验: 填空题考法:眼别真赝,心识古今。 简答题考法:A、根据序跋鉴别版本 B、根据书牌木记鉴别版本 C、根 据讳字鉴别版本 D、根据藏书印鉴别版本。 23、 按著录者不同目录分为官修目录、史家目录、私家藏书目录。 24、 清代学者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 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 25、 阿英(钱德赋)的《晚清戏曲小说目》收录清光绪初年至辛亥革 命时期的小说。 26、 传统小说归于子部,高儒《百川书志》把小说归于史部。 27、 天一阁取名郑玄《郑氏周易注》“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他校。 本校法:将某种文献的上下文进行对比,找出其内容上与文字上的异 同,从而确定与改正其错误的方法,称为本校。 理校法:即推理的校勘,通常需从语言、体例、史实等方面作为推理 的依据,它是校勘工作的补充方法。 10.注释的名类 课本P260页 传:古人把解释经义的书称之为“传”,传是传述的意思,解释经义以 传示后人,所以叫“传”,如《春秋左氏传》。 注:“注”字的本义为灌注,引申为注释,意谓若水之相灌注
7.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装:同蝴蝶装相反,它是以版心中线为主,版面向外对折,在两 侧余纸上打眼,用纸捻装订成册,后背用书皮裹住。 8. 讹:也称误,指将原有的字写错了,一句话有讹一字也有讹数
字的。 脱:文献在传抄出版过程中脱去一字或数字称脱文,也称夺
文或阙文。
衍:即增加了原来没有的字,原稿所无而传写与出版的过程中误 增的文字称衍文,亦称衍字、羡文。
倒:指原稿文字具存,并无讹误、缺脱或衍羡,但在流传过程 中,文字的先后次序却被弄颠倒了的现象(先后次序却被 弄颠倒了的文字称倒文,纠正之则称为乙正或乙转。字数 较多的倒文习惯上称“错简”)
对校法:是将某一文献的不同版本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并改正书面材料 错误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先选择一种版本作为底本,再用其他版 本逐字逐句地比较,把各本的异同记录下来。 他校法 :用其他文献中的引文及相关文字来校勘某一文献称
7、 所谓建本,是就地域而言,指福建建阳县的麻沙、崇化两镇书坊所
刻之书。
8、 宋代刻书最精者是杭州刻本,即“浙本”。
9、 元代地方官刻,由各路儒学和书院刻印,其中书院最优。
10、 善本八字标准“精校精注、不缺不讹”。而版本鉴别八字经验则
是“眼别真赝,心识古今”。
11、 “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目录不明,
5.卷轴装:就是把抄了书的纸粘连起来,形成长卷,在其尾端装上一 根用木或竹做成的轴,收藏时用轴尾端向前卷成一束,成为一 卷。因此,卷轴装的纸本又称卷纸。
6.蝴蝶装:简称“蝶装”,是以版心中线为准,版面向里对折,然后一页 一页重叠在一起,在折线处对齐,用浆糊粘在一起,另外三边切 齐,再用硬纸背裹住做封面。每页纸只有一面有字,打开书可以 看到一整页,以版心为中轴,两边各半页,颇似展翅蝴蝶,故称 “蝴蝶装”。盛行于宋元。
义,是节录原书序录的内容而成,实为六略名词解释
1.总集:是汇集两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它可以包括一个朝代(断代) 和多个朝代(通代)的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和多种体裁的 作品,它以编辑方法分选集、全集。一般说来,古代的总集多为 诗文的合集。如《昭明文选》。
2.别集:是相对总集而言,它是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 作品集,以编辑方法分选集、全集,如《李太白全集》、《柳宗 元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