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解析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解析

A.22B.24C.25D.26
【答案】C
【解析】
【分析】
把7个数相加再除以7即可求得其平均数.
【详解】
由题意得,九年级七科老师在线答疑问题总个数的平均数是 ,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了平均数的计算,掌握计算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某班有40人,一次体能测试后,老师对测试成绩进行了统计.由于小亮没有参加本次集体测试,因此计算其他39人的平均分为90分,方差 .后来小亮进行了补测,成绩为90分,关于该班40人的测试成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成绩(单位:米)
2.10
2.20
2.25
2.30
2.35
2.40
2.45
2.50
人数
2
3
2
4
5
2
1
1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众数是5
B.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中位数是2.30
C.这些运动员的平均成绩是2.25
D.这些运动员成绩的方差是0.0725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方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公式和定义分别对每一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平均每月阅读本数
4
5
6
7
8
人数
2
6
5
4
3
这些同学平均每月阅读课外书籍本数的中位数和众数为( )
A.5,5B.6,6C.5,6D.6,5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分别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
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中间的两个数都是6,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6;
5出现了6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则众数是5.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数据整理与分析中的抽样调查,方差,中位数,众数的定义和求法即可判断.
【详解】
A、了解全国中学生最喜爱的歌手情况时,调查对象是全国中学生,人数太多,应选用
抽样调查的调查方式,故本选项错误;
、甲乙两种麦种连续3年的平均亩产量的方差为: , ,因方差越小越稳定,则乙麦种产量比较稳,故本选项错误;
7
时间(小时)
7
8
9
10
那么该班40名同学一周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
A.17,8.5B.17,9C.8,9D.8,8.5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分别求得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详解】
解: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即8;
由统计表可知,处于20,21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1
2
3
4
5
小乙
45
63
55
52
60
小丁
51
53
58
56
57
设两人的五次成绩的平均数依次为 , ,成绩的方差一次为 ,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先求出甲和乙的平均数,再根据方差的意义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则 ,

则 ,
所以选手知道自己的成绩和中位数就可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前8名.
故选B.
【点睛】
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
4.某校四个绿化小组一天植树的棵数如下:10,x,10,8,已知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相等,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8B.9C.10D.12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相等,可知这组数据的众数(因10出现了2次)与平均数都是10;再根据平均数是10,可求出这四个数的和是40,进而求出x的数值;然后把这四个数据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由于是偶数个数据,则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2.某校组织“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参赛10名选手的得分情况如表所示:
分数/分
80
85
90
95
人数/人
3
4
2
1
那么,这10名选手得分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
A.85.5和80B.85.5和85C.85和82.5D.85和85
【答案】D
【解析】
【分析】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只一个;
即中位数为5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了平均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9.已知一组数据:6,2,8, ,7,它们的平均数是6.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7B.6C.5D.4
【答案】A
【解析】
分析:首先根据平均数为6求出x的值,然后根据中位数的概念求解.
详解:由题意得:6+2+8+x+7=6×5,解得:x=7,这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2,6,7,7,8,则中位数为7.
A.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大B.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小
C.平均分和方差都不变D.平均分和方差都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平均数,方差的定义计算即可.
【详解】
解:∵小亮的成绩和其他39人的平均数相同,都是90分,
∴该班40人的测试成绩的平均分为90分,方差变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方差,算术平均数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详解】
当x=8时,有两个众数,而平均数只有一个,不合题意舍去.
当众数为10,根据题意得(10+10+x+8)÷4=10,解得x=12,
将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8,10,10,12,
处于中间位置的是10,10,
所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0+10)÷2=10.
故选C.
【点睛】
本题为统计题,考查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解题时需要理解题意,分类讨论.
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
【详解】
数据85出现了4次,最多,故为众数;
按大小排列第5和第6个数均是85,所以中位数是85.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能力.一些学生往往对这个概念掌握不清楚,计算方法不明确而误选其它选项.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
5.某青年排球队12名队员的年龄情况如下:
年龄(单位:岁)
18
19
20
21
22
人数
1
4
3
2
2
则12名队员的年龄()
A.众数是20岁,中位数是19岁B.众数是19岁,中位数是19岁
C.众数是19岁,中位数是20.5岁D.众数是19岁,中位数是20岁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中位数是指将统计总体当中的各个变量值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数列,处于变量数列中间位置的变量值就称为中位数;众数是指在统计分布上具有明显集中趋势点的数值,代表数据的一般水平(众数可以不存在或多于一个).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方差
【答案】D
【解析】
【详解】
解:A.原来数据的平均数是2,添加数字2后平均数仍为2,故A与要求不符;
B.原来数据的中位数是2,添加数字2后中位数仍为2,故B与要求不符;
C.原来数据的众数是2,添加数字2后众数仍为2,故C与要求不符;
D.原来数据的方差= = ,
添加数字2后的方差= = ,
13.关于数据-4,1,2,-1,2,下面结果中,错误的是( )
A.中位数为1B.方差为26C.众数为2D.平均数为0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从小到大排序为-4,-1,,1,2,2,∴中位数为1,故正确;
B. , ,故不正确;
C.∵众数是2,故正确;
D. ,故正确;
故选B.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和平均数的知识,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
10.某中学为了了解同学们平均每月阅读课外书籍的情况,在某年级随机抽查了20名同学,结果如下表所示:
B、数据重新排列为3、5、5、7、10,则中位数为5,此选项正确;
C、平均数为(7+5+3+5+10)÷5=6,此选项正确;
D、方差为 ×[(7﹣6)2+(5﹣6)2×2+(3﹣6)2+(10﹣6)2]=5.6,此选项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方差、平均数、中位数以及众数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定义以及计算公式,此题难度不大.
、某次朗读比赛中预设半数晋级,某同学想知道自己是否晋级,除知道自己的成绩外,还需要知道这次成绩的中位数,故本选项错误;
、.一组数据:3,2,5,5,4,6的众数是5,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据整理与分析中的抽样调查,方差,中位数,众数,明确这些知识点的概念和求解方法是解题关键.
15.一组数据:1、2、2、3,若添加一个数据2,则发生变化的统计量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