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介入基础优秀课件
后降支 供应右心房、右室前壁和膈面心肌
RCA观察
右冠—RCA—后降支
后降支(Pos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PDA):发出细小间隔支
供应室间隔后1/3
PDA观察
右冠其他分支
右室支 锐缘支(Acute Marginal Branch,AM) 后侧支(Posterior Branch of Left
常开口位置,例如开口部位偏高或者偏低。 3)冠状动脉开口不在通常的主动脉窦内。例如,冠状动脉开口
位于升主动脉、左心室、右心室、肺动脉、主动脉弓、无名 动脉、右侧颈动脉、乳内动脉、支气管动脉、锁骨下动脉、 降主动脉等等。 4)冠状动脉开口于对侧的冠状动脉窦内。 5)单冠状动脉,如仅有右冠状动脉,或者仅有左冠状动脉。 6)左回旋支开口于右冠状动脉(超右优势型)。
冠状动脉介入基础优秀课件
心脏的位置
膈肌的上方,二肺之间,约三分之二在中 线左侧
心尖钝圆,朝向左前下方 房室沟 室间沟
心腔与大血管结构
冠状动脉分布
分布于心内膜下、心肌壁内外,将血液转 运到毛细血管床部分的血管
心内膜下和心肌壁外——较粗大 心肌壁内——细小,密集
CAG显示直径>0.5mm
左心室功能描述
左室造影结果描述
将左室分为五段进行描述,描述返流 EF,EDV,ESV EF=(EDV-ESV)/EDV
常用位置缩写
RAO:右前斜位;LAD :左前斜位 CAU:足位; CRA:头位 均指FD/影像增强器相对于患者位置
Ventricular,PL)
优势冠状动脉
左优势、右优势、均衡型 看PDA由谁发出
冠脉分段
开口(ostial, o) 近段(proximal,p) 中段(middle, m) 远段(distal, d) 部位与分段组合:LADm,LCXd,RCAo
冠脉分段
LAD:LM分叉后到发出D1,为近段 发出D1到主要间隔支发出段为中段
左冠状动脉—LCX
LCX观察
左冠—LCX—钝缘支
钝缘支(Obtuse Marginal Branch,OM) 沿钝缘向心尖 数量1~3支,以OM1,OM2…命名
右冠状动脉(RCA)
右冠(Right Coronary Artery,RCA) 开口于右冠窦内,行走于右房室沟内 在后室间沟和房室沟交叉处分成后侧支和
LAD向右,供应右室前壁 一般比对角支小 注意与间隔支区分
左冠—LAD—间隔支
间隔支(Anterior Septal Artery,S) 直角进入室间隔肌部 以S1,S2…标记
左冠状动脉—回旋支
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Branch,LCX): 几乎垂直于LM
沿房室沟向左向后行走,终于膈面 供应左心房、左室外侧Leabharlann 、部分左室后壁冠脉起源异常
冠脉起源异常可能对心肌血供造成影响, 主要在于血管起始段的走行异常。
在运动等心肌氧耗量增加时,主、肺动脉 随血流量的增加而扩张,走行其间的异常 起源冠脉受到钳夹导致动力性狭窄甚至完 全阻塞
左室造影
RAO 30,AP;LAO60,AP 猪尾导管位于乳头肌以远 造影剂流速 10~15ml/s,流量20~30ml 心功能严重低下、心衰者禁行LV造影 造影后出现心功能不全、心衰者给予速尿
左冠状动脉——LM
发出后到分叉前 LM前是肺动脉主干,后是左心房前壁 行至前室间沟分出LAD和LCX,有时可由
中间动脉(Ramus)
LM的观察
左冠状动脉——LAD
LM的直接延续,前室间沟 起始部分位被左心耳覆盖 行走于心外膜下 心肌下——肌桥 供应部分左室、右室前壁、室间隔前2/3 分支:对角支、右室支、间隔支
LAD观察
LAD特征
间隔支 通常指向心尖或绕心尖
LAD变异:双前降支
LAD变异:双前降支
LAD变异:双前降支
左冠—LAD—对角支
对角支(Diagonal Branch,D):与LAD 成锐角,向左发出
分布于游离壁前外侧 多数人3~5支,以D1,D2…命名
LAD?D1?
左冠—LAD—右室支
冠脉结构
左冠状动脉:92%开口于升主动脉左后方 的左冠窦内
右冠状动脉(RCA):94%开口于升主右 前方的右冠窦内
左冠状动脉
左主干(Left Main,LM) 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
LAD) 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Branch,LCX)
LCX:发出OM1开始到最后一个大OM发 出为中段
RCA:第一拐弯之前为近段,第二拐弯前 为中段
冠脉畸形
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是指普通人群中罕见 的冠脉模式,起始、分布、终止异常均可 视为畸形。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 冠状动脉内解剖异 、 侧支血管异常 、冠状动脉末端变异 等
冠脉起源异常
1)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分别开口于左冠状动脉窦 2)冠状动脉开口部位异常,但开口尚在主动脉窦内,且接近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