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基本形态之定稿.
亚里士多德在批判柏拉图“理念论”的基础上, 研究一和多、整体和部分、个别和一般、质料和形 式、潜能和现实等范畴之间的关系,包含有对立面 相到联系和转化的思想;同时说明各种范畴不是固 定不变的,而是流动的。
亚里士多德是摇摆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 哲学家,既讲对立面之间的联系、转化,有时又割 裂对立面之间的联系;既讲一般不能离开个别而存 在,有时又把一般与个别绝对对立起来;既承认“潜 能”中的对立面是统一的,却又否认现实中的对立面 的统一,把运动的动力归之于“第一推动者”,等等 ,陷入混乱的状态。
费希特进一步制定他的哲学的基本公式:
“自我”建立自身,又建立“非自我”,最后达到 “自我”和“非我”的统一;认为“自我”和“非我” 互相排斥,又“彼此互相限制”而得到统一。这 对矛盾是“自我”本身和整个世界得以存在和发
展的根据,实际上揭示了矛盾是事物发展源泉 的辩证法思想。
谢林认为最高本原是主体和客体的“绝对 同一”,即“绝对”,“绝对”中没有矛盾,但 有欲望和行动的无意识活动,产生了精神
统一物是由两个对 立面组成的,所以在 把它分为两半时,这 两个对立面就显露出
来了。
赫拉克利特
"一切都由对立而产 生","互相排斥的东西 结合在一起,不同的
音调造成是最美的和 谐";"一切都是通过 斗争和必然性而产生 的"。这是赫拉克利 特对于事物运动源泉 和动力的天才猜测。
唯心主义者柏拉图通过思维概念的逻辑推
他认为,"废然而止"的绝对静止是没有 的。此外,王夫之还用"变化日新"、"推故 而别致其新"等说法,表述了他关于事物变 化是不断更新、新陈代谢的辩证观点。
2、希腊古代辩证法
欧洲古希腊哲学中,也有丰富的辩证法
思想。恩格斯曾说古希腊的哲学家都是天 生的自发的辩证论者。列宁称公元前6世纪 的赫拉克利特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赫 拉克利特以朴素的形式提出并说明了对立 统一的辩证法思想。
《易经》中的“八卦”和以两卦 相叠演的六十四卦的学说,就是 从正反两方面的矛盾对立和相互 转化来说明事物的发展,蕴涵着 朴素辩证法的萌芽。
《老子》、《孙子兵法》等著作也都集中
反映了中国古代哲人的辩证法思想。这些 著作反复阐明了对立面相互关联和相互转 化的思想。除了阴和阳之外,还列举了有 和无、生和死、损和益、美和丑、智和愚 、强和弱、难和易、攻和守、进和退等一 系列对立面,说明它们都是相互依存的。
和自然界、思维和存在、主体和客体的差 别和矛盾,由此引起发展;自然界是“绝对” 即宇宙精神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相互联系
的统一体,一切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的过
程中。谢林的哲学思想包含有辩证法的合 理因素。
2、 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他还模糊地观察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
有“变”和“化”的区别,把显著的变化 叫做“变”,把逐渐的变化叫做“化”。 著变渐化的一轮包含了关于量变质变辩证 法思想的朴素猜想。
王夫之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性的 "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普遍存在。天地万物 都是"气"的表现形态,除"气"之外,别无他物 ,也没有空隙。
王夫之还说,"气"这个统一体内部存在 着阴阳两个对立面,由于对立面的"摩荡",
即矛盾斗争,便产生了无穷的变化。他认 为"气"本身固有运动的特性,说"气则动者 也";天地万物经常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说 "天之生物,其化不息"。
他还在朴素的形式下表达了运动绝对性
和静止相对性的辩证思想,认为"静即含动 ,动不舍静",静止包含着运动,运动不排斥静 止。他还说,"动、静,皆动也"。所谓静,只 不过是"静动"而不是"不动",是处于相对静 止状态的运动。
但是,他在探索各种对立的范畴中所揭示的对立 物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和反对把对立面僵化的思 想等等,是对辩证法的积极贡献。恩格斯称亚里士 多德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
中国和希腊的古代辩证法,孕育着辩证
法学说发展中的各种观点的胚胎和萌芽。 但由于古代的科学发展水平和社会历史条 件的限制,人们不能解剖、分析自然界, 只能从整体上进行总的直接的观察,使古 代辩证法思想必然带有原始的、自发的、 朴素的性质,它只是描述世界的一般变化 ,不能真正了解世界的一般性质。
北宋的张载和明末清初的王夫之,都是
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们的著作中有 很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张载提出了"一物两 体"的辩证法命题。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性 的"气"组成的,统一的"气"中包含有阴阳两 个对立面。它们是对立的统一体,"不有两 ,则无一","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 见,则两之用息"(《正蒙·太和》)。
辩证法基本形态之争
辩证法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的历史形态: 1、古代朴素辩证法 2、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辩证法 3、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一、古代辩证法
古代辩证法,是与古代社会的生产水 平相适应而产生的一种自发的、朴素的辩 证法。
古代辩证法 中国古代辩证法 希腊古代辩证法
1、中国古代辩证法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公 元前11世纪,人们总结同自然界作斗争的丰富经 验,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阴阳学说,表达矛 盾法则,认为天地万物都有既相互对立、又交互 作用的阴阳两种力量,构成事物的本性和运动。
演表述了关于对立面互相联系、互相结合的思 想。
斐多篇》中对有 限与无限的分析,在《智者篇》中对存在与非 存在(是与不是)的分析,都说明对立的东西 并不是绝对分裂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结合 的,对立的东西是同一的,根本相反的东西可 以处于同一关系之中。
二、德国古典哲学 的唯心主义辩证法
这一形式的辩证法以黑格尔为代表,是辩 证法发展的第二个历史形态,是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
德国古典哲
学的唯心主义 辩证法
康德、费希特和谢 林的辩证法思想
黑格尔的辩证法 思想
1、康德、费希特和谢林的 辩证法思想。
康德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创始者 。他第一次指出人的理性思维发生矛盾的 必然性,提出关于理性思维的“二律背反”, 探讨和揭示了思维的辩证结构及其矛盾运 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