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政治现代化自由、民主与宪政是一个发展的相互关联的关系,以往不同时期,政治学者都有偏重不同著述,联系现代社会,用时下的说法就是政治现代化。
对此,也谈点浅见:政治现代化就是现代民主政治。
现代民主政治,就是确立和保障个人权利和自由,国家政制为人民主权与权力体制制衡,即民主宪政。
由自由主义与民主理想的不同搭配,曾产生了自由的民主与不自由的民主之间的分野。
自由的民主:由自由的民主选举产生的政府下,个人权利与自由是至高无上的,公民既有参政的自由,也有专注于自身事务的自由。
个人自由权力受到宪法和法律的明确保障,同时对政府的权力加以严格的限制。
因此,使个人权利和自由得以免遭民间和官方的侵害和剥夺。
不自由的民主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极权民主,将人民以群体化概念,转为民族化国家化,以人民的意志高于一切,当然也高于人民个体的自由,不得存在任何反对派。
另一种是集权民主,在这些国家虽然有自由公开的选举,但人民的政治自由权以及经济和其他自由权仍受到严格的限制。
极权民主与集权民主区分仅是对人民自由权限制方式和程度上的相对比较而言。
现代民主政治有两个重要原则,即个体(少数)原则和多数原则。
简单通俗比如小家与大家的关系,不可以舍小家为大家,而是通过保小家为大家或发展小家为大家,其多数原则的意义是这样理解的。
因此,现代民主政治的前提是通过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保障来达到对所有人的保障,是自由的民主。
国家宪法与体制制度都是为这个而设置,和保障这样的社会生活方式。
自由的民主与不自由的民主其权力行使虽都持多数原则,不自由的民主是少数权力(个体或具体权力)服从和屈服多数(整体或一般权力),是以多胜少,以强胜弱;而自由的民主是少数原则前提下的多数原则,是为享有各自权力和发展各自自由的最大空间边际。
所说“自由的民主与不自由的民主之间的分野”,并不是指有两种民主或不同民主可以并存。
不自由的民主是民主发展的过去式与挫折和教训,使自由的民主发展经受了多种血与火的洗礼和考验,是人类社会政治觉悟提高,促进了人的自由与社会文明进步。
以自由的民主价值观权力观确立的宪法及法制体系与政体为民主宪政。
政体的架构主要是通过民主选举与权力制衡。
人们通过选举或罢免,以及权力体制制衡来实现人民主权。
现代民主政治或说民主宪政,是指民主与宪政制度系统,它有一系列形式要素组成:包括民主的宪法、分权制度、法律体系、政党竞争、选举投票、地方自治、言论出版结社自由等形式要素。
缺少这些形式要素,就不是现代民主政治。
一人一票是民主权力最重要的权力和象征,也是社会政治权力最核心形式和最高表达,有直选或间接选,间接选是分步授权。
通过选举授权,体现公民主体地位与公平和诚信。
实行权力体制制衡,其目的也是为一人一票民主权力服务和保障的,是一人一票民主权力的附属。
比如重大国家事务,还要通过公投,通过民主权力最高表达与行使。
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力,也才会有国家认同和爱国的前提,并派生出与此相适应的道德行为观念。
否则国家就没有凝聚力,人民往往不惜“国破山河在”。
只有这样民主产生行使公权力的人,才服人心,系权为民所赋,按照宪法和法律,在各自的体制位置上行使职责,并引领人民前行。
同样,反映在选举上有自由的选举与不自由的选举之分。
不自由的选举是自由权力的陷阱,导致民主异化,为极权与专制提供了实现手段。
对于一人一票在选举上的不完善或陷阱,主要是公民被选举权如何落实以及候选人产生上的一系列“不自由选举”设置。
自由的选举不管在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中,其实现过程,用汉语表述是“竞”或“比赛”的过程,用“筛选”或“选拔”是不确切和不正确的。
我把其实现过程表述为“拥举、拥结”的过程,如垒金字塔的过程,以金字塔的塔尖为选举结果。
金字塔至少有三面,或四面等多面。
似如三权制衡,或多权制衡,这就是比较完善的自由民主选举。
用“筛选”或“选拔”易被极权与专制者利用或异化民主,使选举被利用、被讹诈。
筛选是剔除残次,选拔是选优,优是什么?容易模糊与歧见。
人们常用“一人一票”表达民主诉求,不是就字面理解一人发一张选票那么简单一回事,反对一人一票的人除了思维认识不够那就是别有用心的人。
国家政治现代化就是现代民主与宪政体制,而民主选举是其体制运行基石,实现自由的民主选举是防止选举被利用被异化。
当今世界上没有那个国家没有法制体制和选举,关键是选举民主是不是自由的选举,不自由的选举会导致法治异化,使民主变异而专制,产生的政府极可能转变成管制人民的工具。
因此,民主选举的内容与规则程序必须要符合自由的选举要领与法则,而导致法治异化而集权专制正是规避了自由的选举要领的选举法则。
自由的选举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公开的竞选。
只有公开的竞选才会避免“被选举”或“被代表”的盲目性,才会使选举人的被选举权充分体现,避免民主被利用和利益势力的左右,才能使选出的人负众望服人心,体现出权系民所赋。
所以强调民主选举,而且是自由的民主选举、竞争性的民主选举,它是民主政治的基石,也是实现政治现代化的基础。
一个国家能不能实现自由的和竞争性的民主选举,表明国家政治现代化水平。
能够实行自由的民主大选的国家,是必然走向国家政治现代化的标致。
实行大选的国家也必然是地方民主自治,地方民主自治既是分权制衡一环,也是保障国家民主大选和国家民主体制运行的组织基础。
纵观世界各民主国家的发展历程,尤其西方一些国家,其民主体制大多带有从专制演变发展留下遗迹或文化现象,如君主制。
包括美国也有的体制与法制方面的遗迹,如公民持枪权力。
反映出民主发展演变、变革甚至于革命的痕迹。
民主国家的发展历程中一个最为普遍和最合理的演变、变革的力量就是民主选举。
自由的竞争性的民主选举,就是公民实现自己权力,就是选自己,挑选自己的权力代理人、委托人,是权力的授予过程,通过这些授予权力的人来运作国家权力体制,推进演变、变革和优化民主体制,一步步完善法律与制度。
而这些人必然是权为民所用,用权也道德理性。
自由的竞争性的民主选举,避免了选举的盲目性。
竞选人各有竞选主张和权力使用承诺,表现出政治素质素养,施政的政策和个人能力表现,以及社会声望和形象,与选民互动汇集民意。
多党制或说多党竞争,其本质理解并不是指国家权力制度,竞争只是更充分实现民主选举的人民主权的授予,是人民自由民主的社会生活方式与状态。
国家权力制度的本质是个人的自由。
在新的时代,不仅是多党竞争,而是超党竞争。
全球化发展与信息化技术支撑,大众参与以个人自主价值取向的民主趋势已不可逆转,为个人自主、意识认同、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自由的空间。
任何“主义”都成了个人主义。
党派也是处于空间与时间的动态化,超党派公民社会已经来临。
多“主义”就是开放,就是促进社会创造与发展,为人的自由民主拓展更大的空间边际。
任何“主义”则不过“三十六计”中一计。
民主的社会生活方式与状态不可能是一个党,一个党等于没党,换句话说是一个党的多派。
一党若无多派,则必是权力控制与意识控制。
党与派总得要有个多,起码有个左与右,问题的本质是要不要民主。
如果马克思恩格斯不能独立思考,不能按他的认知投稿和出版,不能办报,不能参加工人运动和参加政治团体,会产生马克思主义吗?同理,深化改革,也要具备这些条件,起码应在这一方面比马克思时代还要好得多才是,况且在马克思时代人类还没发达的信息化条件。
马克思在《共产主义者宣言》中列举社会主义种种,剖析其优劣,有封建社会主义,资本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
以此考量,我们常说的“资本主义”一词即资本社会主义,世界上此类国家大多已走向民主社会主义。
其实,有关资本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在我国也有了广泛地学习研究和运用。
我国市场化后资本和资本市场发展也很快。
所谓“姓资”还是“姓社”之争,主要是缺乏对马克思的理论和马克思理论产生后的世界发展缺乏了解以及对意识的禁锢所致。
现在要讨论的社会优劣之争主要是民主与专制之争,而不是什么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争。
把西方国家称为“资本主义国家”,这只是我们对他们的称呼法。
西方国家自己则不是这样称呼自己,而是自由民主国家。
西方国家对“主义”是包容的,要说反对就是反对暴力和恐怖主义,而我们则不同,主义是唯一的。
实际上西方国家,比如美英法,如瑞典、丹麦等国,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相比他们早已实现,似乎要进入共产主义了。
世界各种科学与知识,也包括政治人文科学、历史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相析相明,相学相近。
把整个国家社会的未来前途限定在某一个思想或主义的框框里,这是悲哀的,也是反动的。
人们的思想信仰与信奉理论的自由,是人的创造性思维培育,是人的发展。
时常,被一些人常提到的两个问题:一是中国人素质低不适合民主或是国情所限不能搞民主;再一是民主会导致民粹主义或社会混乱。
必须指出这两种说法都是错误的,是歪曲民主。
民主是权力,是社会观和政治观。
民主政治是社会体制制度,是对应于极权专制权力的社会体制制度而言。
民主与专制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人们生活方式,不是个人素质高与低的问题,而是人们生存的社会环境优化问题。
就我国面临的改革与发展来讲,只是民主的政治进程和体制制度完善问题,而不是民众素质高与低的问题。
现在世界上90%以上国家都实现了民主政治,只是发展与完善的命题,而没有不适合的问题。
因此,把民主说成分散,或民主导致社会混乱,还有什么“大民主”与“小民主”之分,什么“发扬民主”,这些都是曲解了民主的政治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