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法律法规》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旅游法律法规》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我国旅游法制建设的发展和现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对若干重要的旅游法规、文件有较为全面、准确的把握。
特别是通过对旅游业的典型案例的剖析和讨论,使学生能以所学的法律知识、以法律的眼光去认识正在不断完善、发展的旅游市场,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设计理念
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仅了解和掌握我国的旅游法规与政策基础知识,能够分析和解决旅游接待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和投诉,而且熟悉旅游团队及散客导游服务程序与服务质量,能够预防并处理旅游接待中的各种问题和事故,掌握旅游政策法规业务相关知识和法律运用技能,并依此提升自己的实际带团操作的能力,提高应变能力。
三、设计思路
(一)课程设计的依据
依照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规格进行课程设计,以旅行社对导游人员的要求及导游服务程序为依据,以实际工作流程为脉络展开教学。
(二)课程目标、内容制定的依据
使学生掌握旅游法基础、合同法、酒店星级评定制度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旅游法的基本知识,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和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灵活掌握旅游法的运用。
(三)课程目标实现的途径
课程目标的实现通过情境创设、仿真模拟、案例分析、认识实习、岗位体验等教学方法,以校内实训基地和和校外实训基地为实习场所,教、学、做三者结合,强调学生在“做”中“学”。
主要途径有:
1、参观;
2、专题讲座、听报告;
3、讨论、交流互动;
4、观看多媒体影音资料;
5、企业岗位体验;
6、座谈;
7、课外调查;
8、观摩;
9、项目作业。
四、课程衔接
1、前导课程
《旅游管理基础》、《导游基础知识》、《河北旅游》。
2 、平行课程
《导游业务》。
3、后续课程
《旅行社经营管理》。
五、课程培养目标
规定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和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学生能掌握旅游政策法规的运用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具有诚实、守法、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品质,热爱本职工作,为其职业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根据课程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培养目标为: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并领会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
2、了解民族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宗教政策和发展旅游的有关政策。
3、掌握旅游政策法规的基本理论、基本规范。
4、掌握合同法律制度的相关知识。
5、熟悉旅游安全管理和旅游保险法规制度。
6、了解旅游交通管理法律制度。
7、掌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知识的相关知识。
8、了解旅游出入境管理法律制度。
(二)能力目标
1、运用旅游法律法规解决实际带团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
2、运用所学知识签订旅游合同的能力。
3、提高学生依法办事、自主创业的能力。
4、在导游工作中正确运用及宣讲国家方针政策的能力。
5、处理旅游者投诉的能力。
(三)职业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在未来的职业活动中严谨、守法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法律意识。
2、端正学生在导游讲解等职业活动中的政治立场,自觉维护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
六、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将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设计准备—设计方案—设计制作—设计总结”四个工作过程进行任务划分展开教学实施。
任务分解
任务设计1.旅游法概述项目教学的内容与能力要求
7.旅游交通管理法律制度项目的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
七、课程考核方式设计
(一)总评成绩=期末成绩×70%+任务考核成绩×30%
(二)任务考核成绩=出勤+任务完成率+任务完成质量
考核说明:建立任务考评与期末考评(课程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
任务考评占30分,期末考评占70分。
期末考平方式为本课程考试方式为学生虚拟旅游案例分析讲解的模式,重点考核学生对于旅游相关法规在旅游实践案例中的应用和解释,需考核案例准备、分析、讲解以及相关法规适用和解释的逻辑性。
八、教材
《政策与法律法规》: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统编教材专家编写组编,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
九、参考资料
1、《旅行社经营管理》:丁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旅游政策与法规》:张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十、工具材料
图书馆相关资料提供,互联网
十一、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本课程为纯理论课程,授课过程需要习题课辅助
编写执笔人:侯召军
审定负责人:秦金
审定日期:201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