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身体上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身体上

因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引起的区域性疾病叫公害病 (public nuisance disease )。
一、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
1、生产性污染 废气、废水、废渣
2、生活性污染 生活污水、垃圾、粪尿
白色污染
3、其它污染
二、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迁移与自净
物理作用: 稀释、扩散、沉降 化学作用: 氧化、还原、水解 生物作用: 1、生物浓集(bioconcentration ) 概念: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后,发生一系列的复 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并通过食物链在各种生物体之 间传递。某些物质在传递过程中,在生物体内的浓 度可逐渐增高。这种现象叫做生物浓集作用
炭燃烧;﹙2﹚水俣病;﹙3﹚痛痛病。 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 ):指由污染源直
接排入环境,其理化性状未发生改变的污染物。如 SO2、 CO 。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 ):指有些一次污染 物进入环境后,由于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作用, 形成与原来污染物理化形状不同的新的污染物。如 光化学烟雾 3、物理因素 4、社会心排泄
3)、生物浓集多通过食物链进行
4)、污染物在生物体内浓集时,不
会对该生 物体造成致命伤害。
DDT 在环境中的浓集作用
环境状态
环境中浓度(PPM )
浓集系数
海水
5.00Ⅹ10-5
藻类植物
4.00Ⅹ10-2
8.00Ⅹ102
鱼类
2.07
4.14Ⅹ104
水鸟类
75.50
1.51Ⅹ106
自然环境:大气圈、水圈、岩石土壤圈和生物 圈 人类环境 生活居住环境
环境与健康所研究的自然环境又分为原生环境和次 生环境。 原生环境(primary environment )是指天然形成并 基本上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对健康有利的因素:水、空气、太阳辐射和微 小气候等
对健康不利的因素:火山爆发、地震、森林火 灾等。
二、卫生学的主要内容 1、环境与健康:首先从环境对人体健康影响出发, 阐明各种环境因素与健康的关系,以及这些环境因 素对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及其预防原则。 2、预防保健策略和措施:重点阐述在我国卫生工作 方针指导下,贯彻三级预防策略,通过社区卫生服 务,加强卫生立法与执法,以及预防疾病,促进健 康的策略和措施。 3、医学统计方法: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为人群,而揭 示病因、分析人群的健康状况及疾病发生与分布的 规律、评价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措施的效果等都需
要运用医学统计学的方法,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医学统计作为方法学并不仅仅适用于预防医学, 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上也广泛应用。
三、卫生学的发展简史
第一篇 环境与健康
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第一节 环境及与人类的关系 一、人类环境
环境(environment)是泛指某项主体的空间及空间中的 介质。对于人类来说,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客观存在的各种 物质条件的总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外部条件。
在地球上有些地区水或土壤中某些微量元素的含 量过多或过少,人长期在这种地区生活,对健康会 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出现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
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 ),这类疾病的发 病具有明显的地区性,故也叫地方病。
次生环境(secondary environment )是指在人类活动 影响下形成的环境。
1、人与环境的统一性 2、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三、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1、生物圈(biosphere):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生活在
地球表层,这个有生物体存在的地球表层叫生物圈。 它大致包括了地壳下11,海洋及15以内的地表大气。 2、生态系统(ecosystem):是指生物群落(包括微生物、
动物、植物及人类)与非生物环境所组成的自然系统。 生产者: 绿色植物、化能合成菌等 消费者: 草食、肉食及杂食动物
卫生学
绪论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身体 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 仅仅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现代医学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 医学
一、卫生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任务及特点
1、概念:卫生学是在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 指导下,研究外界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阐述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规律,提出改 善和利用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的理论根据和措 施的原则,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 生命质量的目的。
生态系统组成 分解者: 细菌、真菌及放线菌等微生物 非生物环境
3、生态平衡(ecological equilibrium)
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对健康的影响
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 ):由于各种 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 化,并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 人类健康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
自然环境和生活居住环境是各种环境因素组成的 综合体,环境因素按其属性可分为生物性、化学 性、物理性和社会心理4类。
1、生物性因素:是指环境中能引起传染病和寄生虫 病的生物性病原因子。
2、化学因素:生物圈中空气、水、土壤等自然条件 都有比较稳定的化学组成,这种相对稳定的环境 是保证人类正常活动的前提。由于人为的或自然 的原因,可使空气、水、土壤及食物的化学组成 发生变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例如:﹙1﹚煤
2、研究对象:卫生学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 3、任务:卫生学从研究人群健康和疾病与环境之 间的关系出发,它着眼于群体的健康,从维护群体 健康出发,研究环境中各种有害健康的因素,制订 出各种防治对策和措施。 4、特点:1)、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群
2)、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 3)、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 4)、采取的对策更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5)、研究方法上更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
2、生物转化
三、环境污染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一)、环境污染物的吸收
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通过机体生物膜进入血液 的过程称为吸收(absorption )。
1、经呼吸道吸收 2、经消化道吸收 3、 经皮肤吸收 二)、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分布和储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