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带解析)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带解析)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带解析)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NaCl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原理,包含了氯碱工业,电解法制取金属钠,侯氏制碱,生产盐酸,制取漂白粉(有效成分是 Ca(ClO)2),部分生成物己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2CO3的热稳定性比NaHCO3差B.氯碱工业制得纯碱C.侯氏碱法的产品是NaHCO3D.工业制取漂白粉采用的是氯气和石灰乳反应,而不是氯气和石灰水【答案】D【解析】A、由碳酸氢钠受热转化为碳酸钠可知,NaHCO3的热稳定性比Na2CO3差,错误;B、氯碱工业制得纯碱、氯气、氢气、氢氧化钠、盐酸等,错误;C、侯氏碱法的产品是Na2CO3和NH4Cl等,错误;D、由于石灰水中氢氧化钙的含量太低了,不适用于大量生产,故工业制取漂白粉采用的是氯气和石灰乳反应,而不是氯气和石灰水,正确。

故选D。

2.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丙、丁、戊分别是铁、盐酸、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钠中的一种.图中相连的两圆表示相应物质能发生反应,已知乙是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五种物质中,只有铁是单质B.丙是盐酸C.戊是氢氧化钙D.甲与丁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故铁、盐酸、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钠五种物质中只有铁是单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铁会与盐酸反应,盐酸会与氢氧化钙、碳酸钠反应,氢氧化钙会与盐酸、二氧化碳、碳酸钠反应,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钙反应,乙是铁,所以丙是盐酸,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甲、丁是碳酸钠或氢氧化钙,如果甲是碳酸钠,丁就是氢氧化钙,戊就是二氧化碳,如果甲是氢氧化钙,丁是碳酸钠,二氧化碳不会与碳酸钠反应,不合理,所以甲是碳酸钠,丁是氢氧化钙,戊是二氧化碳,所以C错误,符合题意;D、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固体X可能由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硝酸镁、硝酸钡、硫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提示:以上物质中,只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将固体X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溶液;②测X溶液的pH,pH= 13;③向X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④向步骤③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不溶解;⑤向步骤③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以上实验信息,关于固体X组成的判断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不能确定是否有硝酸镁;②硝酸钡、硫酸铜、碳酸钠一定不存在;③硫酸钠和氢氧化钠一定存在;④不能确定是否有氯化钠。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B【解析】【分析】①将固体 X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溶液,所以固体X中一定不含硫酸铜;②测X溶液的pH值,pH=13,所以固体X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③向X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所以X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中一种或两种,一定不含硝酸钡;④向步骤③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不溶解,所以X中一定含有硫酸钠,一定不含碳酸钠;⑤向步骤③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所以X 中一定含有氯化钠。

由于氢氧化钠和硝酸镁不能共存,因为二者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所以一定不含硝酸镁。

综上所述,固体X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硫酸钠、氯化钠,一定不含硝酸钡、硫酸铜、碳酸钠、硝酸镁。

【详解】通过分析可知:①、硝酸镁一定不存在。

①错误;②、硝酸钡、硫酸铜、碳酸钠一定不存在。

②正确;③、硫酸钠和氢氧化钠一定存在。

③正确;④、氯化钠一定存在。

④错误。

故选B。

4.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用数轴表示正确的是()A.不同物质的着火点:B.硫及其化合物与化合价的关系:C.50g19.6%的稀硫酸与足量的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D.物质形成溶液的pH:【答案】B【解析】A、白磷的着火点比铁的低,B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所以硫化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0。

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C、50g19.6%的稀硫酸与足量的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

因为金属足量,酸反应完,氢气的质量由酸决定。

D、纯碱是碳酸钠,溶液呈碱性,pH大于7;氯化钠溶液呈中性,pH等于7;酸奶呈酸性,pH小于7。

选B5.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向pH=2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B.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C.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m表示食盐的质量,A%表示溶质质量分数)D.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答案】D【解析】A.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等于7,溶液呈中性。

向pH=2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使溶液的酸性变弱,溶液pH变大,但是始终呈酸性,不会出现pH等于7或pH大于7;B. 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是氢氧化钠溶液,pH大于7;随酸的加入,pH不断减小,刚好完全反应pH等于7;酸过量时,溶液呈酸性,pH小于7;C. 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开始,随食盐的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饱和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D. 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锌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锌先反应完,但是铁比同质量的锌生成氢气多。

选D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6.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t1℃时,甲、乙两物质各50 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D.t2℃时,等质量甲、乙两种固体配制成饱和溶液时甲比乙需要的水多【答案】C【解析】A. 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

温度会影响物质的溶解度,温度不同溶解度不同,不说明温度时,无法比较溶解度的大小;B.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 t1℃时,甲、乙两物质哦溶解度为40g,各50 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溶质的质量都只能是40g,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D. t2℃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等质量甲、乙两种固体配制成饱和溶液时甲比乙需要的水少。

选C7.已知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B.A是有机物,C、D是无机物C.点燃前要先检验A的纯度,防止爆炸D.此反应中A和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1:1【答案】D【解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A的分子为由1个C原子和4个H原子构成的CH4分子,反应物B的分子为由2个O原子构成的O2分子;生成物C的分子为2个O原子和1个C原子构成的CO2分子,物质D的分子为由1个O原子和2个H原子构成的H2O分子;则示意图所表示的反应为CH4在O2中燃烧生成C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正确;B、A是甲烷,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C、A是甲烷,是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会发生爆炸,点燃前要先检验纯度,防止爆炸,正确;C、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D是水,不是有机物,错误;D、由方程式及图示可知,参加反应的A,B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2,错误。

故选D。

8.A~H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G七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 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可用作建筑材料。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端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为一种单质,D为碳酸钙B.可能涉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C.E、F的物质类别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D.H的浓溶液具有挥发性【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可用作建筑材料,可以推断D是碳酸钙;根据C和D可以相互转化,则C为二氧化碳;根据A既可以转化成B,又可以转化成C,A既可能是碳,也可能是氧气,但由于题中A~G七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本题中这种元素只能是氧元素才能推出合理结论,因此A是氧气,B是一氧化碳;根据D是碳酸钙,E、F均可以转化为碳酸钙,则E、F都可以是可溶性碳酸盐或一种物质是可溶性碳酸盐,一种物质是氢氧化钙;根据D、E、F都可以和G、H反应,且G可以转化为H,在初中阶段可以推知G、H都是酸,且G是含氧酸,H不一定是含氧酸,在初中阶段可以推断H是盐酸,则G是稀硫酸。

因为稀硫酸和粉末状的碳酸钙能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在不断搅拌时稀硫酸和块状碳酸钙也是能反应的),稀硫酸和可溶性碳酸盐、氢氧化钙都能反应,而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能生成盐酸,所以推断G是稀硫酸合理。

【详解】A、根据题意A~G七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分析可知A是氧气,是单质。

根据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可用作建筑材料,D是碳酸钙。

选项A正确;B、根据分析,题中反应可能有化合反应如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能有分解反应如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有复分解反应如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但不可能发生置换反应,因为氧气转变成二氧化碳、氧气转变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转变成二氧化碳都不可能是置换反应,选项B不正确;C、因为E、F都可以是可溶性碳酸盐,也可能一种物质是可溶性碳酸盐,一种物质是氢氧化钙,所以E、F的物质类别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选项C正确;D、根据分析可知,H是盐酸,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选项D正确。

故选B。

9.把8.9gMg、Zn合金放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4g H2,在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NaCl的质量为()A.23.4g B.29.25g C.30.5g D.26.25g【答案】A【解析】【分析】镁、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氯化镁、氯化锌,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和氯化锌反应生成氢氧化锌沉淀和氯化钠,稀盐酸中的氯离子完全转化成氯化钠中的氯离子。

【详解】由Mg+2HCl═MgCl2+H2↑,Zn+2HCl═ZnCl2+H2↑可知,2Cl-~H2↑,设氯离子质量为x,2Cl-~H2↑,71 2x 0.4g7120.4x g=x=14.2g,充分反应后生成NaCl的质量为14.223.435.5100%58.5g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