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课程植物组织培养14章快繁--组培课件

大学课程植物组织培养14章快繁--组培课件

●离体无性繁殖是在人工控制的无菌条件下,使植物在人工培养 基上繁殖的技术,跟常规的繁殖方法相比它是一种微型操作过程 ,因此,有时就直接称之为微繁
●离体无性繁殖是在人工控制的无菌条件下,使植物在人工培养 基上繁殖的技术,跟常规的繁殖方法相比它是一种离体的、无性 的繁殖、微型的操作过程。
● 整个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体系中除“离体授粉”外都可以称为 离体无性繁殖方法。
非洲紫罗兰
风信子
四季秋海棠
特点:繁殖系数高。
叶插法 非洲紫罗兰用常规
,每片叶只能产生几个或十几个芽,但在组培条
件下可一次形成几十至几百个芽,一年可以培养成千上万个小植株,遗传稳定
性较好,但继代次数有限。培养物继代一定次数以后,不定芽形成能力即减弱,
需要重新起始无菌培养物,此外,不定芽需要进行生根培养才能形成真正的植
(2)外植体的取材部位和大小、生理状态。
离体植株增殖的几条途径:
(1)腋芽增殖 通过外源激素调整(特别是细胞分裂素的使用),最大可能
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萌发。 其特点是:培养方法简单,能高度保持遗传稳定性,能长期
继代繁殖。目前采这一方式快速繁殖的植物有石竹、马铃薯、甘 薯、草莓、葡萄、月季等。这一繁殖方式需要严格控制激素浓度, 以防止产生愈伤组织。
该途径一般为遗传转化、无性系筛选、原生质体融合等植物离 体遗传重组技术的下游步骤。
一般不采用这一方法作为快繁途径(不稳定、费时、费力)。
3 影响快繁效果的几个因素: (1)植物种类、品种 (2)基本培养基 (3)激素 (4)培养条件(温度、光照) (4)生根、练苗处理
四 木本植物离体快繁 (1)一般情况下比草本植物困难
三 快繁的一般程序及几种途径 1 快繁的一般程序
外植体的选择
外植体灭菌
接种
培养
练苗
移栽
2 选择外植体注意问题
(1)繁殖对象的品种典型性: 植物在自然条件下的繁殖特点,尽可能取自然繁殖器官的适 当部位作外植体。
离体条件下茎芽的增殖方式。 如有些植物在培养条件下苗的生长 要以顶芽、腋芽直接生成小植株,易选择顶芽作 为外植体,但大多数植物常常先形成不定芽然后通过生根培养才能最后形成小植株, 即要考虑何种器官培养更易产生不定芽,如非洲紫罗兰、大岩桐、秋海棠以叶片为外 植体易产生不定芽,而百合、水仙、大蒜、贝母等则以鳞茎为外植体更易产生不定芽。
离体无性繁殖方法
一 引言
1 概念(顶芽、不定芽、腋芽、) (1) 顶芽(Terminal):生长在主干或侧枝顶端的
芽。 (2)腋芽(Axllary bud):着生在叶腋处的芽,也
称为侧芽 (Lateral bud)。 (3)不定芽(Adventitious bud)从现存的芽以外 (顶芽、腋芽/侧芽)的任何器官、组织上通过器官发 生重新形成的芽称之为不定芽。
(2)单节茎段增殖 通过培养使不容易萌发侧芽或腋芽的茎条伸长后再截取繁殖
的一种快繁方法。常用于顶端优势不易或不能打破的植物的快繁。 该方法在离体快繁时不常用。
(3)不定芽增殖
从现存的芽以外(顶芽、腋芽/侧芽)的任何器官、组织上通过器官发生重新 形成的芽称之为不定芽,在自然条件下,许多植物的器官要以产生不定芽,如 苹果的根,凤信子的鳞茎,秋海棠和非洲紫罗兰的叶片等。
二 无性离体繁殖的概念分析 1 广义的离体无性繁殖
●植物细胞工程的中心内容是植物细胞和组织的离体培养。
●从技术上说它是一种从细胞到植株的无性繁殖技术。
●从遗传的角度来讲具它有双重性,一是遗传的保守性,二是遗 传的变异性。
利用其保守性我们可以进行植物的无性繁殖,建立植物种质资源 库以及生产有用化合物; 利用其变异性我们可以进行体细胞诱变、体细胞杂交以及基因工 程等。
(5)愈伤组织增殖
所有的植物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可以诱导愈伤组织,再进一步分 化即可获得小植株。
这一途径经历了组织培养技术的所有过程(愈伤组织诱导—愈伤 组织增殖—芽分化—生根—完整植株),它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组 织培养。
一切通过其它增殖方式不能成功的植物,均可以通过此途径获得 组培苗。其特点是成功率高,繁系数大(但是随着愈伤继代时间 的增长,再生繁殖能力逐渐减弱))但遗传稳定性较差。
愈伤组织 芽



胚状体(根芽同时)
(胚性愈伤)
根、芽
球茎(悬浮或固体培养)
试管苗
2 狭义的离体无性繁殖
●在学术交流及生产中现在一般把直接利用植物根、茎
、叶、茎尖等器官或组织进行培养,以取得更多试管苗 的 技 术 叫 快 繁 、 微 繁 ( Micropropagation, Rapid micropagation )。
生姜在不同激素里的生长情况
玻璃化苗的成因及预防
(2)培养物的褐化(特别是木本植物)
褐化(褐变)是指外植体在培养过程中体内的多酚氧化酶被激 活,使细胞里的酚类物质氧化成棕褐色的醌类物质,以致培养基逐渐 变成褐色,培养物也随之进一步变褐而死亡。 这是植物组织培养的3大难题之一。 褐化、污染、玻璃化
草本植物---小型木本(灌木、藤类)---大型木本 (乔木) (2)周期较长、繁殖系数低 (3)培养物易爆发性褐化 (4)生根较困难
五 离体快繁中的一些问题 (1)试管苗的玻璃化现象
玻璃化苗是植物组织培养中出现的、半透明状的畸形的 试管植株,它不能或不易移栽于土壤中。
其形态解剖学的特点是整棵植株矮小、肿胀,节间很短 或没有节间,疏导组织虽可看到,但导管或管胞木质化 不完全,叶片厚而狭长,有时基部较宽,叶片皱缩或纵 向卷曲,脆弱易破碎。
●因此,本节所涉及的离体无性繁殖方法(快繁、微繁),不是 一个新的方法,全能性---分化----脱分化” 理论且以“离体 繁殖---特别是高繁殖系数”为目的的多种植物组织技术的通俗 叫法。
外外植植体体
广义的离体繁殖技术
根、芽(同时)
株。
诱导不定芽一般需要同时加入外源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二者的配比一般是细
胞分裂素要略高于生长素,其二者的总体使用浓度应尽可能的低,以免生产
过多的愈伤组织,以保证繁殖品种的遗传稳定性。
(4)胚状体增殖
特点:增长率高,胚的双极性可免去生根环节,但胚状 体休眠的诱导和去除还不能很好把握,其成苗率仍不高。 目前除去一些特殊用途外(人工种子),这一途径还没 有用于快繁技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