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到南北朝时期诗歌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是按题材类别划分,“赋比兴”是按 表现手法划分。 赋:铺陈叙述;比:打比方;兴:触发,引起。 “兴”的作用:1,过度;2,渲染烘托;3, “比中有兴,兴中有比”(比兴手法)。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 子》;《诗》《书》《礼》《易》《春秋》。 孔子提出的“技能六艺”:礼、乐、射、御、书、 数。 “风骚”
第二单元 (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诗经:《卫风· 氓》;《小雅· 采薇》 楚辞:《离骚》选段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并序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建安文学”:《短歌行》 “田园诗诗歌总集。 又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奉为经典, 始称《诗经》。 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分为 “风”“雅”“颂”三大类。 其中15国风,160篇,属民间歌谣;雅分 大雅、小雅,105篇,属宫廷乐歌;颂分周 颂、鲁颂、商颂,属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的影响
1,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奠定了我国 诗歌面向现实,关注现实的创作传统。 “风雅精神” 2,比兴手法成为了我国古代诗歌的基本表 现手法。
《氓》、《采薇》
通假字:匪,于,说,泮,莫,尔,棘。 无意义助词:止、言、载、思、曰、亦、 维、斯等。 成语:屡试不爽,夙兴夜寐,信誓旦旦, 牝鸡司晨等。 重点字词(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类活用等):愆,贿,至于,黄,徂,溅, 贰,靡;作,启居,聘,路,君子,小人, 骙骙,腓,雨等。
《楚辞》
楚辞的范畴,“楚辞体”(见课下注释)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 长的政治抒情诗,共373句。 屈原其人(离骚开篇四句)。 香草美人的象征传统。 意义:奠定中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屈原精神”成为后世典范。
《离骚》
成语:九死不悔,美人迟暮,兰心蕙质, 斑驳陆离等。 通假字:错,郁邑,圜,反,离,章等。 重点字词:长,善,修,谇,替,群,屈 和抑(使动),高和长(使动),浩荡, 工巧,穷困,流亡,规矩,绳墨,侘傺, 伏,忍尤与攘垢,芰荷与芙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