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胸部断层解剖-大课

2015-胸部断层解剖-大课


1.经第2胸椎椎体的横断层面及CT图
右头臂静脉
左头臂静脉
左颈总动脉
头臂干
左锁骨下动脉 气管 左肺尖 右肺尖
食管
2.经胸肋结合上缘的横断层面及CT图
右头臂静脉
左头臂静脉
头臂干 气管 左颈总动脉
右肺上叶
左锁骨下动脉
食管
左肺上叶
3.经主动脉弓的横断层面及CT图
上腔静脉
主动脉弓
左主支气管
右主支 气管
食管

第三章
胸 部
李严兵
南华大学人体解剖教研室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纵隔的应用解剖
第三节 肺的应用解剖
第四节 胸腔脏器淋巴结 第五节 胸膜的应用解剖 第六节 胸部断面的解剖学特点 第七节 胸部的断面解剖及影像
第一节
一、境界
概述
上界:颈根与上肢 下界:膈穹平面
二、内容
1.胸壁 2.胸腔脏器
第二节
纵隔的应用解剖
左肺:上叶支气管:尖后段(BⅠ+Ⅱ) 、和前段(BⅢ)支气管;
上舌段(BⅣ)和下舌段(BⅤ)支气管 下叶支气管:上段(BⅥ) ,内侧前(BⅦ+Ⅷ) 、外侧(BⅨ)
和后底段(BⅩ)支气管
右肺主支气管发出上叶支气管以后的延伸,称为中间支气管, 再分成中叶和下叶支气管
肺段支气管
2.肺动脉
右肺: 上叶肺动脉:尖段 (A1)、后段(A2)和前段(A3)动脉; 中叶肺动脉:外侧段(A4)和内侧段(A5)动脉;
6. 经胸主动脉前壁的冠状层面
7. 经胸主动脉后壁的冠状层面 8. 经胸椎椎体后部的冠状层面
1. 经胸骨柄的冠状层面CT(纵隔窗)
胸骨柄
右心室
左心室 肝
经胸骨柄的冠状层面CT(肺窗)
右肺上叶 前段
左肺上叶 前段
左肺上叶 上舌段
左肺上叶 下舌段
2. 经升主动脉前壁的冠状层面CT(纵隔窗)
升主动脉
肺的外形及分段 前面观
肺的外形及分段 内侧面观
二、肺内管道:
1.支气管
右肺:上叶支气管:尖段 (BⅠ)、后段(BⅡ)和前段(BⅢ)支气管;
中间支气管
中叶支气管:外侧段(BⅣ)和内侧段(BⅤ)支气管; 下叶支气管:上段(BⅥ) ,内侧(BⅦ) 、前(BⅧ) 、 外侧(BⅨ)和后底段(BⅩ)支气管
食管
左主支气管
胸主动脉
左肺下叶 支气管
胃 肝
经胸主动脉前壁的冠状层面CT(肺窗)
左肺上叶 右肺上叶
右肺斜裂
左主支气管
左肺斜裂 右肺下叶 左肺下叶
7. 经胸主动脉后壁的冠状层面CT(纵隔窗)
肩胛骨
胸主动脉
脊髓
肝 脾
经胸主动脉后壁的冠状层面CT(肺窗)
左肺上叶 右肺上叶
左肺斜裂 右肺斜裂
左肺下叶 右肺下叶
一、胸膜的配布
胸膜分壁胸膜和脏胸膜,两者移行形成胸膜腔;壁胸 膜根据位置分为: 1. 胸膜顶 2. 肋胸膜 3. 膈胸膜 4. 纵隔胸膜
二、胸膜隐窝
1.肋膈隐窝
2.肋纵隔隐窝
3.奇静脉食管隐窝:
将肺与纵隔之间的胸膜腔分为前、后两部,后部伸入食管与奇静脉之间
形成奇静脉食管隐窝
第六节 胸部断面的解剖学特点
胸导管、胸主动脉及其周围淋巴结;胸交感神经节、胸交感干及交通支、
内脏大神经及内脏小神经、肋间后血管及神经等配布在椎体的后外侧。
第八节 胸部的断面解剖及影像
一、胸部的横断面解剖及影像 二、胸部的冠状层面影像解剖 三、胸部的矢状层面影像解剖
一、胸部的横断面解剖及影像
1. 经第2胸椎椎体的横断层面 2.经胸肋结合上缘的横断层面 3.经主动脉弓的横断层面 4.经气管杈的横断层面 5. 经肺动脉杈的横断层面 6. 经左肺上叶支气管的横断层面 7.经主动脉窦的横断层面 8. 经左、右下肺静脉的横断层面 9.经四腔心的横断层面 10.经三腔心的横断层面 11.经膈腔静脉孔的横断层面 12.经膈食管裂孔的横断层面
4、后纵隔 食管、胸主动脉、 胸导管、奇静脉
系和胸交感干等
二、心包窦 1)心包横窦
2)心包斜窦
心包横窦 心包斜窦
三、纵隔间隙 1.血管前间隙
胸骨柄后方、壁胸膜前返折线之间及大血管以前
2.气管前间隙
位于上纵隔内,气管胸部、气管杈与主动脉弓之间,向上通颈部同名间隙
3.气管后间隙
气管与脊柱之间
4.隆嵴下间隙(气管杈下间隙)
前为肺动脉杈和右肺动脉,两侧为左右主支气管,后为食管所围成的间隙; 内有气管杈下淋巴结
5.主动脉肺动脉窗
上:主动脉;下:左肺动脉; 右侧:气管下端和食管; 左侧:左肺
显示:血管前间隙、气管前间隙和气管后间隙
显示:隆嵴下间隙
显示:隆嵴下间隙
显示:主动脉肺动脉窗
显示:主动脉肺动脉窗
第三节
肺的应用解剖
3.动脉层:主要有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膈神经、迷走神经及淋巴 结。
4.气管层:主要有气管及其周围的气管旁淋巴结。 5.食管层:主要有食管及左喉返神经、胸导管、淋巴结、胸交感干及 交通支、肋间后血管及神经等。
(二)主动脉弓下缘至升主动脉根部区段
从主动脉弓下缘至升主动脉根部平面的区段,该区段主要显示出入心 的大血管、出入肺门的管道、肺根及淋巴结,自前向后可分为五层;气管 居纵隔横断层面的中央,分开前方的大血管和后方的后纵隔结构,是关键 性结构。 1.胸腺层:主要容纳胸腺或胸腺遗迹,向下抵达心包前面。
左肺下叶
5. 经气管杈的冠状层面CT(纵隔窗)
气管
主动脉弓
肺动脉干
奇静脉弓
左主支 气管 左心房 右肺下 叶动脉 食管
右主气管
胃 肝
经气管杈的冠状层面CT(肺窗)
左肺上叶 右肺上叶
右主支气管
左主支气管
中间支气管
左肺斜裂
左肺下叶 右肺下叶
6. 经胸主动脉前壁的冠状层面CT(纵隔窗)
主动脉弓
左肺下叶 动脉
一、胸部结构的配布特点
胸壁和膈围成胸腔,胸腔的两侧容纳肺和胸膜囊,中部为纵隔,有心及 出入心的大血管、食管、气管等。 纵隔内结构向上经胸廓上口通向颈部及上肢,两侧肺尖和胸膜顶经胸廓 上口突向颈根部;在胸廓上口处,胸部结构与颈根部结构互相交错、重叠。 胸部结构与向下借膈与腹腔分隔,由于膈向上隆凸,肝、胃、脾等上腹部的 器官不同程度地被胸壁下部所覆盖,胸部与腹部的结构在膈区上下错落 。
2.心与心包层:即中纵隔,范围较大,内有心及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
心包及心包腔、心包膈血管和膈神经及淋巴结等。房、室间隔从左外侧与 中线约夹45度角,分别隔开两侧的心房与心室,同侧的心室与心房,呈现
出左前与右后的位置关系。
3.食管层:主要有食管、迷走神经及食管淋巴结。 4.脉管神经层:脉管配布在椎体前方和外侧,从右向左主要有奇静脉、
2.分段:右肺10段;左肺8段
右肺:上叶:尖段(SⅠ)、后段(SⅡ)和前段(SⅢ) 中叶:外侧段(SⅣ)和内侧段(SⅤ) 下叶:上段(SⅥ) ,内侧(SⅦ) 、前(SⅧ) 、 外侧(SⅨ)和后底段(SⅩ)
左肺:上叶:尖后段(SⅠ+Ⅱ) 和前段(SⅢ) ;
上舌段(SⅣ)和下舌段(SⅤ) 下叶:上段(SⅥ) ,内侧前段(SⅦ+Ⅷ) 、 外侧(SⅨ)和后底段(SⅩ)
2.血管层:此处的动脉与静脉近乎成横行排列,自右向左依次为上腔静脉、
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干。在稍低层面上,肺动脉干发出左、右肺动脉,经前 排的大血管与气道之间,分别进入左、右肺门。
3.气管支气管层:主要有气管、气管杈、主支气管及其周围的淋巴结。
4.食管层:主要有食管、迷走神经及食管淋巴结。 5.脉管神经层:脉管配布在椎体前方和外侧,从右向左主要有奇静脉、胸导
管、胸主动脉及其周围淋巴结;胸交感干及交通支、内脏大神经及内脏小
神经、肋间后血管及神经等配布在椎体的后外侧。
(三)升主动脉根部至膈区段
从升主动脉根部至膈的区段,该区段主要显示中纵隔的心与心包,后纵
隔的食管和血管,自前向后可分为四层。
1.前纵隔层: 位于心包前壁的前方,狭窄,少量疏松结缔组织和纵隔 前淋巴结,或有胸腺。
右肺
左肺
食管 胸主动脉
左肺上叶支气管
7. 经主动脉窦的横断层面及CT图
右肺上叶
主动脉窦
右心室 右心房
左心房
左肺上叶
食管 胸主动脉 右肺下叶 左肺下叶
8. 经左、右下肺静脉的横断层面及CT图
右心室 左心室 右心房 左肺上叶 右下肺 静脉
右肺中叶
左心房
食管 左下肺静脉
右肺下叶 胸主动脉 左肺下叶
9. 经四腔心的横断层面及CT图
左头臂 静脉
肺动脉干 右心房
左心室
右心室


经升主动脉前壁的冠状层面CT(肺窗)
右肺上叶 左肺上叶 水平裂 左肺上 叶舌段
右肺中叶
右肺下叶
左肺下叶
3. 经主动脉口的冠状层面CT(纵隔窗)
头臂干 左颈总 动脉
上腔静脉 肺动脉干
右心房 升主动脉
右心室
左心室


经主动脉口的冠状层面CT(肺窗)
右肺上叶
12. 经膈食管裂孔的横断层面及CT图
右心室
食管
膈 下腔静脉
肝右叶
左肺下叶
右肺下叶
胸主动脉
右肺上叶 右肺中叶
左肺上叶
肺动脉干
升主动脉
左心室
右心室
左肺下叶
二、胸部的冠状层面影像解剖
1. 经胸骨柄的冠状层面 2. 经升主动脉前壁的冠状层面
3. 经主动脉口的冠状层面
4. 经肺动脉杈的冠状层面 5. 经气管杈的冠状层面
第四节
胸腔脏器淋巴结
美国胸科学会肺局部淋巴结图(ATS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