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断层解剖)
膈
一、位置和分部 膈呈穹隆状,位于胸、腹腔之间,封闭胸廓下口。中央部 较平坦,两侧隆凸。右侧隆凸比左侧高,最高点达第 5肋间隙。 膈的腱性部为中心腱,呈三叶形;肌性部分为胸骨部、肋 部和腰部;胸骨部起自剑突后面,肋部起自下 6肋,腰部的内 侧肌束以左脚和右脚起自上 2-3个腰椎体,外侧部起自内侧弓 状韧带和外侧弓状韧带。 二、薄弱区和裂孔 胸肋三角:位于胸骨部与肋部之间。 腰肋三角:位于腰部与肋部之间,底为12肋。 主动脉裂孔:在左右膈脚与脊柱之间,平12胸椎,正中线 稍偏左侧,有主动脉,胸导管和来自胸壁的淋巴管通过。 食管裂孔:平第 10 胸椎,在正中线左侧 2-3cm 处,有食管、 迷走神经前干、迷走神经后干、胃左血管的食管支和来自肝后 部的淋巴管通过。
5、肋弓 肋弓最低点平对第3腰椎。 6、乳头 男性乳头一般在锁。
7、锁骨和锁骨下窝 8、胸大肌 9、肩胛骨下角
(二)标志线 1、前正中线:沿身体前面正中线所作的垂直线。
2、胸骨线:沿胸骨最宽处的外侧缘所作的垂直线。
3、锁骨中线:经锁骨中点向下所作的垂直线。 4、腋前线和腋后线:沿腋前、后襞向下所作的垂直线。 5、胸骨旁线:经胸骨线与锁骨中线的中点所作的垂直线。 6、腋中线:经腋前、后襞连线中点向下所作的垂直线。
(二)胸廓外肌层 胸廓外肌层包括胸上肢肌和部分腹肌:胸大肌、胸小肌, 前锯肌和锁骨下肌。 (三)胸廓和肋间隙 胸廓除保护和支持胸腹腔器官外,主要参与呼吸运动。 胸廓的外形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与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等 因素有关。肋间隙内有肋间肌、肋间血管和神经。 1、肋间肌 有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和肋间最内肌。 2、肋间后血管 有肋间后动脉和肋间后静脉。 3、肋间神经 位于肋角内侧有肋间淋巴结,后组比较恒定。
3、剑突 剑胸结合平面,后方平对第9胸椎;剑突上端两侧与 第7肋骨相接。 4、肋和肋间隙 从第2至第5肋间隙,取6个断面,即可显示心 的结构 (1)平第2肋间隙断面,可见两腔(右心房,右心室)、一口 (肺动脉口)。 (2)平第3肋断面,可见三腔(左、右心房,右心室)、两口 (主、肺动脉口)。 (3)平第3肋间隙断面,可见四腔(左、右心房,左、右心室 )、一口(主动脉口)。 (4)平第4肋至第4肋间隙断面,可见四腔(左、右心房,左 、右心室)、两口(左、右房室口)。 (5)平第5肋断面,可见三腔(右心房,左、右心室)。 (6)平第5肋间隙断面,可见两腔(左、右心室)。 利用上述结果,可选取相应结构的最佳显示断面。
1、浅血管 动脉:胸廓内动脉的穿支,肋间后动脉前、外侧穿 支,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静脉:胸腹壁静脉,胸外侧静 脉。 2、浅淋巴 3、皮神经 锁骨上神经,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 二、深层结构 (一)深筋膜 1、浅层 浅层较薄,覆盖于胸大肌和前锯肌表面,向上附着于 锁骨,向下接腹外斜肌表面的筋膜,内侧附着于胸骨,向后与 胸背区的深筋膜相续。 2、深层 深层位于胸大肌深面,向上附着于锁骨,包绕锁骨下 肌和胸小肌,在胸小肌下缘与浅层汇合,并与腋筋膜相续。
(1)是上、下纵隔的分界平面。 (2)后方平对第4、5胸椎之间的椎间盘。
(3)平对主动脉弓之间的起端和止端。
(4)气管杈在此平面。 (5)奇静脉弓在此平面跨越右主支气管,并向前汇入上腔静脉。 (6)左主支气管于此平面超过食管的前方,形成食管的第二个狭窄。 (7)胸导管在此平面由右转向左行。 (8)通过第2肋胸结合,为计数肋的标志性平面。
腔静脉裂孔:平第8胸椎,在正中线左侧2-3cm处,有下腔 静脉和右膈神经通过。 三、血管、淋巴和神经
(一)血管:膈的血液供用来自心包膈动脉、肌膈动脉、膈上
动脉、膈下动脉、下位肋间后动脉的分支和膈下动脉。 (二)淋巴:膈的淋巴管注入膈上、下淋巴结。 (三)神经:膈的中内部由膈神经支配;其余部由下6-7肋间 神经支配。
断层解剖学
第3章 胸部
赣南医学院 陈学洪
第一节
概述
胸部是位于颈部和腹部之间的部分。此部以胸廓为支
架,胸部和附着(或覆盖)在胸廓的皮肤、筋膜、肌肉、 血管、神经等软组织一起构成胸壁。胸壁和膈共同围成胸 腔。胸腔内容纳肺和胸膜腔,中间为纵隔。纵隔有心及出 入心脏的大血管、食管和气管等器官。
境界
上方:以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上缘、肩峰至第7
胸部是由胸壁、胸腔及其内的器官、结构组成。 1、胸壁 可分为胸前区、胸外侧区和胸背区。 2、胸腔 由胸壁和膈围成,分三部,即中部的纵隔和
左、右部。
(一)体表标志
体表标志和标志线
1、颈静脉切迹:后方平对第2、第3胸椎之间的椎间盘,左有头臂静脉通常 在此平面内合成。
2、胸骨角:胸骨角平面是胸部的重要平面,其标志意义有:
肋间后动脉
肋间后动脉与肋间神经
(四)胸廓内血管 1 、胸廓内动脉 贴第 1-6 肋软骨的后面,沿胸骨外侧缘的 外侧约1.25cm下行,至第 6肋间隙分为肌膈动脉和腹壁上动脉。 胸骨旁淋巴结沿胸廓内血管排列,引流腹前壁和乳房内侧部淋 巴。 2、胸廓内静脉 与同名动脉伴行。 (五)胸横肌与胸内筋膜 胸内筋膜衬托于胸廓内面,向上覆盖于胸膜顶上面,称胸 膜上膜,向下覆盖于膈上面,称膈上筋膜。胸骨、肋和肋间隙 内面的胸内筋膜较厚,脊柱两侧的胸内筋膜较薄。
颈椎棘突的连线与颈、项部分界。
下方:以剑突、肋弓、第11肋前端、第12肋下缘和第 12 胸椎棘突为界,借膈与腹部结构相隔。 两侧:上部以三角肌前后缘上份和腋前后襞与胸壁相交 处的连线与上肢分开。
胸部结构与颈、腹部结构重叠,故在横断解剖中通常以
第1胸椎体上缘平面为胸部的上界,下界为心尖消失平面。
分区
7、肩胛线:两臂自然下垂时,经肩胛骨下角所作的垂直线。
8、后正中线:经身体后面正中即沿各椎骨棘突所作的垂直线。
体表标志线
体表标志线
胸壁
胸壁由皮肤、浅筋膜、胸廓外肌层、胸廓和肋间肌以及 胸内筋膜等构成。 一、浅层结构
(一)皮肤 胸前区和胸外侧区的皮肤较薄,尤其是胸骨前
面和乳头的皮肤。除胸骨前面的皮肤外,胸部其余部位的皮 肤有较大的活动性。 (二)浅筋膜 胸部的浅筋膜与颈部、腹部和上肢的浅筋膜 相续,胸骨前面较薄,其余部分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