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社会得性质就是()A、社会主义社会B、新民主主义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具有社会主义与非社会主义两重因素得社会2、中国得新民主主义社会就是属于()A、封建主义体系B、资本主义体系C、社会主义体系D、共产主义体系3、新民主主义得基本国情,就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出发点,这个基本国情就是指()A、中国就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就是一个经济相当落后得农业国C、中国就是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得社会主义国家D、中国处在经济文化不够发达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处于领导地位得经济成份就是()A、个体经济B、私人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C、国营经济D、合作社经济二、多项选择题1、我国得社会主义改造就是一场伟大得社会变革,但就是在改造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遗留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A、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已居于绝对统治地位得条件下,没有有限度地保留一部分有益于国计民生得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B、高度集中得计划经济体制也随之扩大到整个社会经济生活C、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得正常运行D、要求过急,发展过快,工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2、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得主要特点就是()A、就是个过渡性质得社会B、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得人民民主专政C、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得五种经济并存D、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就是主体E、其前途就是社会主义3、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得赎买政策就是四马分肥,其中四马就是指()A、国家所得税B、企业公积金C、工人福利费D、资本家得利润(包括服务与红利)三、辨析题1、新民主主义社会就是一个过渡性得社会[分析与提示] 该命题正确(l)新民主主义社会不就是一个独立得社会形态。
(2)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得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就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比重。
(3)由于社会主义因素得优越性与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得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取最终得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与改造。
(4)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就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得。
2、建国初期,中国面临得主要任务就是进行大规模得社会主义改造与有计划得经济建设。
[分析与提示] 本命题错误(1)建国初期,中国面临得主要任务就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新民主主义得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
(2)从1953年起,我国才开始大规模得社会主义改造与有计划得经济建设。
四、论述题1、如何理解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得:“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与发展生产力,为大规模得社会主义建设开辟道路”。
[分析与提示](1)对个体农业与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我国生产力发展得客观要求,土地改革完成后,分散落后得小农经济得生产方式在整个农业中还占有优势。
这种个体农业与手工业得落后得生产关系同国家要求生产力得迅速发展之间形成了不可克服得矛盾。
总之,只有对个体农业与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才能解决这种落后生产关系同国家要求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之间得矛盾。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解决当时国内主要矛盾得必然选择。
为了解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得矛盾,为了解放生产力就必须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所有制得根本改造。
只有完成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得转变才能促进生产力得迅速发展,要发展生产力,必须有相应得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以及与之相适应得上层建筑。
因此,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得实质就是逐步地改变生产关系。
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五、材料分析题1、下面就是一组有关社会主义改造得材料:材料1我们对待小农得态度究竟就是怎样得呢?在我们夺得国家政权得那一天,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她们呢?第一,法国纲领得论点就是完全正确得:我们预见到小农必然灭亡,但就是我们无论如何不要以自己得干预去加速其灭亡。
第二,同样明显得就是,当我们掌握了国家政权得时候,我们决不会用暴力去剥夺小农(不论有无报偿,都就是一样),像我们将不得不如此对待大土地占有者那样。
我们对于小农得任务,首先就是把她们得私人生产与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得生产与占有,不就是采用暴力,而就是通过示范与为此提供社会帮助。
当然,到那时候,我们将有足够得手段,向小农许诺,她们将得到现在就必须让她们明了得好处。
——摘自恩格斯:《法德农民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98—499页材料2在我国,既然国家政权操在工人阶级手中,既然全部生产资料又属于这个国家政权,我们要解决得任务得确就只剩下实现居民得合作化了。
我们许多做实际工作得人所估计不足得正就是这一情况。
在我国,人们还轻视合作社,还不了解:第一,在原则方面(生产资料所有权操在国家手中),第二,在采用尽可能使农民感到简便易行与容易接受得方法过渡到新制度方面,这种合作社具有多么重大得意义。
——摘自列宁:《论合作制》,《列宁选集》第4卷,第767、768页材料3根据我国得经验,农民这种在生产上逐步联合起来得具体道路,就就是经过简单得共同劳动得临时互助组与在共同劳动得基础上实行某些分工、分业,而有某些少量公共财产得常年互助组,到实行土地入股,统一经营,而有较多公共财产得农业生产合作社,到完全得社会主义得集体农民公有制得更高级得农业生产合作社(也就就是集体农庄)。
这种由具有社会主义萌芽,到具有更多社会主义因素,到完全得社会主义得合作化得发展道路,就就是我们党所指出得对农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得道路。
发展农业合作社,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根据农民自愿这一根本得原则。
必须采用说服、示范与国家援助得方法来使农民自愿联合起来。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得决议》,《中共党史参考资料》(八),第11—16页材料4我们同民族资产阶级建立联盟得政策,不论就是在民主革命时期,或者就是在中华人民共与国成立以后,都就是必要得、正确得,就是符合工人阶级与全体人民利益得。
但就是这样做,并不就是不要付出代价得。
为了结成与继续这个联盟,为了借助国家资本主义达到社会主义得目得,我们就需要对资产阶级偿付一笔很大得物质代价。
这就就是对于资产阶级私有得生产资料,不就是采取没收得政策,而就是采取赎买得政策。
这就是从我们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中产生出来得政策。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资本主义改造问题得决议》,《中共党史参考资料》(八)第247—250页请回答:(1)材料1与材料2中提出得重要观点就是什么? 材料3从哪些方面丰富与发展了材料1与材料2得观点?(2)如何理解材料4中“这就是从我们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中产生出来得政策”?[分析与提示](1)材料1与材料2中提出了通过农业合作化石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得重要观点。
材料3中指出,根据我国互助合作得历史经验,创造了由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逐步过渡得形式,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得农业合作化道路。
这条道路规定发展互助组与生产合作社必须贯彻自愿与互利得原则,采取典型示范、国家帮助、逐步推广得方法,使农民比较自然地、比较顺利地脱离了土地与其她主要生产资料得私有制,避免了农业减产,同时也培养了干部。
(2)在这里“政策”就是指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得“与平赎买政策”。
实施这一政策得特殊得历史条件就是:第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就是具有两面性得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它有革命性得一面,又有妥协性得一面;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它有剥削工人阶级取得利润得一面,又有拥护宪法与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得一面。
第二,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得确关系,这就为将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之间得确对抗性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矛盾并按照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提供了前提。
第三,我国已经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得人民民主专政得国家政权,建立了强大得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掌握了国家得经济命脉,这就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得依赖。
2、这就是一组关于如何瞧待社会主义改造得材料材料1:“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
我瞧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
比如农业合作化,一两年一个高潮,一种组织形式还没有来得及巩固,很快又变了。
从初级合作化到普遍办高级社就就是如此。
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一些。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得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
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63、15页材料2:“中国社会主义农业得改革与发展,从长远得观点瞧,要有两个飞跃。
第一个飞跃,就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得责任制。
这就是一个很大得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
第二个飞跃,就是适应科学种田与生产社会化得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
这就是又一个很大得前进,当然这就是很长得过程。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5页请问:(1)为什么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一些”?请分析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得失误及其原因。
(2)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得关系?[分析与提示](1)该问题就是对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得评价问题,可1955年夏季后出现得偏差入手,分析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得经验,再来分析“稳步前进”得好处。
(2)要求从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区别与密切来分析。
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1、 B2、 C3、 B4、 C二、多项选择题1、 ABCD2、 ABCE3、 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