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压铸模具基础知识

压铸模具基础知识

溢流槽的形状和位置:在设置溢流槽形状和位置 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1)在横浇道的未端和型腔深处。
(2)在金属液最后充填部位。
(3)在金属液的汇合处及容易产生涡流卷气和氧

化夹渣的区域。
(4)需要防止涡流和紊流改善液态金属流动状态

的部位。
(5)在内浇口的两侧或其它金属不易直接充填死
合金压铸模
压铸模具基础知识
前言
压铸:高温融熔金属液,在高速 高压状态下以一 定的条件快速充填型腔,并在一定压力作 用下快速冷却过程。
压铸模是压铸生产中重要的工艺装备,它对生产能否 顺利进行,铸件质量的优劣起着极为重要作用,它与 压铸生产工艺、生产操作存在着又互相影响互为制约, 关系极密切系。
陷部位的2.5~3.5倍, 如果为了平衡模具温度则其容积可以加大 .
排气槽
在压铸时模具型腔内的部分气体约30% 在型腔内不能顺利排出而卷入金属液体中在 填充过程中,会产生反压力,迫使流速下降, 造成铸件冷隔欠铸气孔疏松等缺陷。为了消 除由此而产生的铸件缺陷,要开设排气槽, 排气槽一般和溢流槽配合,设在积渣槽后端。 有些情况下也单独开设排气槽。
(6).限位块
作用: 滑块抽出后要求稳固保持在一定位置上,以便于再

次合模时斜销准确插入滑块斜孔,使滑块准确复位.

抽 拨总距离 = 抽芯距离 + 安全值
(8) .弹簧、螺杆、螺母:
▪ 滑块运动后依靠弹簧张力使滑块紧贴在限位块 的侧面.
▪ 主要参数: 弹簧张力>滑块的身重 , 确保滑块定
(17).推板、固定板:

推板:推板承受压铸机顶出杆作用力,沿导柱

运动。应具有一定的强度

固定板:固定顶杆复位杆等零件沿导柱运动。

顶杆台沉孔等高

材料:45#。
(18).支脚
端面紧固在压铸机墙板上,另一端和模体结合承受机器锁模力,并承受顶 出铸件时的顶出反力。紧固形式必须可靠,其高度尺寸要满足完成顶出 铸件动作。调节模具的厚度

气顺畅部位。
(3) 内浇口布置应考虑尽可能取在金属液流不正面冲击

型芯的部位。
(4) 内浇口布置应考虑取在铸件不易变形的部位。
(5) 内浇口布置应考虑设置在铸件成形后易去除浇口或

冲切浇口部位。
(6) 对于不充许有气孔存在铸件,内浇口应设置在金属

液最终都能保持压力部位。
(7)充填金属液先充填型腔深处再次流向分型面,以达到

角部位。
(6)在大平面上易产生铸件缺陷部位。 (7)在型腔温度较低部位藉以提高型腔温度。 (8)铸件壁厚较厚易产生缩孔部位。 (9)铸件壁厚变化过大难以填充部位。 (10)其它排气条件不良区域。
二 溢排系统:
据熔融金属在模具内填充情况,而开设排气通道。 用于容纳液态金属在充填过程中排出气体、杂物冷污合金等。
位准确. (9).楔紧源自:作用:承受反压力,防止滑块在压射过程中后退。

参数:楔紧斜度角 = 斜销角度 + 3°~5°
紧固形式: 定位螺钉紧固.
材料: T10A
热处理: HRC40~50
液压抽芯机构:

主要由液压缸行程控制开关、侧面型芯、液压
抽芯器等部分组成。
(10).动模套板:

其重要作用是:
(1).决定着铸件形状和尺寸公差级. (2).浇注系统决定了熔融金属的填充状况. (3).控制和调节压铸过程热平衡. (4) 模具的强度限制了压射比压的最大限度. (5) 影响着压铸生产的生产效率.
下面通过对压铸模结构介绍,分析模具中每一个构件的作用、 对模具基本结构形式、固定方法、选用材料及热处理等有一个
(1)、铸件容易附在型腔上,增加顶出困难,且 损伤型腔表面。
(2)、增加压铸的循环时间。 (3)、铸件易产生气孔与收缩不良的缺陷 (4)、离型剂容易挥发和变质。
▪ 4 模具温度过低对压铸生产的影响
直浇道尺寸的确定是跟据铸件结构和重量等要 求来选择确立。

在直浇道的中心设有较长的分流锥,以调整直浇道的截
面积,改变金属液流向,减少金属液消耗量。为了满足高效
率生产的需要,要求在浇口套和分流锥部位设置冷却系统。
直浇道
: 2。横浇道
指直浇道的未端到内浇口前端之部分,对金属液起稳流 和导向作用。设计要求减少金属液的流动阻力,保证金属液 等截面积流动,不宜突然收缩或扩张,防止涡气。
命。

浇口套材料: H13、、3Cr2W8V、

冷却水套材料 :45 #

热处理 : HRC43~47
(15).导柱和导套:

作用: 起导向作用,保证动、定模在安装和合模时的正确位

置,导柱和导套应有足够的刚性和耐磨性,要求配合

间隙合理,模具较大时应开设储油槽,防止冷焊。

导柱直径:D=K√F .(F:模具分型表面积 K:系数
定模是压铸模的主要组成部分, 定模和压铸机的压射部 分相连,并固定在压机压射部分和浇注系统相通,是压 铸件型腔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定模镶块、定模套板、 导柱、锲紧块、斜导柱、浇口套、定模抽芯机构等部分 组成。
(2)动模 :

动模是压铸模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动模是和定

模形成压铸模成型部分的另一个整体,它一般固定

小,P=Alp(Ucosa –sina) p代表比压 ZN 80 AL 100—120

CU 120—160 kg/cm2 u合金对型芯的磨擦系数 0.2—0.25
▪ 斜销长度 = 固定部分 + 工作段尺寸 + (5~10) cm
▪ 材料: T8A、T10A、 热处理: HRC(50~55)
(4).导滑槽: 作用: 限定滑块运动轨迹的组件
第二部分 压铸模浇排系统
一、 浇注系统:
引导金属液以一定的方式充填型腔,对金属液流动方向、 压力传递、充填速度、排气条件、模具的热平衡都能起 到控制和调节作用。 包括三个方面:
1。 直浇道 :

要求:有利压射力传递和金属液充填
平稳,。
对于冷室压铸模一般由压室和浇口套组成。
横浇道长度:取(直浇道)1/2 +(35~50) 横浇道长度尺寸不可以过短小,否则使金属液起稳流和导向
作用不明显。
横浇道
3、内浇口:

内浇口应使金属液以最佳的流动状态充填型腔应先充填

型腔深腔部位,最后流向分型面,避免先封闭分型

面,避免金属液对型芯等薄弱部位冲击,易导致型

芯变形。
内浇口调整着从横浇道输送过来金属液速度,其位置和方向最

排气效果
(8)除特殊件外,内浇口的开设以单澆口为主
二 溢排系统:
据熔融金属在模具内填充情况,而开设排气通 道。
用于容纳液态金属在充填过程中排出气体、杂物冷 污合金等。
溢流槽
具排气、储气、存渣、调温、增力、移缺、控流 等作用。
良好的排气条件取决于排气槽的合理布局及位置、 数量、尺寸、容积、结构形式等方面。
和调节,以保持模具的热平衡。
1、 模具加热的方法。 (1)、用燃气加热。 (2)、用模具温度控制装置加热。 (3)、用电热棒加热。
2、 模具的预热温度
▪ 锌合金模具 140℃~180℃
铝合金模具 150℃~200℃ 镁合金模具 170℃~210℃ 铜合金模具 250℃~300℃
3 模具温度过高对压铸生产的影响

0.07~0.09)

导柱高度:为确保合模时安全,导柱高度应大于最高型芯高

度. 材料: T8A
热处理: HRC50~55.
(16).推杆:

作用:和其它顶出组件配合顶出铸 件.推杆

布置应使铸件各部位受顶压力均衡,据铸件

形状和要求不同,顶杆有不同种类。控制顶

针的数量。
材料: H13、 SKD61
溢流槽
溢流槽的结构形式: (1)布置在模具分型面上的溢流槽 (2)布置在模具型腔内部的溢流槽。 其形式有: 杆形溢流槽 管形溢流槽 环形溢流槽 双级溢流槽 波纹状溢流槽
为了使溢流槽发挥作用,获取较好效果不致消耗过多 金属,增加投影面积,及影响填充流态或引起其它反 作用,故在设置溢流槽位置时应慎重考虑。 其容积占整个铸件的20~30%,特殊情况时占50%。 如果金属铸件局部有缩孔缺陷,则其容积范围可为缺

材料:H13、4Cr5MoV1Si、3Cr2W8V、8407、

SKD61
热处理: HRC43~47
(14).浇口套 冷却水套:

作用:浇口套构成直浇道,保证压射冲头动作顺畅,确保
金属液压力传递和填充平稳,浇口套的直径据铸件所
需比压和铸件的重量选定。要求内側面表面光度高。
对于冷室压铸机模具的制作精度求更高,影响锤头寿
排气槽
排气槽具体可分为分型面上排气和型腔深 处的排气,排气槽在分型面上大多做成曲折 形,并尽可能在模具的上下方,以防金属液 溅出而影响安全。在型腔深处的可以用型芯 和顶针间隙排气。
三 加热和冷却系统: 压铸模具在压铸生产前应进行充分地预热,并在压
铸过程中保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压铸生产中模具的温度由加热与冷却系统进行控制
作用:起固定支撑定模镶块作用,定模套板受
拉伸、弯曲、压缩三种应力。因此,此板
尺寸和模具质量,刚性关系密切,应充分
重视。

材料:45# A3
(11).型芯:

作用:用来形成鋳件在开模方向或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