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进教育家苏格拉底PPT

走进教育家苏格拉底PPT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
(Socrates,公元前469~前399年)
自知其无知
在教育上,苏格拉底首先提出了什么样的人 是有智慧的人,以及知识和智慧的关系问题。苏 格拉底得出结论,认为那些所谓有智慧的人其实 都不是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在于“自知其无 知”。“自知其无知”这一思想在教育史上具有 重要的意义。第一、苏格拉底的“自知其无知” 的思想,提出了教师在教育和教学方面所应具有 的重要的品质和态度,即谦虚品质和真诚“无知” 的态度问题。
(三)苏格拉底方法:产婆术
1、定义 产婆术,即"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方法包括 讽刺(不断提出问题使对方陷入矛盾之中,并迫 使其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启发、引导学生, 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归纳和定 义(使学生逐步掌握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等步骤。 由于苏格拉底把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因此, "苏格拉底方法"也被人们称为是"产婆术"。这一教 育理论,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
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和适度的范围内运用; (1)受教者须有探求真理、追求知识的
愿望和热情; (2)受教者必须就所讨论问题已经积累
了一定的事实和知识; (3)方法不能机械地搬用于幼年儿童。
苏格拉底之死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主张无神论和谈论自由, 但却与当局统治相向。他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 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引进新神论和腐蚀雅 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
一、生平
1、雕刻匠
2、重装步兵
3、议事会主席
4、哲学家
5、教育家
二、教育活动
1、无所不在
广场、庙宇、街头
作坊、宴会、体育馆
2、无人不教
青年、老年人、富人、穷人
农民、手艺人、贵族、平民
3、义务教师
免费教学、不收学费
三、教育思想
(一)教育目的
造就治国人才
(二)教育任务
培养美德
美德即知识

美德即知识
“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伦理学的最重要的命 题,也可以说是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在 他看来,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 有关的知识。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 能趋善避恶。由此,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德即知识” 的命题。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 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这种主张不仅否定了 当时盛行于希腊的道德天赋的观念,而且赋予道德 以一种普遍的基础。由于强调知识与道德之间的内 在联系,就肯定了知识的传授与道德教育之间直接 相关;同时,由于认识到道德的知识基础,也就是为 道德教育的进行找到了一条重要的途径。
苏格拉底被判处有罪以后,他的学生已经为他打通所有关 节,可以让他从狱中逃走。并且劝说他,判他有罪是不正 义的。然而苏格拉底选择了慷慨走向刑场,视死如归。他 的理由:我是被国家判决有罪的,如果我逃走了,法律得 不到遵守,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效力和权威。当法律失去权 威,正义也就不复存在。这不是悲剧的声音,这是一个智 者在用生命诠释法律的真正含义——法律只有被遵守才有 权威性。只有法律树立了权威,才能有国家秩序与社会正 义的存在。
苏格拉底助产术示意图
2、特点 (1)师生平等 (2)强调无知 (3)独立思考 (4)启发探索 (5)追寻真理
3、评价 (1)一种师生平等、共同追寻知识和意义的
学习和教育方法; (2)对话(辩证法)是西方文明的根本; (3)对话带来的是由迷惘而入思的氛围。
4、局限 苏格拉底法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它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