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语言表达连贯语句的连贯是指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或者是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接得上、扣得紧,意思一贯而下,话题前后统一,合乎逻辑、事理,能够准确、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
年的补写句子,到年至2017语言表达连贯一直是高考语文全国卷考查的重点,从2015说明高考语文全国卷对考生2019年补写句子和语句复位的双呈现,2018年的语句复位,再到语言表达连贯、厘清语段结构和内在逻辑能力的考查越来越重视。
词语复位题——“边读边填”巧筛选题型1年全(2016词语复位题侧重考查连词的关联作用和副词的语法功能,连带考查个别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语法功能。
这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题型,解答这类题)国卷Ⅲ涉及动词和代词既要考虑到语言的连贯性,又要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相关虚词、实词的意义和语法功能。
3解答词语复位题“步骤”)(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似乎是一个没有什么争议的问题。
原因就在于人类的文化、__读书有__①__好处,__②____③智慧集中保存在书里面。
真正能够提高素质、推动思维、改善人的精神品质的方法,____⑤读书。
读书__④__能帮助我们了解信息,扩展知识,培养精神集中、动脑筋的习惯,教给我们做__⑥__教给我们如何分析问题,如何概括不同的知识、不同的规律的共同道理,人的道理。
①②③④⑤⑥A / 这只有不但还更还也/ 还是应该没有B对它定是不仅 C 无/ 而且D 大它应是不只而且 /A [首先通读文段,了解大意,划分层次。
语段的中心是读书有益。
第一句话提出论题,为第一层;其余就此展开论述,为第二层。
其次要结合层次关系和选项,运用排除法进行分析。
①处如果填入“没有”或“无”,搭配不当,故可排除B、C两项。
“教给我们如何分析问题,如何概括不同的知识、不同的规律的共同道理”与“能帮助我们了解信息……”这一部分是并列关系,⑤处不宜用“而且”;而“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与前面的内容是递进关系,⑥处应用“更”,故可排除D项。
]3角度”定答案 )——“选用句式题型2 语句复位题(语句复位题是定位选句,要求将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放在语段中合适的位置上,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
因4个选项区分度较小,干扰性较强,在确定选项和验证选项时,要从以下3个角度全盘考虑。
话题是否一致话题一致,是指组成段落的句子之间,或是组成复句的分句之间,要密切相关,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或主旨,集中表现一个事实、场景或思想观点。
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其实,寂寞给人的不仅是真实,而且也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与思想的升华。
有时,寂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取得非凡成就的人,________。
A.往往都是最有才能的人,又都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B.往往固然是最有才能,但首先是最能耐得住寂寞的人C.往往倒不是最有才能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D.往往是那些首先具有才能,其次还耐得住寂寞的人B [横线前的文字强调了“寂寞”的意义。
A项,“又”表示并列关系,“最有才能”和“最耐得住寂寞”同等重要,未突出重点。
B项,在承认“才能”重要的基础上更强调了“寂寞”。
C项,强调了“寂寞”,否定了“才能”,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
D项,强调了“才能”,没有突出“寂寞”。
只有B项和语段主旨一致。
]陈述对象是否一致陈述主体、叙述角度应保持一致。
在文段所提供的语境中,陈述的对象应该保持一致,而不能彼此混杂。
)( .(2019·全国卷Ⅱ)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世纪以来,新的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
20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画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 ),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
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
(A.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使画家对中国文化有不同的理解 B.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 C.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影响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 D.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使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不同以“这其中尺度的把根据语境,“这”指代的是上文“画家们既要……又要……”,[B两项,从内部的逻辑关系、B握”承接上文,与上文衔接更紧密,故排除C、D两项。
比较A] B。
上看,应是理解决定尺度的把握,而不是尺度的把握决定理解。
故选事理是否相承逻辑关系有因果、条件、递进、并列、总分、大小、轻重、快慢、难易、表里、先后、动静、多寡等。
语段在表达一定的意思时,总会按照某种逻辑顺序或者符合一定的生活事理,而这逻辑顺序或者生活事理恰恰就是句子衔接的思路或特征。
)( .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源自民间、源于生活的中国刺绣艺术,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发展,从生活中得到升华,成为璀璨的艺术明珠。
中国当代的刺绣画较之历代,无论是题材、技法、色彩,还是针黹、缣。
近几十年,各绣种在绣材的拓展、泛取,针法的借鉴、相融,题材的继承、帛,________创新等方面,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问世,尤其是双面绣和双面全异绣作品,更是给刺绣艺术增添了不可思议的感染力。
A.传承中有创新,发展中有循古 B.传承中有创新,循古中有发展.创新中有传承,循古中有发展C .创新中有传承,发展中有循古D此题考查选填衔接句。
结合语境,按时间顺序:先古后今;按工艺流程:先传承学[B “创新”按语言艺术:“传承”与“循古”对仗,C、、D三项。
后创新发展,习,因此可排除A] 项。
B与“发展”对仗,气势更足,更加积极向上。
故答案为语句排序题——确定“首尾”找相连题型3语句排序题要求将一组句子按一定的逻辑关系重新排列,使之有序。
主要有“有语境式排序”和“无语境式排序”两种形式。
3——找切入口方面”关注“审题一()关注行文思路从文体来看,记叙文常常以时间、空间为顺序;议论文常常把观点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形成或总分,或并列,或对照,或层进的结构;说明文同议论文一样,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因为材料是用来说明事理的,材料的内部又遵循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等)。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春夜,一轮晕月映着灿烂的垂樱,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园山夜樱花。
我早就神往于这般美景了。
这天,我赶到园山公园的时候,还见不到月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仰望着月,月俯视着花。
瞬间,一切都陡然静止下来,在这清丽的天地间只有月和花。
①近景是一株身着淡红色盛装的垂樱树②远景是暮色苍茫的东山③山顶上渐渐发亮,月亮悄悄地升上淡紫色的夜空④地上竟然没有一瓣落花A.④①②③ B.①④③②D.①②③④C.②①④③C [本段文字为记叙性文字,我们可以抓住时间、空间顺序来理顺思路,这一段文字叙述了月亮的变化(时间)以及所见景色(空间),从“还见不到月亮”之时所见的“远景”(②)到“近景”(①)再到“地上”(④),视角从上到下;从“暮色苍茫”(②)到月亮升空(③),时间在向前推移。
] (二)关注句群关键句一个句群虽然由若干句子组成,但其中的关键句(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或主旨句、观点句等)起着主要作用。
因此,抓住了句群的关键句,就抓住了要害,对句序的认识就会由暗到明。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是因为我爱它们的“清”和“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一位开朗活泼的姑娘,唱着欢快的歌儿,踏着轻快的脚步,走出群山迎接朝阳和大海。
①几种颜色的小鱼穿行其间,历历可数②溪流蜿蜒,如一条银蛇③小池清澈见底,汪汪一碧,宛如一块温润的碧玉④时隐时现,游向远方⑤绿油油的水草在水底轻轻晃动..②③①⑤④A.③⑤①④② B .③⑤①②④C.②④③⑤① D首先抓住语段开头的关键句“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是因为我爱它们的‘清'和[D个句子以“清”和“远”为中心可归为两个句群,其中③⑤①为一个句5‘远'”。
所填的群,其中心为“清”,②④为一个句群,其中心为“远”。
根据开头关键句中“清”“远”]的先后顺序,可确定③⑤①在前,②④在后。
三)关注显性或隐性标志( 1.关联词语的呼应关联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
关联词语是一一对应的,也有先后关系,从而确定上下句。
2.暗示性词语的使用暗示性词语作用表示等同关系。
换句话说。
表示相对、相反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词语。
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
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
首先、其次、再次。
“先前”与“后来”、“过去”“现在”与表示时间先后。
“将来”。
表示要提出结论。
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
表示综合。
诸如此类。
表示有所解释。
所谓。
表示举例。
例如。
3.关键词语、相同句式的重复出现这些句子应是紧密相连的,据此也能确定句子的先后顺序。
.音节的和谐与变化4如果需要排列的是一组并列结构的短语或句子,也可以从音节的变化中抓特征:一是音节结构相同或相近的排列在一起;二是音节较短的结构在前,音节较长的结构在后。
5.标点的暗示作用排序题横线后的标点除了逗号、句号外,还会有分号、问号等。
遇到横线后标点有变化的连贯题时,可凭借标点的暗示作用来确定答案。
如根据句号确定总结句,根据分号确定并列的内容,根据冒号确定总领句及其领属范围,等等。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__________一个有效应对粮食危机的战略性改变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垂直农场可以说是我们自己养活自己、养活将不断增加的人口的一场革命。
__________ ①在大都市许多空置的高楼或多层楼房天台上的温室里种植农作物②可以全年进行食品生产③作物感染疾病的风险也更小④而且不需要化石燃料驱动的机械把农产品从遥远的农场运送过来⑤减少数量可观的淡水使用⑥在严格的控制条件下,在室内的垂直农场中种植农作物 B.⑥①②③④⑤A.①⑥②④⑤③.①⑥②③④⑤ DC.⑥①②⑤③④从整个文段看,⑥“垂直农场”跟①“空置的高楼或多层楼房天台”相比前者是总[C述,而且标点符号是句号,故⑥在前,①在后,然后是②;“生产”涉及“淡水使用”,故由关联词“而且”和后面的“农产品”⑤后接③;②后接⑤;由关联词“也”和“更”可知,]可知,④在最后。
3——定关键点运用“步骤”解题排序题最快捷、最稳妥的解题方法是定准3个关键点——首句、尾句以及中间紧紧相连的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