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公共经济学视角下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

浅谈公共经济学视角下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

浅谈公共经济学视角下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摘要:本文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公共经济学的理论来重新理解绿色经济。

文中首先表明了现阶段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意义。

随后提到了目前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包括制度上存在的缺陷。

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改进措施与想法,以期给予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公共经济学、绿色经济、制度、改进与完善对于绿色经济这个名词目前还没有十分确切的定义,但是我们可以这么来理解它,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

同时,绿色经济也是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以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力求兼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三个效益统一的经济发展模式。

1 中国与绿色经济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人口增加,人类对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加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日趋严重,全球的气候变化问题也日趋严重,这些都已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于是,人类开始对自己的活动,尤其是经济活动进行反思,力图揭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加剧的经济根源。

自然,中国也绿色经济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下面就具体说明一下中国与绿色经济的关系。

1.1绿色经济的重要意义从多个角度来讲,发展绿色经济对于中国都具有特别的意义。

(1)从资源环境的角度看,世界各国都已经感觉到了生态破坏的严重性,提出了发展绿色经济的具体运行模式,这对中国是一种挑战。

我国是资源匮乏的国家。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2250立方米/人年,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600多个城市中,有300余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城市有100余个,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2000亿元。

我国的能源资源也十分有限。

虽然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4%,天然气占1.2%,但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据此,我们有理由提出:中国应当把绿色产业作为第一大产业,进行大规模的研究和开发。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发展绿色经济是必然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

2008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其中二氧化硫和COD 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城市空气质量处于严重的污染水平,区域性酸雨污染严重;城市中出现的雾霾天气以及PM2.5问题。

要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扭转生态恶化的趋势,就必须发展绿色经济。

(3)从国际贸易的角度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及当前人们绿色环境意识的提高,在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问题日趋严重,这无疑会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及出口带来很大的障碍。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要贸易对象是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

我国一些出口产品及其包装由于不符合进口国的环境标准及要求而面临出口困境,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绿色壁垒”将成为21世纪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出口贸易发展面临的最多也是较难突破的壁垒。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

所以,发展绿色经济就成为了一个不可扭转的事实。

总之,发展绿色经济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所以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用全局的视野去把握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2国内绿色经济的发展现状绿色经济各领域以及含有绿色元素的经济成分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整个国民经济、对就业有非常明显的拉动作用。

首先,绿色经济的发展能够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并促进就业。

其次,在现阶段经济和社会形势下,有前瞻性地制订绿色经济发展规划以及相关行业和专项规划,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各个主要领域和行业,并对其他诸如交通、能源、建筑等行业进行绿色化发展,是十分必要而且有效的。

仅以我国环境保护投资中重要的污染治理投资为例,在2000年,占GDP1.19%的污染治理投资创造了GDP 的1.57%,即其对GDP的拉动系数为1.32,并净增从业人数961.03万人。

这部分投资不仅为改善环境质量提供了条件,同时也扩大了内需,增加了利税,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拉动了经济的发展。

另根据中国环境规划院的最新研究,如果在环保方面投入1000亿元,将会带来10亿元的利税增加,600亿元的居民消费增加,60万的新增就业人口,这也就是人民群众和政府所期望的绿色增长,所以以环保投资为代表的绿色经济投资对国民经济和就业具有非常明显的拉动作用。

尽管绿色经济的发展有了这样的成果,但是它仍旧难以改变我国绿色经济发展落后的局面。

目前,绿色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刚刚起步,各领域发展不均衡,市场规模相差很大,而且发展速度差异较大。

虽然在环境保护规划、能源规划等国家层面的规划以及林业规划、节能建筑规划、交通规划等部门层面的规划中均有关于绿色经济的内容,但我国仍没有明确的绿色经济发展规划。

与此同时我们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其中就包括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和压力。

某些发达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顾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保护资源环境为由,设置了一系列的制度障碍,防止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实行贸易歧视,形成所谓绿色贸易壁垒。

这无疑增加了中国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2中国绿色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方案前文已经阐述了中国与绿色经济之间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目前的中国坚持发展绿色经济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应该如何更好地发展绿色经济,那么接下来就继续分析当下的问题及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

2.1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前面也已经提到过一些问题了,比如说“绿色壁垒”问题,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但是究其根本,应该追及到制度上的问题。

绿色经济是在传统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自己的特性,在制度构建上也与传统制度不同,不仅在立法理念上体现可持续发展,更需要在具体制度上体现资源与环境的价值。

绿色经济这一本质要求在我国现有制度供给上没有得到较好的体现,导致绿色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落后的法制理念使我国现有的制度中很少出现专门的绿色制度,即使对现有的制度进行修改,也会在利益集团的左右下举步维艰。

(2)制度是经济发展的规则,由于对市场经济认识有限,对于绿色经济更是知之甚少,所以,对绿色经济制度的设计更多地运用了计划手段,强制性、限制性制度较多,缺乏经济发展的鼓励性、指导性制度,使制度的受用者要么正面抵触,要么采取迂回的方式,架空制度的效用。

(3)我国绿色经济制度不仅供给量少,而且设计非常粗糙,涉及的绿色经济规则和指标不具体,难以量化。

由于在制度上的缺陷,我们也无法制定明确的绿色经济发展规划,由于没有明确的规划来引导其的发展,是的绿色经济的发展缺乏系统性,也就难以健康快速的发展。

由此也造成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包括:空气污染、荒漠化、废弃物污染等。

2.2改进方案2.2.1绿色企业制度所谓绿色企业,就是按照绿色发展观念,通过建立实施现代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从整体上进行生态改造与生态生化,创造新的生态经济系统,实现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绿化”的企业。

绿色企业制度可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也是突破“绿色壁垒”最有力的武器。

此外,绿色企业制度还可以很好地调解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冲突。

在绿色企业制度建立过程中政府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推进制度的建立。

政府应该制定的与资源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其种类与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丰富基本人权的内容。

赋予自然人、法人和国家拥有环境权,使其具有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的权利。

(2)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完善排污许可证制度、废弃物综合利用制度、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矿产与可再生资源开发与保护结合的制度,严格环境监测制度、施工现场环境检查制度等,完善并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3)健全完善环境污染与公害预防制度。

确立环境保护的单位责任制、环境保护设施配套完整制度、污染物排放申请制度、限期清除污染隐患制度、禁止污染转嫁与转移制度、有毒有害物品管理制度等。

2.2.2 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我国实行采购制度以来,规模不断地壮大,形成了政府采购市场占GDP 的6%多的庞大市场。

目前政府已出台了一些绿色采购政策,如2004年底,我国财政部与发改委出台的《节能环保政府采购实施意见》,成为我国第一个政府采购促进节能与环保的具体政策规定;随后出台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明确了上千件产品属于优先采购的节能产品。

但是我国的采购制度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缺乏绿色概念,忽视了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民族经济的功能,在发展绿色经济方面,更是只有概况性的提到保护环境,具体制度中并没有具体指出;绿色采购制度缺乏强制性,执行与否都不会承担法律责任。

对此,我们作出如下改进:(1)应制定具体的绿色采购制度,包括绿色产品服务的认定标准、认定机构、产品服务清单等。

由于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在我国刚刚开始,除了体现制度的强制性外,还要体现公平性、效率性、可操作性,使采购制度具有针对性、实用性,采购人员可以根据标准,能简洁地判断所选择的产品和服务是否属于绿色化标准。

(2)政府采购应当具有相当的透明度。

必须建立涵盖政府采购信息、采购程序、招投标结果、监督结果、质疑投诉结果在内的政府采购信息披露制度。

(3)完善政府绿色采购监督制度。

应当从体制、手段、范围、力度等方面加强建设,例如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明确其职权和其监督的范围,明确其不作为的法律责任等。

讨论在当今的世界大背景下,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尤其对于当今中国的国情来说,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绿色经济在我们国家发展的还不成熟,其中的重要问题是我们的制度还存在缺陷。

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地改进与完善相关的制度,来推进绿色经济在我们国家的健康而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1]剧宇宏.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机制与制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3月.[2]朱婧孙新章刘学敏宋敏.中国绿色经济战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22卷,第四期:9-10.[3]张象枢张平.试析绿色经济的理论基础——再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J].生态经济,2001年,第十一期:75-77.[4]王金南李晓亮葛察忠.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与展望[J].环境保护,2009年,第五期:55-5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