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4.2010 现代商贸工业
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2010年第24期
盐
/、 经济学视角下社会就业问题探讨
茆 磊 左益洋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摘要:从公共经济学的视角对就业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就业机会属于具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性质的混合产品。然
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往往不能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从而导致严峻的失业问题,因此,从混合产
品最佳提供方式入手,提出了征服在解决失业问题中的基本定位。
关键词:公共经济;混合产品;就业问题
中图分类号:C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4—0190—01
1就业属于混合产品的研究范畴
1.1就业机会是一种具有较强正外部效应的私人产品
一个人能否获得就业机会,最直接的受益者或受损者
足劳动者个人,良好的就业机会可以使有能力的劳动者个
人获得更高的收入,满足其物质和精神等各方面的需要,从 这个意义上说,就业具有私人产品特征;然而,就业在使个 人受益的同时,也会产生较大的正外部效应,即良好的就业
状况,可以使整个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资源最优配
置的效率目标,同时,还可以使社会中有能力且愿意工作的 人都获得就业机会,以自己的报酬满足个人生存和发展的
需要,从而有效地实现社会公平。从这个意义上说,良好的
就业又具有一定的公共性,会使社会中的每个成员受益。 1.2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
就业机会是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一方面, 就业机会是有限的,一个就业机会一经提供出来,就注定了
劳动力在获取这种机会时的激烈竞争性。另一方面,就业 与市场上劳动力的供给和对劳动力的需求存在密切联系,
当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劳动力的需求,即劳动力供给过剩而
需求不足时,就会出现失业现象。因此,创造或新增就业机 会必须是以增加劳动力需求为前提的,而增加劳动力需求
则意味着劳动力的需求方要花费一定的成本。此外,就业 机会一经提供出来,人们也不可能获得等量消费。尽管机
会面前人人平等,然而,就业机会属于一种特殊性质的产 品,由于个人能力、受教育程度等条件的不同,因而获得就
业的机会也不会相等,特别是那些弱势群体则不可能获得
某些在技术上、能力上要求较高的就业机会。 1.3有利于协调市场与政府在解决就业问题中的合理定位
由于混合产品具有一部分私人产品的性质,因而在初 始阶段,私人总能为提供这种产品提供较充分的激励,这说
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本身可以自发地提供一些就业 机会,也就是说,劳动力的需求方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
化,对劳动力有一种内在的需求。但是,当劳动力需求量达 到一定程度,即雇佣劳动力的边际成本等于其边际收益时,
则雇主就不再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从而会出现市场在提 供就业机会中的失效现象。这就为政府对劳动力市场进行
干预,促进就业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契机。
2就业机会提供中的市场失灵
从劳动者个人来讲,为了满足其自身物质和精神方面
的需要,劳动者往往会积极寻找就业机会,或在条件允许的 情况下,积极自主就业,以实现其个人效用的最大化。
从企业来看,在市场机制下,企业会雇佣一定数量的劳
动力,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但是,只有当市场上雇佣劳 动力的边际成本低于其边际收益时,企业才会增加对劳动
作者简介:茆磊,安徽大学行政管理2009级研究生。
一190一 力的需求,当劳动力的边际成本等其边际收益时,企业对劳 动力的需求达到了饱和,此时,企业不会再增加对劳动力的
需求。而企业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增减会直接影响就业。这
说明,在市场机制下,个人与企业对就业机会的提供是以其 效用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为基本衡量尺度的。 从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看,市场的作用是否有效,还必 须考虑劳动力的供求总量关系。概括地说,劳动力供求关
系有三种情形:其一,供不应求,在资本雇佣劳动的背景下, 这种情形实属罕见;其二,供求相等,在“强资本弱劳动”的
现实中,这种情形也是偶然;其三,供大于求,这是市场经济 的常态。也就是说,在市场调节的劳动力供求关系中,供不
应求和供求相等是相对的,而供大于求是绝对的。
3政府在解决就业问题中的基本定位
3.1 政府要为失业者提供基本的生存保障
应尽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既能为失业者提供基 本生活保障,又具有一定激励机制的失业保险体系 一方
面,为经济调整时期出现结构性失业者和总量过剩的劳动
力提供基本的生存保障;另一方面,要积极深入研究失业保 险支付的科学合理水平、支付期限和相关约束条件,以避免
出现某些西方国家中的“福利信赖症”。
3.2建立有效的政策导向机制 政府应积极出台包括税收抵免、税收扣除等优惠税收
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降低企业雇佣劳动力成本,同时,降 低个人自主创业的成本,形成劳动者自主就业和市场调节
就业的良好氛围。 3.3完善各项措施。积极促进就业
加大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通过提高民众的收入水平
来带动市场需求,以促进就业的增加。目前我国收入分配 的重点应该是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降低农民税负,使其获
得更多的实惠,这既可以增加农民对商品市场的需求,又可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量农民工进城,使劳动力供求矛盾紧 张的状况。
参考文献
[1]冯彦明,夏杰长.就业机会:政府必须提供的一种公共产品[J].经 济学动态,2004,(7). [2]中国失业问题与财政政策研究课题组.中国失业问题与财政政策 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5,(22). [3]胡鞍钢,王绍光.政府与市场[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4]萨尔・D・霍夫曼著,崔伟大.张志强译.劳动力市场经济学I-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l993. [5]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编.中国税收政策前沿问题研究[M]. 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