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定管路特性曲线实验指导书

测定管路特性曲线实验指导书

实验实训五测定管路特性曲线
1.实验目的
(1)巩固和加深对能量损失、管路系统阻抗、水泵扬程、管路特性曲线等概念的理解;(2)掌握管路特性曲线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3)掌握水泵启动和停机的操作;
(4)掌握压力和流量的测量方法和测量仪表的使用;
(5)了解操作条件的含义,以及对管路特性曲线的影响。

2.实验要求
S,绘制管路特性曲线;
(1)利用实验装置测量相关参数,计算
h
(2)改变操作条件,测量并绘制不同操作条件下的管路特性曲线。

要求总共完成三条管路特性曲线的绘制;
(3)比较不同操作条件下管路特性曲线的特点。

3.实验装置及测量仪表
图5-1管路特性曲线实验装置示意图
图5-1 为可供参考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该装置应具备下列几个主要部分并符合一定的要求:
1-水箱,要求水泵吸水口和出水口水位相同并恒定不变,以简化能量方程和相关计算;
2-离心泵(包括底阀等附件);
3、4-压力表,用于测定管中流体压力;
5-截止阀;
6-流量计;
p 7-管路系统,走向和布置并无一定之规,但应能使流体产生较大的能量损失,表现为
1 p的较大差异。

为简化计算,应使用相同管径,以保证流速相等。

同时让水泵出口和管和
2
道出口的高度差为0。

4.实验原理
列出两个测压点断面1-1和2-2间能量方程:
2
12
2
22211122-+++=++l h g g p z g g p z υρυρ
其中 21z z =,21υυ=,因此
g
p
g p p h l ρρ∆=-=
-2121 忽略水泵的阻力,21-l h 即为流体流过管路系统的能量损失。

而水泵扬程完全用于克服管道阻力,因而
g
p
h H l ρ∆=
=-21 在包括水泵在内的管路系统中若阻抗为h S ,水泵扬程为H ,流量为Q ,则
21Q S H H h +=
其中121z z H -=,为吸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差。

此处为0,故管路特性曲线方程为
2Q S H h =
从而 2
Q H S h =
在某一操作条件下h S 为常数,根据测定的压力差计算H 之后,即可按上式计算h S 。

然后假定不同的流量计算相应的水泵扬程,从而绘制该管路系统某一操作条件下的特性曲线。

5.实验步骤
(1)关闭截止阀;
(2)向底阀注水,到水泵吸入管充满为止; (3)启动离心泵;
(4)开启截止阀,使阀门固定在某较小开度;
(5)检查管路系统是否有泄漏,检查压力表和流量计工作是否正常; (6)压力表和流量计读数稳定之后,记录1p 、2p 和Q ;
(7)开大阀门以改变操作条件,待流动稳定后,记录1p 、2p 和Q ; (8)将阀门开到更大位置,待流动稳定后,记录1p 、2p 和Q ; (9)离心泵停机,结束实验;
(10)将所有数据记录在表5-1中。

表5-1 实验数据表
6.安全注意事项
(1)使用220伏电源,注意电气安全;
(2)系统如有泄漏应立即停机,处理泄漏之后重新开始实验。

7.计算并绘制管路特性曲线
取其中一组数据(1p 、2p 和Q )按下列步骤计算相关参数。

(1)计算水泵扬程H
g
p p g p h H l ρρ2
121-=∆=
=- (2)计算管路阻抗h S
2Q
H S h =
注意单位的使用:H 用m ;p 用Pa ; Q 用m 3/s 或m 3/h 。

Q 的单位不同则h S 的单位也就不同,计算中必须采用统一的单位。

将计算出的h S 之值填入表5-1中。

(3)计算不同流量下的水泵扬程
假定三个以上不同的流量,根据已经算出的h S ,按下列公式计算相应的H
2Q S H h =
(4)将同一操作条件下几组对应的H 和Q 之值记录在表5-2中,并在以H 为纵坐标、Q 为横坐标的坐标图上确定各数据点(H 、Q )。

表5-2 同一操作条件下假定的流量和计算出的相应扬程
2
h S
Q
H
3
h S
Q
H
(5)将坐标点连成光滑的曲线即为某一操作条件下的管路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

(6)取不同操作条件下的数据,重复上述程序计算相关参数,在同一坐标图上绘制出三种不同操作条件下的管路特性曲线。

(7)比较三条管路特性曲线的规律。

7.思考题
(1)启动离心泵前为什么要关闭截止阀并让吸入管注满水? (2)为什么g
p p h l ρ2
121-=-?什么情况下不能这样计算?请列出两个压力测定点间的能量方程进行分析。

(3)为什么某一固定操作条件下只须测定一组数据(1p 、2p 、Q ),而且也只计算一个管路阻抗h S 之值?
(4)如果两个压力测定点的位置差为Z ∆,则21-l h 如何计算?在计算出h S 之后根据假定的
流量Q又如何计算H?。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