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134页
实验5—2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
理想气体的定压比热容C p 和定容比热容C v 之间满足关系:p v C C R -=,其中R 为气体普适常数;二者之比p v C C γ=称为气体的比热容比,也称气体的绝热指数,它在热力学理论及工程技术的实际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热机的效率及声波在气体中的传播特性都与空气的比热容比γ有关。

【实验目的】
⒈ 用绝热膨胀法测定空气的比热容比。

⒉ 观测热力学过程中的状态变化及基本物理规律。

⒊ 学习空气压力传感器及电流型集成温度传感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把原处于环境压强P 0及室温T 0下的空气状态称为状态O (P 0 ,T 0)。

关闭放气阀、打开充气阀,用充气球将原处于环境压强P 0、室温T 0状态下的空气经充气阀压入贮气瓶中。

打气速度很快时,此过程可近似为一个绝热压缩过程,瓶内空气压强增大、温度升高。

关闭进气阀,气体压强稳定后,达到状态Ⅰ(P 1 ,T 1 )。

随后,瓶内气体通过容器壁和外界进行热交换,温度逐步下降至室温T 0,达到状态Ⅱ(P 2 ,T 0 ),这是一个等容放热过程。

迅速打开放气阀,使瓶内空气与外界大气相
通,当压强降至P 0时立即关闭放气阀。

此过程进
行非常快时,可近似为一个绝热膨胀过程,瓶内
空气压强减小、温度降低;气体压强稳定后,瓶
内空气达到状态Ⅲ(P 0 ,T 2 )。

随后,瓶内空气通
过容器壁和外界进行热交换,温度逐步回升至室
温T 0,达到状态IV(P 3 ,T 0 ),这是一个等容吸
热过程。

O (P 0 ,T 0 ) ① 绝热压缩→ Ⅰ(P 1 ,T 1 )
② 等容放热→ Ⅱ(P 2 ,T 0 )
③ 绝热膨胀→ Ⅲ(P 0 ,T 2 )
④ 等容吸热→ IV(P 3 ,T 0 )
其中过程①、② 对测量γ没有直接影响,这两个过程的目的是获取温度等于环境温度T 0的压缩空气,同时可以观察气体在绝热压缩过程及等容放热过程中的状态变化。

对测量结果有直接影响的是③、④两个过程。

过程③是一个绝热膨胀过程,满足理想气体绝热方程:
图5-2-1气体状态变化及V p -图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135页
12200P T P T γγ
--⎛⎫⎛⎫= ⎪ ⎪⎝⎭⎝⎭ (5-2-1) 过程④是一个等容吸热过程,满足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0230
P T P T = (5-2-2) 将公式(5-2-2)代入公式(5-2-1),消去T 2/T 0可得:
两边取对数,得:
整理得:
2023
lg lg lg lg P P P P γ-=- (5-2-3) 根据公式(5-2-3),只要测出环境压强P 0、瓶内气体在绝热膨胀前的压强P 2及放气后经等容吸热回升至室温时的压强P 3,即可计算出空气的比热容比γ。

【实验仪器】
贮气瓶(含瓶、阀门、橡皮塞、打气球),扩散硅压力传感器,电流型集成温度传感器,数字电压表(三位半和四位半各一只),直流稳压电源(6V )及电阻箱(取值5KΩ)。

【实验内容与步骤】
必做部分
1. 按图5-2-2接好仪器的电路。

开启电源,使仪器预热20 分钟;然后,用调零电位器将三位半数字电压表读数调到零。

2. 用气压计测定环境大气压强P 0,用水银温度计测定室温t 0。

3. 关闭放气阀、打开进气阀,用充气球将原处于环境大气压强P 0、室温T 0状态下的空气经充气阀压入贮气瓶中,待仪器三位半数字电压表读数介于120 到160mV 时,关闭进气阀并停止充气;观察并记录此过程中瓶内气体压强和温度的变化。

4. 静待一段时间,待瓶内空气温度降至室温T 0,记录仪器三位半数字电压表读数2P U 并计算出瓶内气体的压强P 2:P 2=P 0+(2P U /2000)×105Pa 。

5. 突然打开放气阀,当贮气瓶内的空气压强降低至环境大气压强P 0时(放气声消失时),迅速关闭放气阀;观察此过程中瓶内气体压强和温度的变化。

6. 静待一段时间,待瓶内空气温度升至室温T 0;记录仪器三位半数字电压表读数3P U ,并计算出瓶内气体的压强P 3:P 3=P 0+(3P U /2000)×105Pa 。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136页 7. 利用公式(5-2-3)计算空气的比热容比γ值。

8. 重复3、4、5、6、7 步三次,由三次测量的1γ、2γ、3γ值计算平均值及相对误差。

图5-2-2 实验装置及连线示意图
注:AD590 的正负极请勿接错(红导线为正极、黑导线为负极)
HY1792-5S 单路直流稳定电源的输出电压为6V 。

选做部分
利用本实验装置测量在室温情况下,集成温度传感器的伏安特性曲线,从中求得该传感器在温度不变时电流不随电压改变的最小工作电压(此即满足该传感器输出电流I 和摄氏温度t 成线性关系的最小工作电压)。

【实验注意事项及常见故障的排除】
1. 由于各不同扩散硅压力传感器的灵敏度不完全相同,请勿相互借用不同组号的测定仪或贮气瓶。

2. 本实验所用的贮气瓶、进气阀、放气阀及其连接管均由玻璃材料制成的,属易碎品,实验中连线、关闭/开启阀门、用充气球充气时均要小心、仔细,更不允许在实验室中打闹、嬉戏。

3. 连接电路时要注意AD590 温度传感器输出极性及电源输出电压的大小(实验时应先将其输出调至6V 再接入回路)。

4. 压力传感器及数字电压表需预热和调零,待零点稳定后方可进行实验。

5. 由于热学实验受外界环境因素,特别是温度的影响较大,测量过程中应随时留意环境温度的变化。

测量时只要做到“瓶内气体在放气前降低至某一温度,放气后又能回升到同一温度”即可,这一温度不一定等于充气前的室温。

6. 放气时要迅速,并密切注意压力传感器输出数值的变化,一旦压力输出指示为零,立即关闭放气阀(一听到放气的气流声结束即关闭放气阀)。

7. 由于热力学实验受外界干扰因素的影响较大,测量空气的比热容比γ的实验结果介于
1.2 到1.4 之间都属正常测量结果。

【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0t ℃ P 0 = P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