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轼人格魅力之所在【文献综述】

苏轼人格魅力之所在【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汉语言文学
苏轼人格魅力之所在
前言
“东坡何罪,唯以名太高”,东坡的才干,锋芒毕露却又深沉高远。

历代关于苏轼的作品的分析,文学地位的排定,从未断绝。

只是“文乃人之精血”,只有了解苏轼,了解苏轼的品行才干,为人之道,了解他的人格魅力,能体会其作品的奥妙所在。

此文以综合前人关于东坡人生的评价,原因探讨等方面的内容,以为自制文章之所用。

一:国人对苏轼为人的评价
苏轼为人,天下人皆津津乐道。

《宋史》评论说:“器识之闳伟,议论之卓荦,文章之雄隽,政事之精明,四者皆能以特立之志为之主,而以迈往之气辅之。

故意之所向,言足以达其有猷,行足以遂其有为。

至于祸患之来,节义足以固其有守,皆志与气所为也。

”[1]欧阳修评价说:“不意后生能达斯里也。

吾老矣,当放此子出一头地。

”同时期,张方平亦说:“苏轼敏尤可爱。

”[2]苏门六君子之一的李方叔的祭文写道:“道大难容,才高为累。

皇天厚土,鉴平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还千古英灵之气。

识与不识,谁不尽伤;闻所未闻,吾将安放?”[3]南宋时期,宋高宗说:“经纶不究于生前,议论常公于身后。

”[4]而宋孝宗在评论苏轼一生所为时感慨:“负其豪气,志在行其所学。

”[5] 近代之人关于苏轼评价的,莫不以林语堂的评价为尊:“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
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

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蟒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在苏东坡这些方面,其他诗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

”[6]台湾学者陈师雄说:“稍有知识之国人,谈及苏轼,几乎无人不知,苏轼乃中国读书人之典范,亦即士一阶层,所愿效法之模范,悬为行为之准则。

”[7]
二:苏轼影响力深远的原因
《康震评说苏东坡》:“苏轼是艺术天才、渊博学者、踏月酒徒和爽直诙谐的神奇组合。

事实上,苏东坡的知名度和魅力远远大于苏子瞻。

在大众眼里,东坡这个称呼具有更浓厚的草根意味,更为平易近人,也因此在民间拥有更大的影响力。

”[8]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苏东坡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一则是由于他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而不移,二则是由于他诗文书画艺术上的卓绝之美。

他的人品道德构成了他名气的骨干,他的风格文章之美则构成了他精神之美的骨肉。

我不相信我们会从内心爱慕一个品格低劣无耻的作家,他的文字再富有才华,也终归无用。

孝宗赐
予《苏东坡集》的序言就盛赞他浩然正气的伟大,这种正气就使他的作品不同于那些华丽柔靡之作,并且使他的名气屹立如山,不可动摇。


[9]
朱靖华则从苏轼的作品为出发点解读:“苏轼的诗,皆"有为而作"。

豪纵奔放、挥洒自如,不仅题材广泛、内容深刻,特别以它理趣化的特征,使之最后完成区别于唐诗的宋诗体制,具有创造性的功绩。

苏轼的词,意境开扩、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他主张"以诗为词",解放了词体,"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他创制的"新天下耳目"的豪放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胡寅《向子堙酒边词序》),从而打破了艳科文人词一统天下的局面,适应了时代革新的要求,形成为南宋豪放爱国词派的滥觞。

苏轼的散文,继承了欧阳修的文风,建立了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稳定风格,把说理、叙事、抒情融于一体,成为后世学人的楷模,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在"道"(指生活规律、不单纯指儒道)和"艺"(指艺术反映规律)上的理论突破,使他成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划时代的人物;他的斗争勇气、求实精神以及他的积极开拓的个性特质,使他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成为继欧阳修之后的天然领导人,最终并以他琳琅满目、丰富多彩的文学创作,体现出运动的全胜。

完成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历史使命。

”[10]
王水照在《苏轼传》后记说:“千百年来,苏轼的性格魅力倾倒过无数的中国文人,人们不仅羡慕他在事功世界中刚直不屈的风节,民
胞物与的灼热同情心,更敬仰他心灵世界中的洒脱飘逸的气度,睿智的理性风范,笑对人间盛衰的超旷,因此,苏轼的意义和价值,并不仅仅在于他文学领域的卓越成就,他的全部作品展现了一个可供人们感知、思索和效仿的活生生的真是人生,影响了无数后继者的人类模式的选择和文化性格的自我设计,从而使他在后世的读者中建立起了一种异乎寻常的动人关系”[11]
《苏东坡:人生突围》写道:“苏东坡的精神是‘入世’的,而心态是‘出世’的。

他有别于大多数人的‘得意时儒学,失意时学到家’,他以出世的心态平衡入世的精神,使得他处于高位不得意,处困境不失意。

”[12]
《苏东坡的魅力和精神的探讨》总结苏轼魅力所在的四个原因:他是全能文艺大师;他是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罕见的通才;苏东坡具有崇高的人生理想和灿烂的迷人、不同凡响的人格魅力,并认为最后一点最为重要。

[13]
三:前人苏东坡人格研究
《苏轼人格研究》将人格界定为“人的文化品质”,将苏轼的人格定位八个方面:“生性狂直,与物多忤”;“锐于报国,拙于谋身”;“知易行难,恪守其中”;“群而不党,交而不随”;“情不离性,散而有位”;“乐天知命,随遇而安”;“气体内充,风华外涣”。

[14]
《论苏轼的人格魅力》中:苏轼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除了文学创作之外,还有他崇高的人格魅力。

苏轼的人格魅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奋厉有当世志”。

他追求的不是个人的地位和事功,而是爱民
和为直道而献身,处穷时仍不忘兼济天下之志。

二是忠言谠论,直而不随,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表现出刚正不阿、光明磊落的高风亮节。

三是超然物外,旷达乐观,身处逆境而能保持心境的安适,超脱于世俗的苦乐和生死之外,追求进入一种超功利、超世俗的自由的精神境界。

四是和诗歌共着生命。

他对自己平生功业的评价表现出独特的人生价值观。

他有“诗能穷人”的深切体验,却认同“诗穷而后工”的观念,自觉地在穷蹇的境遇中追求诗艺达到新的境界,表现出极可宝贵的气骨与诗胆。

[15]
《苏东坡人格特点剖析》则说了两方面的原因:东坡的复杂,大略看来呈现出两种面貌,一是儒士,一是隐士。

作为隐士,苏东坡的“退隐”不是一种实际行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哲学意义上的,后者比前者又深一层。

[16]
《苏轼人格魅力的现代启示》则为三点:秉直真诚,仁者爱人;刚正不阿,坚忍不拔;豁达乐观,超旷高远。

[17]
综上所述,有关苏轼为人品性,人格方面的研究,研究者都予以了相当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在这一研究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苏轼人格的研究,已经相对深入。

我的研究即以此为切入点。

在以后论文的撰述中,我力图在综参诸家见解的前提下,从现代社会国民心理去解读苏轼人格,以期探寻苏轼人格给我们的鼓舞。

参考文献
[1]脱脱等《宋史·苏轼论传》 [M] 北京:中华书局 1985
[2]颜中其《苏东坡轶事汇编》[M] 长沙:月麓书社 1984.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