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习题库(现代文学部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习题库(现代文学部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习题库(现代文学部分)说明:本习题库分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四类,按所使用教材章节顺序编排。

与本课程考试试卷题型一致。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一、填空题1.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2、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以胡适在《新青年》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为标志。

3.胡适在《论文学革命的建设》中提出了“国语文学,国语文学”的口号。

4.胡适创作的最早的现代白话剧是人生的大事。

5.陈独秀在《论文学革命》中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原则。

6.《平民文学》的作者是周作人。

7、最早代表复古主义文学思潮反对文学革命的是林纾,他在《新申报》上发表荆生、妖梦、等文言小说,影射和攻击新文化运动。

8.文学研究会成立于1921年1月,是文学革命后的第一个新文学协会。

9、文学研究会的会刊有《小说月报》和《文学旬刊》。

10、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11.创世社成立于1921年7月,是五四时期第一个浪漫主义文学社团。

12.五四时期,两大新文学社团是文学研究会和创作会13、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梁实秋、陈西滢等,都他们是欧洲和美国的学生。

14、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一文中提出了“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15、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其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

16.余思社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7、成立于1925年的莽原社和未名社,都是鲁迅发起和领导的。

18、台静农的的小说集《地之子》是未名社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

19、沉钟社被鲁迅称为“中国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其前身是浅草社。

20、湖畔诗社成立于1922年,其成员主要有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他们以“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为特色。

21.中国最早的戏剧团体是成立于1907年的春柳社。

22.戏剧在五四运动之前被称为新戏剧或文明戏剧。

23.田汉1923年创办南国社,创办《南国半月刊》。

24、学衡派1922年成立于南京,其代表人物有吴宓、梅光迪、胡先x等。

25、甲寅派主要人物是章士钊,提倡读经、维护封建性教育。

二、名词解释1.人类文学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一文中提出的,要求反对封建非人文学,建立以人道主义为本的合乎人性的文学。

“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

2.文学研究协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沈雁冰、周作人等,是“五四”后成立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宣扬“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

主要刊物:《小说月报》(指1921年1月由沈雁冰接编-1-并发表《改革宣言》后的《小说月报》,作为文学研究会的代用机关报)和《文学旬刊》(后改为《文学周报》)等3.创世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是“五四”以后重要的浪漫主义社团,宣扬“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

出版《创造丛书》、《创造》季刊、《创造周报》、《洪水》、《创造日》等十余种刊物4.新月诗派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等在《晨报副刊诗镌》上提倡新格律诗,要求创造诗的新格式、新音节以表现完美的精神,被称为“新月诗派”。

5.余思学会成立于1924年,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创作风格生动、泼辣、幽默,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6.湖边诗歌俱乐部1922年成立于杭州,成员有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是一个专心致志做爱情诗的浪漫主义诗歌团体。

湖畔代表作: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的诗歌合集《春的歌集》,汪静之《惠的风》。

7.南方社会由田汉创立于1923年,是一个以浪漫主义倾向和感伤情调为鲜明风格的话剧团体。

8.学衡派学衡派是五四文革时期坚持文化保守立场的文化派。

它是以1922年创办于南京的《学衡》杂志命名的。

主要成员是当时东南大学的吴密、梅广迪、胡贤X等教授。

文学界的主要观点是:文言文优于白话文。

因此,我们反对新文学和白话文。

鲁迅曾写过《评学衡》等文章来驳斥这一学派的观点。

9.甲寅派嘉荫派是以张土钊为首的封建复古派。

它反对白话文学,提倡尊孔读经,维护封建教育。

三、简答题1.简要分析周作人人类文学的内容和意义。

.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一文,提出新文学应当是“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的文学”。

他所谓的“人的文学”,是以合乎人性的人的灵肉一致的生活为是的文学。

周作人的“人的文学”主张,对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理论建设和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

2.文学研究会文学思想简析。

文学研究会的基本文学态度是“为人生”,即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有关人生的问题。

文学研究会强调文学是人生的反映,文学要反映时代,表现社会生活。

他们猛烈抨击作为游戏和消遣的鸳鸯蝴蝶派文学。

3.创作社文艺思想简析。

.创造社在文艺思想上倾向于浪漫主义。

他们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的表现、内心自然流露;他们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以感情为生命,他们追求文学的全与美,提倡文学无目的论,但同时也强调文学对于时代的重大使命。

4.为什么现实主义是1917年至1920年文学思潮的主流?-2-首先,鲁迅的小说集《哭》和《犹豫》在这一时期出版。

这部小说以直接面对现实的现实精神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深邃的思想和成熟的艺术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础。

第二,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

第三,语丝社、莽原社、未名杜等,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

第四,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一时期被译介。

5.为什么说浪漫主义是五四时期主要的文学思潮?首先,浪漫主义社会,即创造社会,拥有一批具有强大创造力的作家。

这一时期出版了《女神与毁灭》。

第二,新月社、浅草社、沉中社、密沙社、湖畔诗社、南国社的主导倾向是浪漫主义。

第三。

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被大量翻译、介绍。

第四,浪漫主义思潮适合了激情勃发的青年人的追求与理想。

四、讨论问题试论“五四”文学革命的内容、意义及局限。

五四文学革命是一场彻底反对封建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革命。

这是文学思想、文学思想内容和文学语言形式的一次伟大解放和革命。

文学革命批判了“文学载道”、“代圣人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新文学渗透着民主、人道主义、个人主义等现代思潮,有着社会主义的思想因素、新的主题、新的特点。

新文学引进了戏剧等新的文学体裁,创造了新诗,革新了小说形式,使白话文学处于真实的地位。

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封闭走向自由开放,从封闭走向世界,开创了中国文学的新时代,开始走向现代化。

局限性有两个:一是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二是对西方文化的肯定;二是局限于城市知识分子。

第二章鲁迅一、填空1、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

2.1918年,鲁迅出版了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3.鲁迅在其早期的文章《摩洛诗力论》中大力赞扬和介绍了浪漫主义诗人及其作品。

4.鲁迅提出了“立人为先,一切为上”的重要思想。

5.进化论是鲁迅早期观察自然、社会和生活的重要思想武器。

6.1930年,鲁迅参加了左联的成立,并担任左联常委。

7、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农民的典型,其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

8.鲁迅的第二部小说集《犹豫》主要表现了两类人物:农民和知识分子9,以及新故事中的八部历史小说。

10、鲁迅杂文创作始于1918年在《新青年》上写“随感录”。

11.鲁迅在《灯下随笔》一文中指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一个“暂时稳定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但不做奴隶的时代”的循环。

12、鲁迅唯一的一部散文诗集是《野草》。

它在艺术上主要采用象征主义的方法。

13.共十篇题为《早晚》的论文。

二、名词解释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阿Q性格的主要特征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一个落后落后的人-3-开明的农民。

(1)精神胜利法则是封建思想长期毒害的结果;(2)精神上的胜利是阿Q无知和麻木的表现;(3)精神胜利法是阿q保持自尊的方法;(4)精神胜利法是阿q对自卑的补偿。

3、简短回答问题1.简析《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狂人日记》通过对“狂人”变态心理的描写,以象征、暗示等手法,“暴露礼教和家族制度的弊害”。

作者以“吃人”来形容封建道德对人性的摧残,倾注了作者对我们民族的极度忧愤的感情。

《狂人日记》作为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以它彻底的反封建精神和现代意识,它的深厚的思想意蕴和新颖特别的格式,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开山之作。

2.分析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在《犹豫不决》中,诸如《哀悼死亡》、《在餐馆里》、《孤独的人》和《幸福的家庭》等文章都是关于新知识分子的。

阮生、子君、魏连书、吕维夫和作家夫妇都接受过现代教育,接受过民主、人格解放等资产阶级进步思想。

他们是现代中国社会最早觉醒的元素。

他们精力充沛,开拓进取。

一方面,作品描述了这些觉醒反抗的人们受到社会黑暗势力的压迫,描述了封建统治思想仍然是一种强烈的社会思潮和习俗传统。

觉醒的人几乎与整个社会相矛盾,变得孤独和异质;另一方面,这些觉醒的人们反抗的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

在强大的旧势力的压迫下,他们往往自私懦弱,动摇妥协,消沉颓废,改变初衷。

这些作品表明,个性解放和个人斗争不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正确道路,他们不应该寻求新的途径。

3.简析《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

①《呐喊》、《彷徨》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方法,人物形象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同时又非常个性化。

鲁迅经常采用“画眼睛”和“勾灵魂”的方法来表现人物。

②创作方法以现实主义为主,但也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成分。

③很注意典型环境的勾勒和环境、气氛的渲染,浓郁的浙东地方风光和民俗风情,使小说成为中国现代最早的乡土文学。

④小说结构形式新颖,体式繁多。

⑤语言上以口语为基础,具有简洁、洗炼、生动、峭拔的特点。

4.简要分析新小说的艺术特色。

①创作方法上有现实主义,也有浪漫主义。

②古今交融的艺术特色,以古人古事为情节主干,但也羼进了一部分现代生活内容。

③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创造性运用与发展。

5.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鲁迅杂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①首先表现在形象性。

鲁迅善于以新鲜贴切的比喻和具体生动的事例,来论述描象深奥的道理,使说理形象化,把逻辑性和形象性、理论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紧密结合起来,和谐统一。

②抒情性和讽刺性。

鲁迅的杂文以浓烈的情感震荡读者的心弦,对不合理、可笑、可鄙、可恶的事物,加以精练、夸张,予以辛辣的讽刺。

③文体多样,风格多姿多彩。

④语言简练隽永、鲜明生动、机智幽默。

6.浅析《野草》的艺术特色。

《野草》的艺术特色:①多数篇什采用象征主义的方法,以创造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达复杂的内心感受。

如过客、战士、枣树等都是象征性形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