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语文教材解读-10面对夜莺感到羞愧西师大版(2014)
教材简析
儿童的心田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得到行为的收获。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发生在树林里的故事:奥莉娅和莉达在树林里吃过东西以后,奥莉娅把吃剩的东西和撕碎的纸片扔进了灌木丛,而莉达却将垃圾放进背包里带回家。
莉达自觉爱护环境的行为闪烁着崇高思想的火花,这也正是我们要在学生心中播下的环保意识的种子。
课文共七个自然段。
第一、二自然段写她们走累了,在树林里津津有味地吃东西,沉醉在美好的环境中; 第三、四、五自然段写她们处理垃圾的不同做法; 第六、七自然段通过对话交代了她们各自不同的想法。
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非常贴近,语言平实,显得真实可信,十分有利于让学生从中受到爱护环境的启发和教育。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建议本课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 可紧扣“沉醉”这一关键词教学第一、二自然段。
图文对照,闭目想象,抓住“津津有味”、“美妙的歌声”、“一动也不动”等重点词语边读边悟,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美好的环境给主人公带来的愉快心情。
沉醉:沉浸,陶醉。
津津有味:形容十分有滋味或有趣味。
* 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将“背包”的“背”由“”改读为“”。
* 第三、四、五自然段,可设问:吃完东西后,奥莉娅和莉达的行为有什么不同?各自是怎么想的呢?先让学生画出描写动作的重点词语,结合上下文和生
活实际评一评她们的行为是否美好。
还可以通过不同形式朗读她们的对话,以读代讲,在读中感悟,莉达这样做,是把爱护环境作为自己的一种自觉责任,从而对莉达的行为产生钦佩之情。
联系学生生活,讨论在“谁也看不见”的情况下人们的不同行为,进一步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
* 羞愧:感到羞耻,惭愧。
“可当着夜莺的面,你不觉得羞愧吗?”莉达的话,不仅批评了奥莉娅的行为,也进一步表明她这样做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是自己应尽的一种自觉责任,这更难能可贵,表现了莉达美好的心灵。
是啊,树林里的景色多美呀!夜莺的歌声多美妙呀!这么美的环境,需要我们每个人用心去爱护,尽到自己的责任,这就是莉达要将垃圾带回家的原因。
指导学生在朗读评说中体会,用自己的话夸夸莉达的好行为、好思想。
“觉”是多音字,(觉得,自觉),(睡觉)。
* 识字教学, 要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词识字,落实自主识字,创设合作学习的时机,感受学习的乐趣。
“津”、“沉”是前鼻韵; “剩”、“扔”是后鼻韵; “醉”是平舌音; “沉”、“止”、“剩”是翘舌音;“娘”是鼻音。
可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忆“姑”、“娘”、“剩”、“扔”。
对学生识记生字的好办法给予及时肯定。
* 第一题,学习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思考。
练习抓住主要内容,用普通话讲故事。
* 第二题,让学生读句子,初步感知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表达。
* 写字教学:“扔”、“沉”、“姑”、“娘”是左窄右宽,“扔”字第四画是横折折折钩; “累”字上边的“田”字应写得稍扁一些,中间部分第一个撇折稍小,第二个撇折稍大;“蛋”的长捺要写得舒展些,做到上包下。
重点指导“觉”、“累”、“蛋”的书写,“觉”上面是“学字头”,注意第二点不要写成短竖。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 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联系课文理解“羞愧”等词语的意思。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4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环境的美和莉达爱护环境的行为美,懂得爱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教学重点
生字的学习,“津津有味”、“羞愧”、“美妙”等词的理解。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莉达为什么“面对夜莺感到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