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第1单元《鼓乐传情》全部教案(集体备课定稿)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第1单元《鼓乐传情》全部教案(集体备课定稿)

五、说说鼓的作用和意义。








执教教师
上课时间
主备人
课 题
第一单元 鼓乐传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敲起我的小木鼓》、节奏听辨与表现
教学目标
1、掌握好歌曲多变的节奏。
2、能设计简单节奏,为歌曲伴奏
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难点
1、歌曲中各个难点节奏。
2、远在电报电话发明之前,非洲人就已经利用不同的音调来传讯了,在清晨、傍晚比较安静的时刻,鼓声可以传到很远,鼓手们一个接一个重复鼓声,这样可以用惊人的速度准确的传话。
学生活动二:做一做
(1)我们来做一个传话的小游戏:想象你在一座小山上,用节奏向很远处的另一座小山上的同伴传递讯息。
(2)做游戏:选择几组学生做传讯游戏,节奏可以简单一些。
乐曲时而慢起,时而渐快,节奏时散时整,音浪跌宕起伏,音乐抑扬顿挫。
乐曲尾部,号角频吹,将情绪推向高潮。
(3)简单介绍锣鼓经知识:戏曲中打击乐伴奏的图谱就叫做锣鼓经。
(4)拓展——苏南吹打乐。
(二)绛州鼓乐《滚核桃》
(1)再来欣赏一段鼓乐,听听与刚才的苏南吹打有什么不同?你能猜一猜它表现了什么吗?
学生欣赏第一遍,分析乐曲——表现了农民秋收时节在房顶晾晒核桃的情景以及他们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请几位学生快速说出有关“鼓”的成语或词语。
2、看一看
师:鼓的种类繁多,能叫出名字的就有上百种,你能说出这些鼓的名字吗?
三、感受“鼓乐文化”
1、设问:在平时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到或听到过鼓乐的演奏?
学生: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
2、教师播放几段民族鼓乐的音乐片段,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进行分析、观察、比较,了解不同艺术形式的鼓乐特点,感受鼓乐丰富多彩的表现功能。
2、这首乐曲仍以“连音”演奏为主。
3、在演奏颤音时,要求手指、手腕、手臂自然放松,指根关节独立、轻巧、快速地开闭相关音孔,手指动作灵活而富有弹性。
4、此曲中颤音均为二度指颤音,颤音的演奏要做到自然均匀。
四、教师总结,师生再见。








二、认识非洲,初步感受非洲文化
学生活动一:说一说
师:你对非洲有些怎样的印象呢?
学生简单介绍,教师即时补充。
1、早期的非洲史是一部充斥着奴隶贸易的血腥史,不计其数的奴隶被抓获,然后被运到美国。
2、原始森林、非洲黑奴……
三、体验鼓语
师:你知道非洲分几个区域吗?
以撒哈拉沙漠为界分为北非和南非。北非的音乐深受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几乎可以说完全阿拉伯化了。所以,今天我们这节课所讲非洲音乐指的是南非——黑非洲,也就是依然保存着自己传统风格的非洲本土的各种黑人音乐。
2、若学生听辨、听记有困难,可在此活动之前先做一些简单的、只含两小节的类似节奏练习。
3、教师先用慢的速度让学生练习敲击“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节奏,待熟练后用这样的节奏为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伴奏。可以从头至尾敲击,也可以设计在某几个乐句或片段敲击。
二、我的创造
击鼓表现下列主题:滚板栗舞龙舟
1、这是针对鼓乐《滚核桃》设计的创造性活动,是一个培养学生节奏感,建立音乐结构与生活联系意识的活动。
(一)戏曲锣鼓《将军令》:
(1)戏曲中的唱、念、做、打,一举手一投足都离不开打击乐的节奏,所谓“半台锣鼓半台戏”,让我们来欣赏一段戏曲锣鼓音乐《将军令》。
学生:初听第一遍,说说最初的感受。
除了鼓以外,你还听到了什么乐器?
(2)师介绍:《将军令》是戏曲中为摆阵等场面伴奏或作开场音乐的曲牌,民间艺人也常常在喜庆场合吹奏此曲来渲染气氛。它是一种粗吹锣鼓曲,常用两支大唢呐吹奏旋律,配以“大锣大鼓”,渲染威武雄壮的场面。
学生活动四:打一打
4、欣赏一段击鼓录像
A、请学生找出中间印象最深的节奏型。
(鼓手根据指挥的动作击鼓,——非洲人学鼓师傅一般不作示范,他只是唱,或者用肢体动作指挥,而你就用鼓把它敲出来)
B、跟随录像一起击鼓。
分组练习,再依次加入练习。体会其激烈的鼓点和热情奔放的复杂的多声部节奏。
X X|X X||
X XX X|X XX X||
非洲人的节奏感是与生俱来的,特别强,敲击时节奏基本上准确无误。
学生活动三:猜一猜
3、师:在非洲很多部落都是通过传讯鼓来向成员宣布重大的社会事件,如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等等……
欣赏《非洲鼓魂》(选段)
(一般非洲鼓语只有鼓手才知道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即使你会说鲍勒语,你也无法理解,大家都严守秘密,所以这有限的信息就显得非常珍贵而有权威性)
什么叫粗吹呢?——就是以两支大唢呐为主奏,打击乐伴奏。另外相对应的就是“细吹”,一般是以曲笛为主奏,其他丝竹乐与打击乐为辅。
学生:听第二遍,教师给予学生提示。
乐曲一开始,号筒和号角声与庄重的大鼓、海锣声交替出现,似先锋引路。继而鼓号齐鸣,乐声齐震,洪亮的大唢呐和振奋人心的锣鼓齐奏,气魄宏伟,犹如千军万马簇拥主帅胜利归来。接着乐曲进入主体部分。
笔注
一、谈话导入
师导言:人类基因科学家破译了人类的遗传基因,咱们黄色人种的起源地在哪里你们知道吗?——非洲。
科学家们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从非洲大陆出发,经历了几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到达了亚洲大陆,就再没有走出大陆一步,今天就让我们沿着祖先走过的足迹,乘着音乐的翅膀,到非洲大陆做一次音乐旅行。
2、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创编节奏活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 学 过 程
笔注
一、导入
欣赏歌曲《黄河留下威风鼓》进教室。
二、学习新歌
1、初听歌曲第一遍。
说一说对歌曲的最初感受:歌曲活泼欢快,节奏紧密。
2、复听歌曲
找一找歌曲演唱的顺序
分析歌曲结构:歌曲分两个部分,在音乐中称作为——单二部曲式。
两段在节奏、旋律、力度上有何不同?
四、非洲民歌
1、欣赏歌曲《咿哟勒拉》说一说歌曲唱了些什么?你仿佛能看到些什么?
师:“咿哟勒拉”是刚果民歌中的衬词,本身没有具体含义。
2、按教材中的节奏谱练习“跺脚”、“击掌”。
3、反复跟随录音模唱歌曲,边唱边按节奏跺脚、击掌。
五、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进一步说明非洲音乐节奏对摇滚乐、爵士乐的影响。
(2)师简介:
《滚核桃》集中了“花敲鼓”的精华,表现秋收时节,在黄土高原的晋南一带农民摘回核桃,置于房顶晾晒的场面。表演时,演员们的击鼓云运用了磕、擦、搓、挑、撩、敲、碰等“花敲鼓”击奏法,变化多端,繁简有序,质朴而不失优美,好似核桃干熟之后,风吹自落,沿坡而下,坠地有声,乒乓作响,听来情趣盎然,绕有风味,将农民欢庆丰收时喜悦的心情表现的活灵活现。








执教教师
上课时间
主备人
课 题
第一单元 鼓乐传情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露一手2、我的创造3、竖笛演奏
教学目标
1、通过露一手培养学生听辨旋律并从旋律中提取节奏的能力,同时培
养学生较密集节奏的能力。
2、通过我的创造培养学生节奏感,建立音乐结构与生活联系意识的活动。
教学重难点
竖笛演奏时颤音要做到自然均匀
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体验鼓乐的魅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创编节奏活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 学 过 程
笔注
一、导入
课前播放民族打击乐合奏《丰收锣鼓》
设问:你听到了什么乐器?
二、初识“鼓乐”
1、说一说
师:“鼓”是打击乐器中最为重要的乐器之一,自产生以来,一直作用于人的生活,融入了中国的文化与民族的精神,汉语中与“鼓”有关的成语和词语很多。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 学 过 程
笔注
一、露一手 节奏听辨与表现
这是结合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而进行的音乐活动。通过该活动培养学生听辨旋律并从旋律中提取节奏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较密集节奏的能力。
1、教师用乐器演奏《敲起我的小木鼓》中的任意一句,要求学生说出是歌曲中的哪一句并写出这一句的节奏谱。
2、通过参与模仿敲击非洲鼓的节奏,体会非洲音乐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体验和感受非洲“鼓”的艺术魅力。
3、通过对非洲鼓语文化的探索和学习,让学生了解非洲音乐与社会生活、劳动的联系,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重难点
欣赏非洲独具特色的鼓文化,能模仿和学习几种独特的音乐表现手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 学 过 程
3、随琴慢速哼唱曲谱,逐句解决难点。
4、哼唱歌词。
三、拓展活动
学生活动(一):
待歌曲熟悉后,请一组同学以结束句的四小节为歌曲的前十六小节伴唱,感受“REDOSOL”三个音在歌曲中起的重要作用。
学生活动(二):
用小鼓模仿老师所奏的节奏,并说说它是歌曲中的哪一句?
学生活动(三):
选择歌曲中的一句用小鼓拍击节奏,让同学听辨。
XXXXX X|XXXXX X||
XXXXX XX|XXXXX XX||
学生活动五:唱一唱、敲一敲
5、再看一段鼓的录像,有何特点?(里面有一人领唱,众人随和的歌曲)
师出示旋律——
6 6 2 — |1 115 6 — |
Wa wa weisikolaIko
(1)生边唱边拍节奏
(2)师领唱,生和
师小结:鼓在非洲人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以语言般的节奏,为人们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它通过变化丰富的节奏,表现出人们的喜怒哀乐。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了非洲人独特的生活习性和劳动方式,在茂密的森林里,你可能会听到这样的鼓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