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总结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及城市森林建设方面的应用及设想摘要: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评述了城市森林的景观生态特点,以及城市森林的建设原则,提出在城市森林建设中要以城市为对象进行布局,尊重城市自然地理布局进行复合交错式林业体系建设;普及森林知识,建设开放型的城市森林;强调充分考虑城市森林类型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促进城市森林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同发展.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原理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森林生态城市森林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益城市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景观,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的反映,是人类的爱和恨,欲望与梦想在大地上的投影。
在理论上一般是指包括空间上彼此相邻,功能上相互有关,发生上有一定特点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也指从微观到宏观的不同尺度上,具有异质性和缀块性的空间单元。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年轻科学,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其基本原理可以归结为以下七个方面:(一)景观系统的整体性和异质性原理(二)格局过程的关系原理(三)景观尺度的分析原理(四)景观结构镶嵌性原理(五)景观生态流与空间再分配原理(六)景观演化的人类主导性原理(七)景观多重价值与文化关联原理景观生态规划即是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区域景观生态学系统优化为基础目标,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
景观生态规划是景观生态学中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是景观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
其焦点在于景观空间____异质性的维持和发展,最终建立一个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生态系统。
而由此衍生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城市空间环境的合理____,营造一个符合生态良性循环、与外部空间有机联系、内部布局合景观和谐的城市生态系统,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遵循以下原则1,自然优先原则保护自然景观资源和维持自然景观生态过程及功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前提,是景观持续性的基础。
自然景观资源包括原始自然保留地、历史文化遗迹、森林、湖泊以及大的植被斑块等,他们对保护区域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生命维持系统及保存生态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规划时需要优先考虑。
2,持续性原则景观的可持续性原则,可认为是人-景观关系的协调性在时间上的扩展,这种协调性应建立在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和维持景观生态整体性的需要之上。
人类的基本需要包括粮食、水、健康、房屋和能源;景观生态整合性包括生产力、生物多样性、土壤和水源等。
因此,景观生态规划的持续性的实现,应以可持续性发展原理为基础,立足于景观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3,针对性及综合性原则等。
随着城市化的普及,森林绿地面积逐步减少,间接导致全球温室效应,水土流失严重,由此新生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应用之一,城市森林建设。
城市森林是一种新型的、以服务城市为主旨的森林体系,既包括人工生态系统,也包括以森林生态为主的自然生态系统。
而景观生态学乃是研究景观的空间结构与形态特征对生物活动、人类活动影响的科学。
它集生态学、现代地理学、系统科学各门理论,研究景观及其空间要素,考察景观系统的结构、功能、演变规律及与人类社会系统的相互作用,并进而探讨景观优化利用及管理保护的原理的途径。
一、森林生态和城市森林的概念及相关研究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它具有很高的生物生产力和生物量以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目前,虽然全球森林面积仅占地球陆地面积的约____%,但是其碳储量占整个陆地植被碳储量的____%以上,而且森林每年的碳固定量约占整个陆地生物碳固定量的2/3[____],因此,森林在维护全球碳平衡中具有重大的作用。
此外,森林还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以及人类的生活提供丰富的资源;在维护区域性气候和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如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森林也有着很大的贡献,所以,森林在维系地球生命系统的平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除此之外,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物种组成是系统稳定性的基础,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物种越丰富,则系统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其抗干扰能力越强;反之,其结构简单、种类单调,则系统的稳定性差,抗干扰能力相对较弱。
千万年来,不同的物种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而形成了其各自独特的生理和生态特征,从而形成现有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物种组成。
“城市森林”最早出现于____年美国肯尼迪政府的户外娱乐资源调查报告中;____年,____erikjorgensen教授提出城市林业概念,自此,城市林业与城市森林先后在北美、欧洲乃至全球掀起了研究热潮。
德国flack(____)提出了广义的城市森林的概念,即“城市森林包括城市周边与市内的所有森林。
”我国引入城市森林虽然较晚,也有许多专家对城市森林的内涵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由于深受中国古典园林思想的影响,我国学者对城市森林的定义更多体现了一种大森林观点。
尽管对城市森林的理解不同,但各国学者都强调城市森林的环境服务功能,注重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特别是把森林的生态功能放在首位;在范围上超越了传统的城市绿化范围,把市区、郊区及远郊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城市森林的建设;在城市环境建设的理念上,突出强调了树木、森林的主体地位;认为城市森林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现代林业的一个分支,是涉及林业、园林、水利等多行业、多学科的综合学科体系。
因而,城市森林主要是指在城市地域内,以树木为主体的植被及其所处的自然环境所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生态系统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生态化城市建设来看,城市森林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它是以城市为载体,以森林植被为主体,以城市绿化、美化和生态化为目的,以人为本,森林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加快城市生态化进程,促进城市、城市居民及自然环境间的和谐共存,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相关的景观生态学原理1,景观系统异质性原理景观是由景观要素有机联系组成的复杂系统,含有等级结构,具有独特的功能特性和明显的视觉特征,是具有明确边界、可辨识的地理实体。
一个健康的景观系统具有功能上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同时,景观是由异质要素组成,因为异质性同抗干扰能力、恢复能力、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有密切关系,景观异质性一直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
景观异质性包括景观的异质性、景观功能的异质性以及景观动态的异质性,异质性大、则密度高、稳定性大。
在景观这个层次上,异质性的主要起源于自然干扰、内部演替和人类活动。
景观的结构和功能是相辅相成的,景观的异质性使人类居住的生态系统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和必要的抵御干扰的柔韧性。
2,斑块一廊道一基质模式组成景观的结构单元有三种:斑块、廊道和基质。
斑块泛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但又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部分。
廊道是指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其重要结构特征包括:宽度、组成内容、内部环境、形状、连续性以及与周围斑块或基质的作用关系。
廊道常常相互交叉形成网络,使廊道与斑块和基质的相互作用复杂化。
廊道类型的多样性,导致了其结构和功能方法的多样化。
基质是指景观中分布最广、连续性也最大的背景结构。
3,景观格局和过程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相互关系是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的核心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景观结构的时间变坏规律,景观格局的控制要素,景观格局对干扰扩散的影响,利用景观格局指标量度其生态功能,利用模型模拟预测景观变化,以及景观格局的尺度转化规律等。
与格局不同,过程则强调事件或现象发生。
格局从结构上可以分为:点格局、线格局、网格局、平面格局、立体格局。
从定量分析的角度来看,景观的空间格局可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景观的组成和结构即景观的空间异质性;②景观中斑块的性质和参数和的空间相关性即空间相互作用;⑧景观格局的趋向性即空间规律性或梯度;④景观格局在不同尺度上的变化即格局的等级结构。
三、城市森林的景观生态学特点及建设原则城市森林是经人为加工改造的自然生态系统,是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双重影响的生物群体。
与一般森林景观相比在结构与功能上有着明显区别不同,它存在于城市建筑群和人海之中,林相简单而规整,林内清洁而整齐,种群较简单,结构由人为组合且有明显的栽培性特征。
城市森林的结构和功能决定了其自身的特点。
(1)功能化特征明显。
城市森林的服务对象是城市,要满足城市的多功能需求。
城市的环境状况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在任何一个城市中,不管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还是新兴的工业城市(镇),都可以根据主要用途的差异把整个城区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区,或者可以根据污染程度的差异划分成不同的污染区。
(2)维护费用较高。
与其它地域的森林类型相比,城市森林非常脆弱。
一方面,城市森林要承受城市非常恶劣的自然环境,承受城市因大气、土壤、水等污染及热场等特殊环境所造成的压力;同时,城市森林受人为因素干扰很大,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对城市森林造成影响,使城市树木呈现各种受害症状,甚至枯萎死亡。
因此,要使城市森林维持正常的运行,相应要花费更多的维护费用。
(3)结构单一,生物多样性减少。
城市森林受人为因素影响明显,人类的审美观与行为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城市森林。
用人类干预替代森林自我演替,对影响城市美观以及人们视线的树种加以人为清除,而种上较为统一的符合人们审美眼光能够极快生长的树种,在其迅速占领空间后不进行树种替换,使其长期成为优势树种,而使其他的对城市生态环境改善有重要作用的树种没能有效生长,不符合人类审美观的乡土植物的生长受到抑制,限制了城市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发挥。
在城市森林的构建中,主要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以生态功能为基础原则。
应注重森林的防风、降尘和水源涵养方面的功能,同时强调环境保护。
(2)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森林构建的最终目的是为居住其间的人类提供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保证人类的健康发展。
从城市森林树种的配置到色彩的以及森林结构模式的设计都应从人的需求出发,体现出人文关怀,要努力为居民营造舒适美好的城市森林景观。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城市森林建设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合理____空间,配置资源,保证城市森林眼前的生态效益和长远经济利益的持续发展。
要立足眼前,兼顾长远,满足城市和人的可持续发展。
(4)因地制宜的原则。
采用适地适树的种植原则,选用乡土树种。
(5)整体性原则。
充分考虑到城市整体地形与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制定城市森林规划整体框架,将环城林带、城市生态隔离带、绿色通道、森林公园等构建形式有效利用,形成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生态城市。
四、城市森林建设的景观生态学建议城市森林作为位于城市之中的森林生态系统,受城市高密度的人流、物流、能量流影响,景观异质性较弱,城市森林具有先天的脆弱性,要承受城市环境带来的各种压力的同时,对其作用与功能要求又较其他森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