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美高等教育的对比分析

中美高等教育的对比分析

中美高等教育的对比分析[摘要 ] 美国的高等教育处于世界的前列 , 他们办学历史悠久 , 规模庞大 , 在办学理念、管理体制、招生制度、学生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极具特色。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 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滞后 , 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对我们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与启发作用。

文章通过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实地考察与研究 , 以美国高等教育实际为主 , 比较了中美两国在办学体制、招生制度、资金来源、人员聘用等方面的不同点 , 为人们对美国高等教育提供了一个较为全面、准确的认识机会。

[关键词 ] 中美高等教育 ; 办学体制 ; 招生制度 ; 资金来源 ; 人员聘用很多人对美国的高等教育感兴趣 , 这个令全世界学者们向往的国度吸引了人们留学访学的大部分目光 , 但对美国高等教育的情况却较为陌生 , 中美两国之间在高等教育方面有哪些不同也较为模糊。

现将中美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作一些简要对比 , 他山之石也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参考 , 对欲了解美国高等教育的同行也能提供一点帮助。

一、美国高等教育简况美国到底有多少高校 ? 这些高校的类别如何 ? 各类媒体语焉不详。

我国一些教育专刊或招生类刊物常用的说法是 3000多所。

华盛顿大学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招生办主任菲利普〃巴凌格教授 (Philip Ballinger.Ph.D在“美国高校本科招生制度”的专题讲座中 , 介绍了美国高校的准确数据。

据巴凌格教授介绍 , 在 2007年 , 美国共有 4276所高等学校 , 总共录取了 1750万名学生 (包括社区学院转学生、外国留学生。

相当于我国大陆同年招收各类大学生的三倍左右。

美国总人口只有三亿 , 只是我国人口的四分之一不到 , 几乎人人都有读大学的机会。

在这 1750万学生中 , 公立四年制大学 640所招收学生 684万人 , 私立四年制大学1942所招收学生 416万人 , 公立两年制学院 1053所招收学生 618万人 , 私立两年制学院 528所招收学生 30.2万人。

美国这 4276所高校中 , 又分为几种层次 :其一是研究型大学 , 都是能授予博士学位的高校 , 立于美国高校的顶端。

这类学校有 61所 , 大多数世界名校名列其中 , 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

其二是综合型大学 , 能授予硕士与学士学位。

其中又有 358所可授予博士学位 , 加上研究型大学 , 全美一共有 419所大学设有研究生院 , 授予博士学位 ,占到美国高校的 9.8%。

其三是文理学院 , 授予学士学位这类学院中有不少实施的是精英教育 , 名声显赫 , 但收费高 , 大都是私立。

如纽约州有一个朱丽叶学院 , 就是在艺术教育中的顶尖学校。

其四是社区学院 , 都为公立。

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很快 , 为美国人就地提供高等教育。

社区学院为两年制 , 相当于我国的专科 , 提供准学士学位。

学生在社区学院学习两年后可申请转入正规授学士学位的本科院校就读。

如华盛顿大学每年就有 30%左右的生源来自社区学院。

其五是技术学院和私立技术学院 , 主要提供行业技术教育。

私立技术学院大都为营利性 , 名声上不如文理学院。

最后一类是职业学院 , 以职能训练、技能培养为主。

二、中美高等教育差异比较除了美国高校在办学规模与办学质量上强于我国外 ,通过在美国的实地考察 , 中美在高等教育上至少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 :(一办学体制的不同中国高等教育是由国家进行管理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004年第 4次修订第 19条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 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教育 , 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 , 并且发展学前教育。

”“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 , 扫除文盲 , 对工人、农民、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劳动者进行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业务的教育 , 鼓励自学成才。

”“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

”第 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培养青年 , 少年 , 儿童在品德 , 智力 , 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还有《宪法》第 119条也有相关规定。

与《宪法》配套 , 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一系列教育的法律法规 , 形成了国家及县以上各级地方政府与办学机构。

国家有教育部、民委 , 省市自治区有教育厅 , 地市州与县有教育局 , 其中教育部、民委、教育厅及地市州教育局对高等教育有不同的管理权限与办学权限。

美国高等教育的办学与管理体制同中国相比有极大的差异。

美国各类教育法规也是层出不穷。

如最新的《高等教育机会法案》 (2008年通过实施、《 2000年目标 :美国教育法》等 , 较早的有《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

但在美国联邦《宪法》中却没有“教育” (Education一词。

在美国政府中 , 有教育部 , 但美国对高等教育的管理权限都由各州实施。

其中 , 由州政府拨款建立的高校为公立学校 ,由政府拨款以外的资金来源建立的学校为私立学校 , 没有中国高校中的部属院校、省属院校、市属院校的提法。

美国有 50个州 , 其中 10个州的公立学校是依据该州宪法的要求而建立的 , 由此使得这 10个州的公立大学董事会成为州权力机关的第四分支 , 与立法的州议会、执法的州长、司法的法院并列 , 可以行使一些政府权力。

如依托《重要空间法》 (政府为了公共用途征用私人土地 , 可为学校建设征地。

而另外 40个州的公立大学是由州法律规定其框架而建立 , 是州权力机关的下级机构。

由于这 10个州的公立大学享有的权力和资源优势 , 因而其公立学校中名校较多 , 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学等 , 同其他 40个州的公立大学之间形成较大的学术差距。

美国的私立学校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大类。

非营利性私立学校依托州非营利公司法所创立 , 有董事会却没有股东 , 免交联邦税。

但由于是非营利性 , 必须把收入再投入到该院校的运营中。

非营利学校中还有一种教派大学 , 是由宗教组织设立的学校 , 如距华盛顿大学十英里的西雅图大学就是罗马天主教会设立的 , 有 15000名注册学生。

教派学校都是私立的 , 如果他们除了宗教外不存在其他方面的歧视 , 他们可以获得联邦政府的资助 , 如助学金 , 还可以申请免税。

营利性大学按照州法律 , 性质上是企业 , 学校像公司一样运营 , 董事会成员由股东选举组成 , 学校股票可以上市交易。

营利性私立院校要向州政府和联邦政府交税 , 不能免联邦税 , 盈利的 26%要上交联邦政府。

(二招生制度的不同在中国 , 无论是本专科还是研究生 , 几乎都是一考定终身。

学生从初中升高中开始 , 就踏上了漫漫考试路 , 中考、高考、研考 , 每一次都要使尽全身之力 , 去拼搏那不同的机会 , 稍有懈怠就有可能被淘汰。

而好的分数意味着好的学校好的专业好的未来。

“考分考分 , 学生的命根”是一点不假的。

在美国 , 无论是申请读大学还是读研究生 , 都是没有考试的。

美国的本科招生没有全国统一的高考制度 , 而是学生向不同的大学提出申请 , 各校根据学生的情况予以录取的一种制度。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独立申请过程来完成自己的招生计划。

在美国 , 各高校的本科招生制度大致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开放式录取 , 一类是标准化录取 , 一类叫综合选拔。

开放式录取又称为“开放招生”政策 , 通常为社区学院(公立两年制院校所采用。

开放式录取意指学校大门是敞开的 , 不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业成绩 , 只要申请就能直接录取。

但许多社区学院还是要求学生有高中文凭或者高中同等学历 (GED证书。

标准化录取是按照学生的平均成绩或标准化考试来录取学生。

平均成绩是指学生在 9— 12年级 (高中段的综合成绩 (GPA。

标准化考试分两种 :一种是在美国中部学校采用较多的美国高校测验 (ACT,偏重于学生在中学所学学科的知识考试 ; 另一种是在美国的东西部海岸比较流行的学习能力倾向测试 (SAT,这些考试都不强迫学生参加。

比如佛罗里达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录取高中班上成绩排名前 20%的学生 , 而德克萨斯大学录取高中班成绩排名前 10%的学生 , 只要学生的成绩在这个范围内 , 只要你申请该校 , 就有可能被录取。

一些招工程技术人才的大学如加州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等都是按学分的高低来选择学生。

在标准化录取中有的学校是按混合标准录取的 , 如伊利诺大学、爱荷华大学是按照入学指数来录取。

入学指数一半由高中班级排名决定 , 另一半由 ACT 成绩决定。

巴凌格教授举例说 , 如果一个爱荷华州的学生要申请爱荷华大学 , 他在高中年级 420个人中排名第 100名 ,ACT 综合分为 26分 , 他的大学入学指数将这样计算 :a〃用年级总人数减去他的名次 :420-100=320;b〃用该数字除以年级总人数 :320÷420=0.76;c〃再乘以 100:0.76×100=76(这就是他的百分比排名 ;d 〃把他的 ACT 成绩乘以2:26×2=52; e 〃用上面的数字加上他的百分比排名 :52+76=128。

即该学生的大学入学指数为 128。

爱荷华大学大约录取指数在 95以上的学生。

综合选拔又叫全盘考虑或全面考核 , 是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洛杉矶分校以及大部分选拔性的私立学校采用的招生制度。

综合选拔除了考察学生的成绩外 , 还要兼顾学生的个人特点及背景 , 这样可以让选拔性的大学不仅能录取成绩优秀的学生 , 还能招收到来自社会各阶层和各个种族文化背景的学生。

巴凌格教授谈到 , 比如现在美国的墨西哥和拉丁美洲后裔增加很多 , 但他们的文化教育程度偏低 , 如果按标准化成绩录取 , 对他们就不公平 :人口增加很多、受教育的机会却不多。

综合性选拔可以多方兼顾 , 更为公平。

综合选拔中可能用到的标准有 :一是成绩 (要结合课程的难度来考虑 ; 二是课程的难度 (要结合该高中学校的具体情况 ; 三是通过参考该高中的历史数据判断该校教学的严格性 ; 四是考察学生在家庭、社区和工作中体现出来的服务奉献精神、个人领导能力或强烈的责任心 ; 五是考察学生如果个人状况不佳 , 甚至遇到灾祸或残疾 , 他能否克服困难而继续学业 ; 六是社会、经济因素 , 如家庭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 , 该生在其家庭是否为第一个上大学的子女等 ; 七是该生会不会给大学的学生群体带来独特的观点、背景或特长 ; 等等。

每年一到招生季节 , 学生与家长们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家庭收入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 准备好申请表、成绩单 (SAT等、作文、推荐信、课外活动表等材料申请高一点的学校及适合自己情况的学校。

相关主题